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814篇
测绘学   426篇
大气科学   575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1337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2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进一步探明银洞子沟物源区坡面物源启动机理与降雨的相关性,在进行详细的现场考察与工程勘察工作后选取了典型模型体,并采用20余组人工降雨物理试验方法将降雨强度与坡度设为控制变量,研究了4种坡形、5种雨强条件下,坡面松散物源的失稳机制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揭示了地表变形与地下物理力学参数变化的定量响应关系,并基于试验发生破坏的临界雨量,建立了银洞子沟传统I-D预警模型。之后提炼可靠预警参数(坡度、深部体积含水率),通过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并采用Exponential模型,得出IGD、IGM多参数新型预警判别式,实现了传统I-D模型的有效修正,并具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y is a direct cause of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st, most research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ather Type (WT) and precipitation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he subjectiv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Compared to the subjective analysis, objective classification uses more consistent index and standard unification, thus, we can get more WTs,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areas. By using daily 12UTC Sea Level Pressure (SLP), Precipitable Water (PW), and 700 hPa wind speed (UV700) data from ECMWF’s Interim Reanalys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WTs over China was performed with the method of obliquely rotated T-mod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WT and its link to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Ts on precipitation is not uniform over China, and also show distinctly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easons. A common feature is that WTs great impact on the regions and months with large precipitation, while less impact on regions and months have with less precipitation. In addition, precipitation trends originating from WT intensity changes are much more deterministic, significant, and predictable than trends from WT frequency changes.  相似文献   
103.
奚镜伦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18,42(3):481-494
地球和月球很可能是通过大撞击形成的。在行星地质学中,研究月球的地质-构造现象,对了解月球、地球乃至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都有很大帮助。月球的构造分为深部构造与月表构造,寻找它们在分布或成因上的关系,可以为月球甚至地月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提供重要参考。利用LROC的宽视角影像数据以及LOLA数据提取解译月表构造,结合深大断裂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月球的撞击盆地进行统计,最后以静海地区为例分析构造分布特征,发现月球的质量瘤盆地中具有环状分布的月岭,外侧具有近环状分布的深大断裂,自前酒海纪至酒海纪,具备上述特征的质量瘤盆地占总撞击盆地的比例突然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且静海地区西部具有该构造分布特征。推测该特征与撞击、月海沉降等有关,且在酒海纪与雨海纪期间月球有较多的月海玄武岩分布,由此判断静海西部存在质量瘤,发生过撞击与月海沉降。  相似文献   
104.
OGRE是面向对象图形渲染的开源三维渲染引擎,具有面向场景和易扩展等特点。本文系统研究了基于OGRE三维渲染引擎的任意场景三维可视化的诸多关键技术,并以某学校为例,采用Sketch Up建模,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环境,使用C++作为编程语言,最终实现了校园三维场景的三维可视化模拟和漫游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5.
柴达木盆地那棱格勒河尾闾盐湖(一里坪干盐滩、东台吉乃尔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和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赋存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卤水锂矿床。那棱格勒河及其尾闾盐湖锂的物源仍存在一定争议,主要有围岩风化、古湖残留、含盐系地层淋滤、油田水、深部水等,目前缺乏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本文系统采集了那棱格勒河流域及其尾闾盐湖不同水体样品16件,分析了其主、微量元素含量及锶、硫同位素组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区域水体中锂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如下:那棱格勒河水锂含量(0. 45~0. 79 mg/L)比楚拉克阿拉干河支流(0. 00~0. 05 mg/L)高出一个数量级,其高锂含量主要受洪水河支流的补给;洪水河高锂含量与其上游热泉水的补给有关,该热泉水锂、锶含量高、 87 Sr/ 86 Sr比值偏高, δ 34 S值偏低,与青藏高原典型热泉水地球化学特征(锂含量0. 4~34. 8 mg/L,锶含量0. 07~4. 24 mg/L, 87 Sr/ 86 Sr比值0. 71224~0. 71259, δ 34 S值- 10. 6‰~7. 6‰)较一致。那棱格勒河水(0. 71170)和尾闾盐湖卤水(0. 71143~0. 71156)相似的 87 Sr/ 86 Sr比值,以及研究区河、湖水硫同位素组成符合主要蒸发浓缩过程 δ 34 S值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均证明研究区尾闾盐湖卤水锂资源主要受那棱格勒河的补给;而古湖残留水、盆地西部含盐系地层淋滤水或油田水具有明显不同的水化学特征和锶、硫同位素组成,这些水体对研究区尾闾盐湖锂补给的贡献较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06.
