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差异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生态经济学指导可持续发展有传统经济学所不具备的优势,辨明了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几个关键差异。在基本愿景上,传统经济学认为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强调研究交换价值流,而生态经济学认为熵流是分析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的基本方法。微观经济学方面,生态经济学区分了不同的关键资源类型之间替代或互补关系,明晰自然资本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后,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宏观经济学角度,生态经济学强调在控制吞吐量的基础上提高人类的福利,明确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3个关键问题,即相对生态系统的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规模问题、财富或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及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其优先性也依次递减,尤其强调规模问题是与传统经济学强调无限增长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2.
张掖甘州区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群体家庭虚拟水消费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消费需求角度研究人类对水资源的真实占用, 探索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对缓解区域水资源压力具有明确的科学和政策涵义. 以2005年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不同收入群体家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对虚拟水的量化将各种食品的消费需求转换成水资源的消费需求, 从而衡量不同收入群体对水资源的需求. 结果表明: 各类食物的消费支出大都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在家庭食物虚拟水消费中, 肉类和粮食对总的虚拟水消费影响较大;家庭食物虚拟水消费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大, 2005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 000元, 将增大124.4 m3的食物虚拟水消费;中等收入家庭的多样性指数最高, 而最低收入家庭的多样性指数最低, 说明最低收入家庭各类食物的虚拟水消费分配最不均匀. 2005年张掖甘州区不同收入群体家庭虚拟水消费的不公平系数为0.198, 这说明2005年不同城镇收入群体家庭虚拟水消费分配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63.
以黑河流域额济纳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为例,选取了水费、绿洲面积、水质、本地动物种类和数目作为额济纳旗牛态系统管理的5种属性,根据额济纳旗生态恢复和保护目标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了属性状态值,采用部分正交因子法设计了调查问卷,于2002年7月至8月间,在黑河流域随机抽样调查了1000户居民,以分析环境属性的价值和不同替代情景的补偿剩余价值。分析结果表明了主要环境属性的部分价值:面积为0.22元/km^2,动物类型为6.09元/种,动物数量为-7.11元/10^4头,水质从较差到一般状态为20.04元/户、水质从较差到较好为27.67元/户、水质从较差到好为38.87元/户。分析结果表明,对额济纳旗生态系统的管理而言,提高水质和增加动物的种类是合适的选择。最后,结合实证研究展望了选择模型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刘玉卿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2,34(3):740-747
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的耦合是人地关系探讨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基于行政单元获取的人文因素存在着诸多缺陷, 与基于自然单元获取的自然要素的耦合存在着困难. 人文因素空间化是解决二者耦合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提出从IPAT(IPACT)模型出发识别可空间化的人文因素, 从面插值与统计建模两个方面对空间化方法进行了梳理, 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领域, 并提出今后人文因素空间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5.
蔡国英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3,35(3):770-775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以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为例, 将传统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水资源利用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相结合, 构建了混合型水资源投入产出表, 并估算了张掖市各行业的直接用水系数、 用水乘数、 直接产出系数、 产出乘数以及综合用水特性. 结果表明: 张掖市种植业、 畜牧业和其他农业的用水效益和用水效率远低于其他行业, 直接耗用水程度均高, 而直接产出一般. 张掖市过度依赖种植业的产业结构特征造成该地区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 因此, 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高效的节水措施, 适当降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是解决张掖市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6.
梁友嘉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3,35(1):249-354
尽管近年来统计数据的生成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但可用的详细GDP空间分布数据始终难以得到满足. 以夜间灯光辐射数据、 官方统计数据和已有空间化人口分布数据构建了一种GDP空间化建模方法, 得到张掖市甘州区2000年的GDP空间分布. 首先, 分析基于乡镇单元的GDP与对应的夜间灯光辐射数据DN值之间的关系, 得到GDP模拟模型; 然后结合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和三次产业的比例, 得到基于500 m×500 m栅格的GDP空间分布图. 各乡镇的GDP平均值为372×104元, 标准差为34×104元.  相似文献   
67.
虚拟水战略新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在我国干旱区的实践, 更新了对虚拟水战略的解释.首先, 辨析Allan虚拟水战略具有的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采用扩展的分析框架, 重新定义了虚拟水战略: 贫水地区为了实现水安全, 提高生活质量,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打通优化配置水资源(实体水+虚拟水)渠道的一个过程; 然后, 阐述了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关键是要找到发展二、 三产业的具体途径--即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正反馈环.最后, 结合生态经济的实践, 论证了甘肃河西干旱区张掖市当前采取的生态经济之路就是在实施虚拟水战略.  相似文献   
68.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中国灰水足迹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克  徐中民 《地理研究》2016,35(1):37-48
根据Hoekstra和Chapgain提出的污染物吸纳理论,估算了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灰水足迹,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012年中国灰水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STIRPAT模型,测算了人口和富裕等人文因素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灰水足迹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人文因素对水资源环境的威胁大小排序,依次为城市化率、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和富裕程度,其中,城市化率、人口数量、农业比重和人均GDP每提高1%,分别引起灰水足迹增加1.03%、0.85%、0.63%和0.52%;人文因素对灰水足迹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人口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北向南逐步加大,富裕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农业和城市化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南向北逐步增大;在现有样本范围内,计算结果有条件地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  相似文献   
69.
应用ImPACT等式,分析了甘肃省1990—2003年虚拟水消费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1990—1995年,1996—2000年和2001—2003年甘肃省收入显著提高,而使用强度(单位GDP的农产品消费量)和效率(单位农产品消耗的虚拟水量)大幅度改善,对环境影响(虚拟水消费量)起到了调节作用.收入弹性分析表明,收入增加1%将引起人均农产品消费量增加0.13%,使用强度下降0.87%,而环境影响增加0.14%.2000年甘肃省城镇和农村虚拟水消费对比分析表明,农村的虚拟水强度(0.706 m3·元-1)显著高于城镇(0.051 m3·元-1),合理改善消费结构能降低虚拟水强度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应用ImPACT等式设置环境目标并检验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1990—2003年的基础上,使用强度降低1.5倍,效率提高1倍,能够保障经济的增长,并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28 a)实现虚拟水消费量减少到2003年的50%,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70.
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文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07,29(5):830-836
社会资本是促使人们参加集体活动的规范、网络和社会制度.参考国际上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构造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会资本相结合的社会资本指数,对黑河流域各地区微观水平的社会资本作了相对评价.黑河流域社会资本整体水平不高,只有7%乡镇的社会资本指数在80以上的,32%的乡镇在50~80之间,61%的乡镇在50以下.整体上黑河流域社会资本水平上游高于中下游,认知型社会资本高于结构型社会资本,城市社会资本水平高于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社会资本水平高于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资源社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