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353篇
海洋学   24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区共8个台站所观测到地震事件的S波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手段以及对观测数据重建的技术,进行了S波分裂参数—快慢波延迟时间与快波偏振方向的计算,并分析了S波分裂参数与中国陆区上地幔物质运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台下的S波分裂时差最小,北京台下的最大.中国东部地区上地幔运动方向以西北向为主,西部地区以北偏西为优势.  相似文献   
72.
在华南连县-博罗-港口地区200多个观测点上取得700多道地震记录,并绘制成6张地震记录剖面图.经过分析处理,识别出下列波组:来自地壳浅层的P波组,地壳中各界面的反射组有:P_1,P_2,P_3和P_4,莫霍面的反射波组P_m,以及上地幔顶部的折射波组P_n.经分析解释得出初步结果:①通过P震相的处理,构制了测线下方浅层地壳结构和速度分布图,它与测线穿过的断裂构造带有较好的相关性。②该地区莫霍面的反射波组P_m清晰,求得地壳平均速度为6.25km/s左右.在清远至连县之间,地壳厚度为32-34km.博罗、惠东一带地壳厚度为30km,惠东至港口之间为29.5km,说明该地区莫霍面起伏不大.地壳厚度由北向南和由西向东有逐步变薄的趋势。③观测距离较长的地震剖面图上清晰地记录到上地幔顶部的P_n民震相,该震相从140km处开始以初动出现,能量强,可追踪到200km,求得的P_n速度分别为:港口-惠东-博罗一带为8.05km/s,博罗-从化-清远一带为8.06km/s,由西向南的大湾-清远-从化-博罗一带为8.13km/s,考虑到莫霍面的起伏因素,该区P_n速度值以取8.06km/s为宜。④得到...  相似文献   
73.
Nucleation of earthquakes and its implication to precurs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In the middle of 1990s, the argument about nucleation phase occurred. Ellsworth and Beroza(1 995) studied the wave records of 30 earthquake events, which initiated slowly. Ellsworth, et al calledthem as nucleation phase. The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moment, duration time and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in shock behind. Scherbaum (1997a, b) proposed his different view andsuggested that some of the recording of the long period initial of seismic wave was misinterpret…  相似文献   
74.
采用马弗炉将样品与NaOH混合进行熔融煅烧,热去离子水提取、离心、稀释后过OnGuard Ⅱ H柱和过滤膜进行前处理,抑制型电导离子色谱法检测,测定了Ta2O5和Nb2O5的氟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该方法对三种被测阴离子的检测限(s/N=3)在0.15~0.70μg/g(以固体样品实际浓度计)或0.136~0.623μg/L(以溶液浓度计),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均在两个数量级以上,方法的精密度(RSD,n=7)小于5.46%,回收率为88%~106%,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佳、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5.
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公路桥梁损伤程度标定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应用静应变残差进行损伤定位;第二阶段:基于已经识别出的损伤位置,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损伤程度的标定。两阶段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同时进行常规的损伤位置识别和损伤程度的标定的收敛速度慢、存储空间大及可能误标定等问题。某三跨连续桥梁应用分析发现,在已知很少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对损伤程度的识别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证实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两阶段法用于损伤程度的识别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6.
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测井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寻找井旁地震数据与测井曲线的关系,将这一关系应用到远离井的区域(只有地质数据,但无测井)来预测测井的有关特性,其方法有单属性分析和多属性分析[1]。本文通过实例描述了多属性分析的特点及预测结果。从单属性回归到多属性预测、再到神经网络预测过渡时,预测能力持续提高。同时对地震属性的选择和有效性进行了讨论,将结果应用到整个二维地震剖面上,能更好地确定井以外区域的测井特性。  相似文献   
77.
三清山地区位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具有十多亿年的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史。区内地质遗产丰富,特别是与花岗岩有关的系列地质遗产,世界罕见。保存有中一新元古代蛇绿混杂岩、大洋斜长花岗岩、蓝闪石片岩等古大洋与古板块碰撞遗迹。在中生代时期,不仅出露了陆内A型俯冲形成的“I-A”三种类型花岗岩,其演化序列完整、特征典型;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花岗岩成矿作用,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铜金为主的多金属矿田,已探明3个超大型铜、金、钽铌矿床和多个大型金属矿床,是研究花岗岩、特别是陆内深俯冲造山带花岗岩的重要科学园地。三清山地区的花岗岩微地貌景观类型多样、造型奇特,是一个天然的花岗岩微地貌博物馆,也是世界花岗岩地貌景观中最杰出的代表。三清山地区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地球科学研究的理想基地,具有建立以三清山为中心、以20~50km为半径的地质科学园区之条件,根据其地质自然遗产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七大地学园区即: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怀玉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灵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三清湖岩溶景观区、德兴矿山地质公园区、张村樟树墩新元古代板块构造景观带、玉山常山金钉子地层古生物景观区等。  相似文献   
78.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特征及污染程度,采集了矿区表层土壤样品和两个土壤剖面,用多种分析方法有针对性地分析了Cu、Pb、Zn、Ti、V、Co、Ni、As、Cd、Cr、Hg、Mn十二种元素。在分析分布特征基础上,对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物负荷指数评价,结果发现:1)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表层土壤大部分属于中等污染,少数属于强污染,个别达到了极强污染;2)Co、V、Cu、Cd、Ti几种元素的最高污染系数大,Zn、Mn、Ni、Cr四种元素的最高污染系数次之,Hg、Pb两种元素的最高污染系数较小,As的最高污染系数最小;3)从各区域的污染物负荷指数来看,排土场周围和朱矿采矿场下游附近污染程度较大,远离矿区以及矿区上游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79.
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及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及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GSPN-2,3和GSMS-2,3,4个样品已研制完成。GSPN-2,3和GSMS-2采自太平洋CC区,GSMS-3采自中太平洋海盆(CP区)。原样被加工成-200目(74μm)的均匀粉未,其均匀性采用高精度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样品的特性值采用国内外多实验室协同分析的方式定值,有包括台湾大学在内的14个国内实验室和18个国外实验室参加了合作分析。测试组分分别达79和81个,定值组分63个。全组分的百分总和分别为:99.7%,99.5%,99.8%和99.7%。这4个标准物质已于1997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序号分别为GBW07295,GBW07296,GBW07315和GBW0731。  相似文献   
80.
江西变质基底类型及变质地层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明桂  廖瑞君 《江西地质》1998,12(3):201-208
根据近期区调、科研的新资料,将江西省北、中、中南部的变质基底划分为江南型、混杂型和华南型三类,并对变质地层层序与时代进行了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