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7篇
  免费   1973篇
  国内免费   2932篇
测绘学   1127篇
大气科学   2136篇
地球物理   2652篇
地质学   5364篇
海洋学   1600篇
天文学   377篇
综合类   1004篇
自然地理   144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621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623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45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690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561篇
  2001年   464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model study of the propagation of water waves using the parabolic approximation of the mild-slope equation in the 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 Two types of coordinate systems are studied: (a) a general form of 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 and (b) the conformal system, a special form of 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 Two typical examples, namely, expanded breakwaters and a circular channel, are studi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First, the examples are studied by use of the general orthogonal coordinates. Then the same examples are computed by use of the confonnal system.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fonnal coordinate system generally gives better predictions than the general orthogonal system. A numerical technique for generating the conformal grid is combined with the numerical model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del.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 from the numerical grid system and that from the analytical grid system shows that reliable computational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use of the numerical confonnal grid system.  相似文献   
102.
郑微云  柴敏娟 《海洋学报》1981,3(3):472-476
乌贼是重要的海洋水产资源之一,对其视觉特性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显然都有一定的意义。视网膜电图(ERG)作为网膜的综合电活动是反映视觉特性的一个良好指标。乌贼的ERG的特性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其ERG的波形和适应特性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续文将报导对ERG的光谱敏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3.
东海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海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它西部有广阔的大陆架,东面以九州岛、琉球群岛(由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组成)和台湾岛连线为界,具有较深的海槽。黑潮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流速的西边界流,它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向东北向流动,穿越吐噶喇海峡返回太平洋。通常的把自台湾东北端起至吐噶喇海峡一段称为东海黑潮。此外,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域也常年存在一支稳定的西边界流,称为琉球海流。 对于东海黑潮和琉球海流的硏究,主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进行中日联合调查研究、中日副热带环流调查研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苏纪兰(1994)、袁耀初(2000,Yuan,2006)、管秉贤(2002)等人都做过评述。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评述,主要叙述200年以来对东海黑潮及琉球海流的硏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4.
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种标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标度分析方法研究小麦岛海洋观测站1961-1980年二十年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时发现,该序列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记忆性和持久性,详细的论证表明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是描述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个较好的模型,同时,应用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我们找到了存在于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中的一种标度性质-累积离差(t)的统计自仿射性。  相似文献   
105.
106.
王宪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6,15(3):265-269
本文根据1992年夏季对湄洲湾水质环境质量调查资料,对该海区海水中油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湄洲湾夏季表层海水油的含量为5-51μg/dm^3,平均值为19.8μg/dm^3。海水的混合系数较小,高潮和低潮时油含量分布的差异,除了与陆源污染源分布有关外,主要是由水文动力学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7.
有孔虫是一类原生动物,除极少数种类生活于淡水环境、少数种类生活于与海有联系的半咸水环境外,大多数种类生活于海洋环境;其生活方式,大多数种类营底栖生活,少数种类营浮游生活。由于有孔虫具有个体小、种类多、数量大、对环境因子的反应较敏感、地理分布广泛、地质历程长久、其遗壳能在地层中长期保存等特点,因此,它不仅是研究现代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同时也是研究古海洋生态学、恢复古海洋沉积环境及古气候、识别海相地层、进行地层对比等的重要微体化石之一。“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随着石油等沉积矿藏的勘探、开发,有孔虫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地层对比、岩相识别、恢复古地理和古气候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西沙群岛的有孔虫,过去尚无报道。本文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沙群岛生物考察队于1957年采自赵述岛、北岛和中岛的三份珊瑚砂样品进行研究的。对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在我国有孔虫区系和动物地理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开展南海及南海诸岛地层中的有孔虫动物群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西沙群岛的有孔虫区系极其丰富多采,种类当远远超过本文所记录的种数。本文研究所依据的样品数太少,只能是一个极其初步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8.
台湾的弧陆碰撞研究及其地层沉积构造研究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研究历史沿革与代表性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将1977年颜沧波有关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研究的观点与30年后黄奇瑜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性介绍;同时介绍了反映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地层沉积构造综合研究年表。  相似文献   
109.
对增长曲线模型中回归矩阵的函数的线性估计进行了研究。在矩阵损失下 ,作者得到了线性估计在一切线性估计类中可容许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0.
地层学的发展推动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地层学经历了彻底的变革,逐渐由“相模式”、“沉积体系”、“地震地层学”发展到目前的“层序地层学”,形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文章围绕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方法及理论体系,与含油气系统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