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北部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对其周边海域古海洋环境的深入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冰的大面积分布是该地区的显著特点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意义。此外,冰岛周边海域大量火山灰沉积,也为古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年代资料。本文以冰岛为中心,回顾了冰岛周边海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的现状,探讨了该海域不同记录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分析末次冰消期以来古环境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22.
西格陵兰位于北极—北大西洋地区,其海洋环境演变受西格陵兰洋流中冷、暖水团的显著影响。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格陵兰Disko湾DA06-139G孔沉积物中主要硅藻属种进行研究,试图揭示5000a BP以来西格陵兰洋流中冷、暖水团强度变化对研究区海洋环境的影响。5000—3800a BP期间,东格陵兰寒流携带的极地冷水团强度较弱,而北大西洋暖水团势力较强,Disko湾地区海洋环境较为温暖。3800—2000a BP期间,西格陵兰洋流中极地冷水团势力呈现阶段性增强,此时Disko湾地区气候缓慢转冷,海冰覆盖面积逐渐增加。2000a BP以后,特别是650a BP之后,样品在主成分轴一上的得分显著增高,表明Disko湾气候明显变冷,来自东格陵兰寒流的极地冷水团强度显著增强。Disko湾中晚全新世以来的硅藻记录及样品在主成分轴一上的得分所指示的极地冷水团的强度变化与格陵兰冰芯温度及海冰变化等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研究区海流特征与大气温度、海冰等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马里亚纳海槽中央轴裂谷中的小扩张脊部位 ,广布火山喷发的玄武岩体 ,海底热液硫化物就是从这些岩体的裂隙中喷溢堆积起来的。利用我国“大洋一号”船拖网所获岩样进行了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研究 ,认定为高铝低钾的大洋底玄武岩或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 -碱玄武岩。为进一步弄清马里亚纳海槽区热液活动岩石学条件和探讨海槽区热液物质来源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24.
以冲绳海槽DGKS9603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成分数据因子分析方法把混合源沉积物分离成陆源、火山源和生物源.结合沉积物干样密度和沉积速率对冲绳海槽近3.5万a以来沉积物中陆源物质沉积通量进行了估计,进而揭示陆源物质供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冲绳海槽的陆源物质主要来源于长江输运的我国大陆物质.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海平面涨落导致的长江与海槽之间距离的伸缩是制约陆源物质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盛冰期和气候变冷事件(Heinrich事件)期间,东亚冬季风的增强使更多的粉砂级物质进入冲绳海槽,导致陆源物质通量增加.冲绳海槽沉积物记录的Heinrich事件与增强的东亚冬季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新仙女木事件的发生及其全球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短时间尺度气候事件的研究成果 ,对新仙女木事件 ( YD)的全球性分布及其界定方法和成因机制进行探讨。揭示了新仙女木期的气候特征和多种不同的气候替代指标 ,表明在太阳辐射 -大气 -冰盖 -陆地 -生物相互作用、多层次反馈的全球气候系统中存在着非线性气候变化 ,且在时间上、地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不同步性 )。进一步阐明了 YD事件是全球性气候突变事件 ,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过程中一次短暂的滞缓或回返 ,支持了 Fairbanks的气候 -海平面变化理论。冰期 -全新世过渡期气候变暖的驱动力是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YD事件作为非轨道事件 ,其驱动力可能归因于全球 CO2 浓度的变化 ,但 CO2 变化的因果关系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26.
对CSH1岩心全样沉积物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过去88ka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成分、水动力条件及陆源碎屑物质源区风化历史。冲绳海槽北部碎屑沉积物母岩主要以长英质为主,在MIS 1期沉积物存在大量火山源物质。过去88ka,沉积物源区风化程度较弱,但是自冰消期以来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沉积物Zr/Nb比值表明在MIS 1期和MIS 5.1期水动力较为强烈,这与黑潮增强的时间一致,可能是指示黑潮强度的一个指标。冲绳海槽北部陆坡沉积物陆源碎屑贡献在低海平面时期显著增加,而在MIS 1和MIS 5.1期生源贡献显著增加。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成分变化明显受到黑潮和入海径流的调节,实际上受海平面和东亚季风的制约。  相似文献   
27.
即墨温泉是一种含多种化学元素的高矿化度热水资源,在深部地下热水沿断裂带上涌的过程中可能与浅部冷水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使开采获得的地热水水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即墨温泉地热资源核心开采区2口开采深度不同的地热井进行了为期1个水文年的水质变化监测,地热水水质参数上半年比下半年高,水质参数发生急剧变化的时间相对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有2~3个月的滞后,且氯度、矿化度和电导率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在开采深度较浅的水井中较大,表明开采条件和区域性气候条件的变化共同控制了地热水水质变化。  相似文献   
28.
日本海南部郁陵海盆的UB-2孔沉积物硅藻记录,反映了11000—28000aBP该区古海洋和古气候的变化。对比日本海和格陵兰冰芯(GRIP)δ18O数据,UB-2孔硅藻暖水种比率及淡水—海滨种含量变化清楚地记录了氧同位素3期(MIS3)、末次盛冰期(LGM)、波令—阿勒罗德暖期(B/A)以及新仙女木冷事件(YD)等古气候事件。淡水—海滨种硅藻含量在末次盛冰期阶段明显升高及暖水种数量的显著减少,表明此时日本海为低温、低盐的古海洋环境,这可归因于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造成的日本海当时相对封闭的海洋环境。自15200aBP起,Paraliasulcata含量逐渐上升,这可能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古环境变化有关,可以作为对马海峡开启的标志。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变化是该区域古气候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9.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沉积物中碘的纬向分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碘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与人类关系密切, 缺碘将影响人的正常生长. 碘又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 在大气化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界中碘主要富集在海洋生物和海洋沉积物中, 海洋沉积物是碘的最大储库.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所采沉积物样品分析表明, 楚科奇海及白令海沉积物中碘的含量为98.1×10-6, 73.8×10-6, 高于中国边缘海、南太平洋沉积物中碘的含量, 显示出碘含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加的趋势. 在探讨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沉积物中碘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碘的纬向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30.
对采自冲绳海槽北部和南部唐印、第四与那国热液区附近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部和南部表层沉积物元素组成具有很大差异。北部沉积物中Ca、Sr、Na元素含量较高,大部分微量和总稀土元素含量较南部沉积物低。北部沉积物中有钙质生物组分及火山物质的加入,由于这些物质稀土含量较低,对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造成了稀释作用。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整体较平坦,轻稀土略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弱Ce和Eu异常,表明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陆源物质主要来自黄河和台湾河流输入的部分物质。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物Si、Fe、Ba、Cu、Pb、Zn和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减弱,重稀土含量升高。由于受热液活动影响,一定量的黄铁矿、磁黄铁矿、重晶石及热液Fe-Mn氧化物的加入,使得南部沉积物的Fe以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升高,并表现出类似热液流体正Eu异常的稀土特征。这些Fe-Mn氧化物不仅从热液流体中清扫稀土元素,而且可以从海水中清扫稀土元素,使得沉积物负Ce异常减弱,总稀土含量升高。此外,样品中有一定量的过剩Si,来自热液活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La/Sm)N-(Gd/Yb)N比值表明冲绳海槽南部沉积物主要陆源物质来自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