作为大地测量的一种新兴空间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具有全天时、高精度、大范围和速度快的优点,逐渐被应用于多年冻土区地表形变监测中。通过综述多年冻土形变原理及InSAR监测多年冻土形变的应用实例,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区地表年际形变以下沉为主,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地下冰含量的大小是影响年际形变量的主要因素;活动层内土壤含水量影响着地表季节形变量的大小,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年际形变量和季节形变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波长的SAR产品在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不同,下垫面特征对利用InSAR获取地表形变量有较大影响,L波段的SAR数据在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区域有更好的效果。由于InSAR的失相干问题,加之目前还缺少长时间、多类型、高频率的实测形变结果作为验证和标校数据,获取准确且连续的大范围形变数据较为困难。针对目前寒区研究需求,布设野外长期观测站点,建立适用于不同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形变反演算法,构建具有较高精度和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形变数据集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冰川作为固体水库以“削峰填谷”的形式显著调节径流丰枯变化,冰川的水文调节功能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至关重要。使用现有VIC-CAS模型模拟得到中国西部寒区2014—2100年径流预估数据,从趋势和波动变化相结合的视角,基于径流变差系数法,构建了冰川水文调节指数(GlacierR),分析了9个寒区流域冰川径流变化的稳定性,详细剖析了历史时期(1971—2010年)和未来到21世纪末这些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的强弱变化。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及RCP2.6和RCP4.5情景下,除长江流域外,青藏高原其余流域的冰川径流减小时间节点为2020s,西北内陆河流域则为2010s。历史时期及RCP2.6和RCP4.5情景下至21世纪末,尽管西部寒区大部分流域的冰川径流呈减少趋势,但波动幅度减小或无明显变化,冰川径流稳定性增强或无变化。总体上,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冰川水文调节功能较高,青藏高原流域的冰川水文调节功能较低。RCP2.6和RCP4.5情景下,至21世纪末,西部寒区各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均呈现减弱趋势,西北内陆河流域减弱更加显著,如RCP4.5情景下,木扎提河冰川水文调节功能降幅达25.4%,而青藏高原各流域的冰川水文调节功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年代际变化来看,1970s—2010s是寒区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较强的时期,1980s和2000s两个时段冰川水文调节功能尤强;RCP2.6和RCP4.5情景下,未来到21世纪末,冰川调节功能明显减弱。减弱的时间节点不同,最早为1970s,最晚为2020s。  相似文献   
108.
三江源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功案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平  康韵婕  唐凡  秦彧 《冰川冻土》2021,43(5):1551-1559
长江、黄河与澜沧江源区(简称三江源区)是中华与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水安全保障,是三大河流域经济带的共有源地,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地。掌握该地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典型成功案例,有助于更好建设美丽高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战略部署。就建设内容与进程看,目前三江源区整体仍处于物质建设阶段,除畜牧业外,缺乏其他产业,忽视文化建设,美丽缺少内涵、不可持续;就建设成效而言,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但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以及游牧文化与聚落文化的冲突,美丽仍流于形式;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亦涌现了若干成功案例,“岗龙模式”和“甘达模式”尤为典型,为三江源其他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样板与发展启示:(1)找准优势资源,最大化资源潜力、实现经济“美”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物质基础;(2)领导人/团队/致富带头人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关键核心;(3)产业与因地制宜的运作机制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可持续的强大支撑与必由之路;(4)不断探索永远走在发展路上是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坚实动力。  相似文献   
109.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已受到众多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在其热点研究中,有关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及不同游客属性间满意度差异的研究鲜见。选取达古冰川与海螺沟冰川为研究区,通过对游客属性细分,运用模糊多准则决策法(F-MCDM)及引入需求弹性理论对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探讨了提升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达古冰川游客实际满意度总体高于海螺沟冰川,两地均以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最高,消费状况与交通的满意度最低。就游客属性的相对满意度而言,两地均呈现男性满意度高于女性,高消费游客满意度高于低消费游客,高忠诚度游客满意度高于低忠诚度游客;两地相对满意度的差异表现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客源地和到访次数方面。相较于达古冰川,海螺沟冰川满意度敏感性更高,同等改进力度下游客满意度的提高更为明显高效,就两地满意度敏感性最高的景观特色而言,达古冰川1%的改善将提升游客满意度0.30%,而海螺沟冰川可提升0.45%;对于不同游客属性的满意度敏感性,两地均以不愿推荐、不愿重游和未达到期望的游客最高。最后依据满意度敏感性分析结果,为两地冰川旅游发展提出了关键属性改进、营销策略创新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松散沉积物是覆盖层的主要物质存在形式,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研究对象。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对覆盖层调查的深度与精度不断提高,能否实现对松散沉积物的精准、原位无污染取样是制约后续研究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基于锡林郭勒盟-通辽地区钻探调查实践,将绳索取心钻进工艺、超前取心技术与成膜护壁冲洗液技术相结合,提高孔壁稳定性和松散岩心完整性,解决制约厚覆盖层调查钻探取样技术难点,可为相关领域松散沉积物调查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