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8,28(3):247-252
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之一.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2 000多年来广州的水陆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历代港口码头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石门之南的兰湖古码头到今天虎门之南的南沙港码头,港口位置经历了一个大体由北而南、从西向东的迁移扩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对城市的空间拓展产生引导作用,对城市形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2.
瀑布旅游资源评价与广州增城白水仙瀑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瀑布旅游资源评价三要素出发,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有知名度的瀑布资源基础上,认为增城白水仙瀑是具备一定审美价值的.结合其成因和特点的分析,给出白水仙瀑开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尤其是关于流量问题的分析.为保证瀑布的流量能达到瀑布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作为瀑布水源的七星墩水库和白水寨水库的发电功能则要完全转变为旅游服务,调节瀑布水源是开发白水仙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白水仙瀑的开发还应充分结合其深厚的仙姑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3.
豫西地区近二十年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尺度上,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及其异质性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在RS 技术 和GIS 技术支持下, 对豫西地区1987 年、1995 年、2000 年三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面 GPS 采集数据, 通过选取相关景观指数, 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层次,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根据 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通达性之间的关系, 从功能流的角度入手, 综合分析影响景观流的干扰因子: 距离、摩 擦力、障碍和坡度等, 基于最小累积耗费算法, 找出不同时空、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景观流的通达性。结果表明,研究 区内近20 年来景观格局变化中, 生态景观斑块区域分布极不平衡, 东部人为干扰严重, 自然景观消失殆尽, 农业景 观和建设用地占有较高比重, 在整个区域中阻碍景观功能流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 综合自然因素(如坡度等)和人 为干扰因素(如景观破碎化程度等)提出优化方法, 利用可视化效果找出景观格局需要优化的重点地段, 在维持生态 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提出景观的合理布局优化方案, 以提高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4.
通过对2008年5月底到6月中旬分析,发现孟湾低槽的稳定维持、副高的加强西伸,南海季风提早爆发造成的低空急流以及近年来最严重的"拉尼娜"事件直接导致了此次大范围的持续性暴雨.  相似文献   
165.
GTS1型探空仪与59型探空仪测得的逆温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阳江高空站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使用GTS1电子探空仪)与59-701高空探测系统(使用59型探空仪)的观测资料,发现对流层以下出现逆温时,湿度随高度增高而突然大幅变小,湿度曲线变率比温度曲线变率更大.GTS1电子探空仪还能发现在个别情况下,逆温出现前,气温还有一小段时间(3~8 s)的明显下降过程,温度下降幅度约1~3 ℃后,逆温现象才出现,这是59型探空仪没有探测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6.
在西秦岭泥盆纪、三叠纪地层中普遍存在着叠加褶皱,由于覆盖和两期褶皱的近共轴特征,使得这种叠加褶皱的识别和填绘长期未能得到合理解决。多期面理的识别和空间关系、小褶皱枢纽和轴面产状统计,为叠加褶皱的存在提供了依据。地质体平面形态的透镜化和走向弯曲,是两期叠加褶皱干涉图象的平面特征。有效解析叠加褶皱,合理建立构造模型,不仅对区域构造发展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在指导地质填图工作的进行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西秦岭地区大面积分布的泥盆纪西汉水群和三叠纪隆务河群,以浅变质和砂板岩夹灰岩的沉积建造为特点,地质填图中厚度巨大的假象是叠加褶皱构造叠置所成,是构造复合的结果。多期面理关系的研究和小褶皱枢纽产状的统计分析,认为有两期近共轴、小角度的褶皱叠加。  相似文献   
167.
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NSIDC)发布的MODIS第6版本逐日积雪范围产品(V6)仅提供了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而用户往往关心的是积雪范围或积雪覆盖率。NSIDC推荐全球积雪范围最佳的NDSI阈值为0.4,但是青藏高原地形复杂,积雪斑块化特征明显,单一的NDSI阈值并不能精确地判识不同下垫面上的积雪。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可能影响积雪判别的NDSI阈值。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卫星Landsat-5 TM数据,获取了青藏高原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判识积雪的最优NDSI阈值。结果表明,在草地和稀疏植被地表类型下,最优NDSI阈值分别为0.33和0.40;在其他下垫面类型下,最优NDSI阈值为0.47。以Landsat 8 OLI数据为"真值"对该NDSI阈值确定的积雪范围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NDSI阈值获取的MOD10A1 V6积雪范围产品的总体精度OA、错分误差OE和漏分误差UE分别为87.88%、5.20%和6.87%。而采用传统的0.4阈值时,其OA、OE和UE分别为87.36%、3.98%和8.60%。这表明考虑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的NDSI阈值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青藏高原积雪判别精度,特别是对占比面积较大的草地区域,通过NDSI阈值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积雪范围。  相似文献   
168.
从前人的研究来看,十里墩组缺少限定其形成时代的标准化石,这导致其沉积时限尚有诸多争议,并且对于该套地层物源的相关研究甚少.以西秦岭临潭地区十里墩组上段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及物源.结果表明:十里墩组上部层位的2个样品中最小锆石年龄组加权平均年龄为265.7±6.5 Ma,即十里墩组上段沉积时代应不老于265.7±6.5 Ma,综合古生物化石信息将其形成年代厘定为中晚二叠世.所获得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为4组:①显生宙年龄组,265~467 Ma;②新元古代年龄组,564~996 Ma,该组有小段峰值,峰值年龄为955 Ma;③中元古代年龄组,1 099~1 539 Ma;④古元古代-太古代年龄组,1 622~3 153 Ma,该组年龄又可细分为古元古代中晚期年龄段:1 622~2 194 Ma,峰值为1 902 Ma;古元古代早期-太古代年龄段:2 343~3 153 Ma,峰值为2 516 Ma.综合研究认为,十里墩组上段的物源具多元性,包括华北板块南缘、祁连造山带东段以及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且华北板块南缘古老基底为其主要物源.据沉积相、岩相古地理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十里墩组上段沉积于扬子板块俯冲伴随勉略洋收敛所形成的弧后盆地北缘斜坡地带.   相似文献   
169.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南缘的略阳火神庙地区发育一套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千枚岩、灰白色绢云钠长石英千枚岩和灰色黑云石英千枚岩的岩石组合.该套变质沉积岩系被前人划归关家沟组,但其原岩成岩时代和形成的构造环境都存在争议.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从略阳火神庙地区关家沟组变质沉积岩中获得的碎屑锆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屑锆石的年龄介于932~723 Ma,主要年龄谱分别为727~723 Ma、760~758 Ma、897~809 Ma和932 Ma,主要峰值年龄为848 Ma,次要峰值年龄为725 Ma、758 Ma和932 Ma,最年轻的一组年龄为723~727 Ma(平均年龄为725 Ma),表明该地层的沉积时代应不早于南华纪.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其碎屑物质的来源比较明确,主要来自勉略构造带和南侧碧口微地块内的岩浆岩,扬子板块北缘汉南地区出露的岩浆岩也为该地层提供了有限的物质.此次获得的碎屑锆石年龄较为集中,反映的皆为青白口纪到南华纪的年龄信息,结合前人对该区沉积地层的研究资料,认为其可能为一套裂谷环境的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170.
一、引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地壳应力图的编制,历经4a(1991~1994年),经有关专家评审验收,现已完成.主要内容有:①中国地壳应力图,比例尺1:500万,幅长110cm,宽81cm,由彩色计算机制图;②中国地壳应力数据库,储存各种应力方向资料1500条,应力值1510条;③中国地壳应力图说明书.中国地壳应力图是一幅资料性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