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利用山东22个基本(准)气象站小时气象观测资料,采用A值法计算了山东1961—2017年逐日大气自净能力指数(the atmospheric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index,ASPC),分析了其气候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利用MK检验(Mann-Kendall检验)和MT检验(Moving-t,滑动t检验)方法对历年ASPC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平均ASPC气候倾向率减小趋势极显著(P<0.01),除章丘和威海外,其他各地ASPC减小趋势均极显著(P<0.01);春季各月ASPC较大,历年各月ASPC随时间明显减小;年和四季ASPC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半岛地区较大,鲁南等内陆地区相对较小;年和春、夏、秋、冬季ASPC突变年份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6年、2003年、2003年、2005年。济南、青岛地区ASPC分别从1999年、1993年开始显著减小,低ASPC日数历年变化大致与ASPC变化相反;济南和青岛历年各月ASPC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邱粲  王栋成  李娟  曹洁  董旭光 《山东气象》2017,37(4):91-100
基于风廓线雷达数据产品的垂直速度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站2014年分钟降雨记录,采用多项式非线性拟合方法,探讨了各季节特征高度层垂直速度与地面降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场次降雨过程的分钟数据分析了垂直速度阈值对降雨开始、结束时间以及降雨强度的指示性。结果表明,垂直速度能够反映雨滴的下落速度特征,综合各个高度层来看,700 m高度层垂直速度与小时雨量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为稳定,其他高度层在不同季节拟合优度差别略大;垂直速度的大小虽不能完全定量地预报降雨强度,但对于整个过程的雨强波动变化有着明显的指示性作用,700 m高度层垂直速度对于降雨的预报指示效果最为稳定。垂直速度对降水的指示性可用于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冰雹、降雪等的预警及临近预报,其阈值的确定受降水相态、降水类型、气温、湿度、湍流等影响,且并非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栋成  邱粲  董旭光  曹洁 《气象》2019,45(8):1169-1180
基于相同站点的济南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PR)和L波段雷达大风探空测风(以下简称LW)资料,采用相关、拟合、廓线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对比两者大风(≥10.8 m·s~(-1))数据的各统计特征、相关性、时空变化规律的异同。结果表明:(1)两者u分量、v分量、风向、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65、0.994、0.665,标准偏差分别为2.04 m·s~(-1)、2.88 m·s~(-1)、10.82°、2.53 m·s~(-1),大风数据相关性总体较高,且相关系数风向优于风速的、降水样本优于非降水的,表明WPR观测大风数据可信、降水期间WPR水平大风数据可以使用。(2)两者大风风向、风速基本一致,但在低层差异较高层的大,尤其是340 m及以下高度层更显著,降水、非降水、全部样本在2980、1900、2740 m以下WPR风向值均略小于LW,而在1300、2740、1660 m以下WPR风速值均略大于LW。(3)两者资料互补性总体较好,大风风向、风速、v分量差值随高度变化符合对数律递增或递减规律,但u分量需分段拟合;在进行回归方程求算和资料互补时,应考虑差异随高度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9~2006年月平均OLR、850 hPa、200 hPa风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4月降水异常年的前期秋、冬季热带地区对流活动特征,发现前冬12月的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异常与山东4月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进一步分析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上空的对流活动异常与冬春季东亚大槽、东亚局地的Hadley环流以及Walker环流的强弱紧密相连,且对流活动强(弱)年相伴随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恰与山东4月降水异常少(多)年的特征相吻合,因此,12月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强弱可作为山东4月降水预测的一条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0年6-8月山东省的气温、降水、日照以及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2010年夏季山东省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以格点尝试法求解的小区域平均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震源附近及其外围不同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发现震前震中附近约3°×3°范围内小震应力场有异常变化,开始出现时间为震前5-6年。主要表现为主压应力轴P轴向大区域应力场方向“集中”继而“转向”、恢复-发震的变化过程,主张应力轴T轴仰角和矛盾符号比也出现时间上大体同步的变化,且震源附近与外围区变化特点不同。反映了震源附近复杂的物理过程及源区与场区应力场的动态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黄海5.3级地震序列研究表明,该序列属于一个典型的主-余震型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结果表明,该区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上和华北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通过对5.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分析结果说明,该地震是在区域地震活动中期异常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即存在明显的地震活动增强和孕育空区。  相似文献   
18.
19.
早期的一些论文在很宽的尺度范围内讨论了破裂的标度问题。种种统计幂函数关系常常可以成功地用来描述碎块的大小分布及其形状,表明破裂具有一种标度不变的过程。但是,这是建立破裂形状对碎块大小分布的分数维没有任意影响的条件之下。对于岩石破碎破裂能量的新定标律,可由分形几何学概念及Griffith能量平衡准则导出。  相似文献   
20.
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WRF模式,对环渤海区域1981—2012年123次强风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不同天气系统形势下环渤海区域强风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WRF数值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环渤海区域强风过程的发展演变特征。2)西北路冷锋过程引起的环渤海区域强风强度较其他过程偏强,强风集中在辽东半岛西部、渤海海峡和山东半岛东部。黄河气旋引起的强风过程与冷锋相比,分布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强风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东部及黄海海域,渤海海域的强风相对偏弱。3)强风过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季强风持续时间长,风速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弱。4)强风过程在渤海海域的最大风速呈增加趋势,而在渤海海峡以东海域和山东半岛南部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