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56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331篇
地质学   855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之一,地面气象测报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地面气象测报人员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2.
在双向压缩条件下,研究了一种非均匀断层模型标本在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AE)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随侧向应力sigma;2的增大,断层破裂强度提高,自加载至破坏的时间延长,破坏形式由突发失稳逐渐转变为渐进式破坏.预制断层及其非均匀性对标本变形过程中AE空间分布图象起明显的控制作用.预制断层,特别是预制断层上的强度不均匀部位及高强度段落,控制着微破裂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破裂局部化均起始于断层上强度不均匀部位,随侧向应力sigma;2的增大,微破裂密集区域从预制断层强度不均匀部位逐渐扩展到整个高强度区段.侧向应力sigma;2的大小对AE时序特征具有显著影响.较低sigma;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突发失稳,失稳发生在微破裂活动ldquo;增强-平静rdquo;的背景之上;而较高sigma;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破坏前后AE频次持续增加,AER呈指数增长.sigma;2对b值变化也具有一定影响.当断层破坏表现为突发失稳时,b值在弹性阶段后期至弱化阶段显示出ldquo;前兆rdquo;性降低;而当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时,b值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73.
文章记述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出土于第7水平层的16件石制品,包括若干各具特色的工具类型,如原型手镐、原型薄刃斧、大型尖刃器、直刃砍砸器、凸刃砍砸器、长刃石刀、短刃石刀、刮削器、凿刃器等,反映出石器制作者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为了达到目标所经历的一个又一个中间过程;说明了当时的人类对工具制作的具体需求和适当利用自然环境的事实。研究证据还体现了大约200万年前华南早期人类工具类型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标志着中国早期人类在当时阶段所达到的技术发展水平。龙骨坡遗址很可能是东亚早期人类文化的一个发祥地。  相似文献   
74.
超高强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2根剪跨比λ=2.0的超高强混凝土短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其破坏形态,并研究了轴压比和配箍率对试件滞回特性和抗震延性的影响,提出了满足一定延性要求(μ△≥3.0)超高强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比限值和箍筋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的建议值。该值可为现行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煤矿中煤层断层与层间滑动构造(简称层滑构造)发育普遍,可出现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煤层断层与层滑构造及其组合型式的研究,对分析区域构造变形史、查明和预测煤层赋存规律、研究煤的耗散流变、煤层气的开发以及预防煤与瓦斯突出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淮北矿区海孜煤矿为例,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7、8、9和10煤层的断层与层滑构造的组合型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由于7、8、9和10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组合的差异,不同煤层构造变形有较大区别。由于海孜煤矿岩层和煤层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断层和层滑构造间产生了不同的空间组合,具体表现为3种型式: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同期扩展、断层与层滑构造组成块体及断层与层滑构造间的相互切割和限制。煤层的构造组合型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造应力作用、含煤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应变环境等。  相似文献   
76.
西北地区一次沙尘天气的数值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川  李韬  侯建忠 《气象科技》2008,36(5):581-586
利用实况资料和WRF模式预报场.对2006年4月9~11日西北地区一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进行动力诊断及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属于蒙古冷槽型,地面强冷空气的爆发直接导致了沙尘天气的发生,沙尘发生在冷锋后及锋面过境时;高空急流的发展、移动对沙尘天气有预示作用;沙尘发生区次级环流在过程发展中有明显变化,下沉气流和上升气流并存;有利的散度场促进了上升及下沉运动的加强;涡度场的变化影响蒙古气旋,对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有指示意义;稳定的大气层结和近地层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是两个特征;WRF模式对此次沙尘天气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77.
汾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测度及空间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志华  刘敏  樊晓霞  贾宇平 《地理科学》2020,40(12):1978-1989
以11 188个自然聚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强模型,定量测度汾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借助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而探讨流域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模式。结果表明:① 城乡聚落斑块发展潜能差异显著,且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纵向上中游流域高于下游流域高于上游流域,横向上河谷盆地区高于周边缓丘区高于两侧山丘区。② 聚落斑块发展潜能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高值斑块聚类显著;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且方向性明显,汾河主河道方向联动效应最强,空间联系最紧密;存在局域热点区,并呈现“主核–廊道–次核”的空间结构形态。③ 自然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共同影响着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质及空间结构形态;融合发展采取非均衡增长路径,市、县、镇、村全局考虑,构建“强化核心点–培育发展轴–扶持特色区–带动全流域”的逐层推进式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8.
Monte-Carlo模拟与经验路径模型预测台风极值风速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区域每年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分别采用传统的Monte-Carlo模拟方法以及较为先进的经验路径模拟方法预测中国东南沿海区域台风的极值风速(10 m高度处10 min平均值),并对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将东南海岸线向内陆扩展约200 km的区域划分为0.25°×0.25°的网格,以每个网格点作为研究点。首先采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产生每个研究点1 000年间的虚拟台风事件。然后采用经验路径模型方法构建了西北太平洋1 000年的热带气旋事件集,采用模拟圆方法从中提取对各个研究站点有影响的台风事件。接着采用Yan Meng风场模型计算每个研究点台风的最大风速,构成极值风速序列。最后采用极值分布模型预测每个研究点不同重现期的极值风速,并对两种不同方法预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研究区域的内陆侧经验路径方法预测的风速略高于Monte-Carlo模拟方法预测的结果,而在海岸沿线一带经验路径方法预测的结果略低,这主要是由两种方法构造的虚拟台风的中心压强存在差异以及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防灾减灾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9.
宁夏土壤电阻率时空分布观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泉  厚军学  张伟 《气象科技》2008,36(4):474-479
通过在宁夏地区选择3种典型的土质结构,分别设置了3种不同结构的防雷接地体,经过1年的对比观测,用回归方法来分析平均气温和土壤湿度变化对不同土壤电阻率和不同结构接地电阻的影响,说明不同土质结构在不同时间(或季节)内、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和不同结构防雷接地体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从而提出了防雷接地体的敷设和结构性能最优要求。  相似文献   
80.
Due to the specific dynamics, the probes located at the halo orbits or Lissajous orbits around the Earth-Moon collinear libration point L1 or L2 are always studied in the synodic system to understand their trajectories. In fact, they are also orbiting the Earth in a distant Keplerian ellipse. Because of their intrinsic orbital instability, in the orbit prediction the initial errors propagate more prominently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orbiting satellites, this requires special attention in the orbit design, maneuver, and control. Despite of all this, they are similar to the normal orbiting satellites in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hardly require other special attentions. In this paper,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error propagation under the unstable dynamics, together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short-arc orbit predictions are also shown,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Beijing Aerospace Control Cen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