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高度专业化和高度复杂化的特性。引入GIS到水资源管理 ,一方面 ,通过地下水系统管理预测模型 ,管理决策人员可快速掌握不同开采方案条件下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趋势 ,并根据其不同变化趋势快速作出相应决策 ,使本区内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达到系统化、科学化的高度水平 ,避免以往人为主观管理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另一方面 ,通过对各种资料数据图件的计算机信息化 ,构成区域上的专业信息资源 ,使管理决策人员高效、快速地掌握、输入、调出本区域内的水文、气象、地质、地下水动态及水质监测资料、模型结果等 ,将会大大节省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2.
牛背至天水高速公路路域环境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吴敏慧  沈永平 《冰川冻土》2006,28(4):618-622
天(水)宝(鸡)高速公路牛背至天水段工程通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土种类繁多,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安全如果不加以重视,易造成道路的地质灾害,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将给未来运营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和经济损失.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公路路域环境地质安全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安全性评估内容,通过遥感技术等方法对地质和岩土工程信息提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对研究区进行了初步评价,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广西海岸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开发与保护需求,将滩涂资源分为已开发利用滩涂、规划开发利用滩涂、严格保护滩涂和潜在可开发利用滩涂4类,通过2016年遥感影像分析识别,广西海岸滩涂资源总面积为98 013hm2,其中已开发利用滩涂(渔业、旅游及所有建设用地)面积为25 211hm2,占滩涂总面积的25.72%;规划开发利用滩涂(港口、工业、城市规划)面积9 412hm2,占滩涂总面积的9.6%;严格保护滩涂(滩涂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23 538hm2,占滩涂总面积的24.02%。基于此,分析出潜在可开发利用滩涂共39 852hm2,占滩涂总面积的41%,并提出滩涂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羊角尖锌铜矿床位于大厂矿田龙箱盖岩体的南西侧,北与拉么锌铜相邻。矿(化)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于花岗岩外接触带罗富组地层中,矽卡岩发育范围广。研究认为,本矿床为矽卡岩型锌铜矿床,成矿过程受到笼箱盖花岗岩体控制外,还与层间构造和中泥盆统罗富组地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5.
于2013年4月从宁德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NZBD9和NZBD11,这两株菌在16—19°C条件下回归感染能引起大黄鱼内脏白点病,而在7—10°C和24—27°C条件下同样的人工感染不能致病,从而证实这两株菌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菌。经16S rDNA基因的测序和时间飞行质谱微生物鉴定仪分析,NZBD9和NZBD11同为变形假单胞菌。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NZBD9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和四环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鱼的肝脏、脾脏、头肾等组织中均出现明显病症,如变性和坏死。  相似文献   
106.
尊敬的编辑: 您好! 近年来,我们在处理农村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纠纷当中,碰到有关土地承包权的理解问题,在这类争议纠纷当中,理解不尽相同,特别是在纠纷案件讨论时,各持己见,围绕《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意见也难统一,给执行和解决纠纷带来一定困难,请在百忙中为我们作个解释。 一生产队在土地承包经营期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的土地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有两户农户不同意生产队的调整方案,认为调整地块和面积有损自己权益,先后多次要求村、乡人民政府解决,乡人民政府也多次组织调解,但都解决不了问题,后这两户农户向法院提…  相似文献   
107.
岩溶洼地地下水渗透流在一定的渗透压力作用下,通过洼地土层过滤后沿碳酸盐岩溶蚀裂隙网络或孔隙下渗补给岩溶管道或地下河等深层岩溶水,便会产生离子导电岩土层的自然极化现象和自然电场,这种自然电场的研究方法可用于洼地浅层岩溶水的探测。研究结果表明,陇瑞洼地浅层岩溶发育带产生的自然电场实测值的平面等值线在洼地中心部位上出现了场幅值-60~-80 mV、带宽约40 m的带状异常,异常带由北至南呈似“S”状分布;自然电位梯度实测值的平面等值线在岩溶发育带顶部在地面投影中心线附近出现由负值向正值过度的“零值”异常带,“零值”异常带平面分布位置的变化指示了洼地浅层岩溶发育的平面差异与变化。以第18测线为例,陇瑞洼地浅层岩溶自然电位在剖面上分布满足位函数分布特征,即自然电位在浅层岩溶带顶部(615/18测点附近)取得极小值,在极小值的两侧由于逐渐远离岩溶发育带自然电位幅值逐渐减弱,直至趋近于零;自然电场梯度在浅层岩溶带顶部(615/18测点)附近出现由负值向正值过度的“零点”异常,呈似中心对称曲线。水文地质监测钻孔在不同深度揭露了浅层溶洞、溶隙和断层破碎带,从而验证了自然电场法探测岩溶洼地浅层岩溶水资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2007年2月上旬,一个温煦的冬日,苍梧县国土资源局召开2006年度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县主要领导来到了会场.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特征, 本研究于2020年1月份使用底拖网采集了该海域的渔业生物, 并分析了35种主要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根据δ13C和δ15N值, 计算出该海域食物网6种营养结构的生态指标和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 并绘制了连续营养谱。本次调查渔业生物主要为鱼类和虾蟹类, 鱼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3‰ ~ -14.85‰和12.92‰~15.46‰, 平均值分别为-16.47‰和13.80‰; 虾蟹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7‰ ~ -15.51‰和11.05‰~12.62‰, 平均值分别为-16.30‰和11.85‰。根据δ15N值, 用相加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additive model, TPA)和缩比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scaled model, TPS)分别计算了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 结果显示两个模型计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 呈现鱼类平均营养级>虾蟹类的趋势。本研究发现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初始食物来源较为单一, 存在食物链营养层级较少和长度不足, 食物网营养级多样性较低和营养结构冗余程度高的现象。与30多年前相比, 大亚湾近年高营养级生物量减少, 食物网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化, 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了解大亚湾食物网结构组成提供了基础资料, 也为保护大亚湾渔业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小水井金矿床赋存于哀牢山造山带红河断裂东缘韧-脆性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容矿岩石为砂泥岩、灰岩之角砾岩、碎裂岩。硫、碳同位素研究表明,流体中碳、硫来自深部或地幔;氢、氧同位素组成则显示成矿热液主要为天水下渗及地下水循环从流经岩石获得物质而形成的混合热液流体。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气-液相为主,少量气相出现。矿石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K+为主,Na+/K+比值为3.056~4.940;阴离子以Cl-、SO24-为主,且Cl->SO24->F;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间有CH4、CO出现,属H2O-CO2-NaCl体系。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80~260℃之间,成矿深度约为1.0 km,流体密度0.65~0.9 g/cm3,流体盐度w(NaCleq)1.74%~9.08%,平均5.33%。小水井金矿床属于浅成条件下,由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混合热液流体在韧-脆性剪切构造带中形成的金矿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相似,成因类型应归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床,工业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金元素初始富集形成矿源层、成岩期后剪切-逆冲推覆构造活动过程中的构造-热液作用富集成矿、中酸性岩浆沿剪切构造带及裂隙系统侵入活动形成的含矿热液叠加富集、表生氧化-淋滤再富集时期等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