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墨西哥湾扇贝的引种和子一代苗种培育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为将美国佛罗里达州产的墨西哥湾扇贝作为我国南海水域的养殖对象,于1991年12月将壳高2.0-4.5mm的222个稚贝置于保温瓶内,控温在15-16℃,并每隔1-1.5h充气数分钟,经3d长途运输到青岛,稚贝全部成活。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培育至6月下旬,平均壳高达33mm,性腺成熟,并采卵成功地培育出子一代。从子一代在海区养成的亲贝采卵分别在青岛,广西与福建培育出子二代。表明,从繁殖,生长等生物学判  相似文献   
52.
张福绥 《海洋科学》1996,20(5):71-71
赵晋德教授1933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在华盛顿大学水产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该校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与野生动物渔业系系主任兼教授,兼任美国西部水产养殖中心负责人。该中心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农业部,领导美国西部12个州的水产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并为这些项目提供经济帮助。他曾任世界水产养殖学会主席,为国际公认的德高望重的水产养殖专家,尤擅长贝类养殖。由于他在促进科学家、养殖者、经营生产者与调节者之间的合作与了解以及在贝类养殖方面的成功事迹,1982年曾荣获美国贝类学会授予的渥拉斯(Wallace)氏奖…  相似文献   
53.
硬壳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1758))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埋栖型双壳类,为给生产提供更多的遗传学理论依据,以硬壳蛤胚胎(4-8细胞期)为材料,通过压片法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有1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有4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r)有1对,无端部着丝粒染色体(r)。核型公式为28m+8sm+2st,染色体臂数=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  相似文献   
54.
荔枝螺属Thais,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骨螺科(Muricidae)。本属动物主要生活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或石砾间。过去对荔枝螺属虽有些零星报道,但缺乏系统研究。作者通过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骨螺科标本,共鉴定出荔枝螺属20种,其中2种在中国沿海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5.
1995年1月-1996年12月,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美国海湾扇贝5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基因位点(Pgm)的遗传结构及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共发现7个等位基因。MV(Marthas Vineyard Island)、NY(Long Island)、CT(Stonington)种群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内湾封闭性环境和人工近亲繁殖分别使WF(Wellfleet)、  相似文献   
56.
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及试养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1982年12月将美国海湾扇贝引来青岛。经加温促进性腺成熟,翌年1月获受精卵,在18—21℃条件下培育4星期,幼苗平均壳高达827μm,5月达6.9mm,移至山东胶州湾及福建罗源湾试养。9月初壳高达50mm,性腺成熟(并采卵育出第二代),12月底达5.9cm,重46g。据此认为,海湾扇贝是适于黄海与东海我国沿岸养殖的贝类,当年即可收获。  相似文献   
57.
采用现场测定方法 ,研究了硬壳蛤稚贝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初始规格以及直接底播、袋中加砂底播、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 4种野外培育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 ,硬壳蛤稚贝进行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规格为壳长大于 2— 4mm。在 4种培育模式中 ,直接底播和袋中加砂底播模式效果比较理想。直接底播的稚贝 ( 30 0 0粒 /m2 )经过 2 8天便可由壳长2 .62mm长到 9.47mm ,达到播种规格 ;经过 62天的培育可以长到 1 7.5 1mm ,成活率可达83.3%。利用袋中加砂底播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略低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但成活率略高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可达到 89.8%— 94.5 %。与上述两种培育模式相比 ,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较慢 ,其中以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最慢 ,成活率最低。在这两种培育模式中 ,下层稚贝生长最慢 ,其次为中层稚贝 ,再次为上层稚贝  相似文献   
58.
对Na4P2O7加入不同灰化助剂经不同温度(200~550℃)灼烧后磷的回收率进行了研究.所研究的灰化助剂除文献中已深入研究过的MgSO4和Mg(NO3)2外,还对MgCl2等10余种盐试剂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除Mg(NO3)2外,MgCl2,MgAc2,CaCl2,Ca(NO3)2等均能使Na4P2O7灰化后的磷完全回收(灼烧温度不低于450℃),而加入MgSO4在任何灼烧温度下磷的回收率均低于80%,效果不佳.因此,在利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由Solrzno和sharp所提出的方法去分析海水中颗粒磷和总磷或有机体中的磷时,应当用MgCl2(或MgAc2)作为灰化助剂来取代MgSO4.  相似文献   
59.
贻贝人工育苗高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至1973年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实验生态组,在烟台与有关单位对贻贝人工育苗向生产过渡问题作过探讨。实验结果显示了人工育苗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并指出在幼虫培养密度适当增加、饵料供应及换水量更加充分的情况下,育苗池的单位水体产量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74至1975年间,在青岛进行了生产规模的育苗试验,在扩大培育水体、改进育苗技术、提高单位产量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60.
基因库(Genepool)是一个群体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的集合。基因库的研究是经济海洋生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基因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早期的基因库研究主要依靠少数几个表型性状来阐述群体基因及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变化规律,其方法仍然是孟德尔式的,因而对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间接的、仅凭少数几个性状推论的结果。由于那些中性基因或没有变异的基因无法取样,因而无法确定基因库内的所有等位基因及其型式,也就难以评价基因库的结构和功能。我们知道在群体基因库中变异的基因越多,其进化活力越大,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