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别山北缘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地带,其深部精细结构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根据近年来在研究区域内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OMEGA、OASIS和FUGRO-LCT等多个重磁电震软件处理,获得了深部信息丰富的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图像.本文从中选取了2条平行的电法和地震剖面,辅以高精度重磁数据,揭示了大别山北缘深部地质结构总体呈现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北淮阳构造带向北逆冲的特征,并可清楚地识别大别山北缘造山带、肥南山前坳陷带和肥北斜坡带.其特征分别如下:①大别山北缘造山带,地震反射杂乱,电性高阻大于2000Ωm,以磨子潭-晓天断裂为界分为北大别杂岩带和北淮阳构造带,主要由大别群、卢镇关杂岩和佛子岭群组成,沿舒城-信阳断裂逆冲于中、下侏罗统之上,浅部发育北倾的金寨-龙门冲滑覆断裂.②肥南山前坳陷带,上部为中、新生界,呈现中低阻特征,地震反射界面清楚,断面波明显;下部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上部可能残存古生界),电性特征为低阻(5~50 Ωm),地震反射较连续,内部反射弱.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舒城凹陷和肥中断裂带,其北侧边界为肥中断裂.③肥北斜坡带,上部主要为侏罗系,呈现中低阻、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下部主要为霍邱群,电性为高阻,地震反射杂乱;中间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向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上述认识将为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南北板块碰撞缝合线和油气资源勘查等研究提供深部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12.
“大陆漂移”,早已成为地学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尽管其中还存在诸多的争议,并曾一度消声匿迹,但学术本身的生命力及其学说的雄辩力,使得“大陆漂移说”在地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直至今天,包括那个学说在内的新学说又登场了,而且超出了“板块构造理论”的范围。现在,新的学说已经打破只探讨地球表层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的水质评价中,通过确定评价指标、评价等级、隶属函数、权重等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各水体样本集水质的总体评价,增加对水质总体评价的精确性和可对比性,以期为制定科学的生态监控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及综合管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对浙东南松阳县枫坪组地层底部的细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稀土元素分析。样品中大部分碎屑锆石具有较好的振荡环带且Th/U值大于0. 1,表明其为岩浆成因。碎屑锆石中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La/Yb)_N值为0~0. 29,LREE/HREE值为0. 003×10~(-6)~0. 977×10~(-6),表明样品中锆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小且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有轻稀土元素含量低、重稀土元素含量高的左倾模式且具有负Eu异常、正Ce异常的特征,表明碎屑锆石主要以岩浆锆石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变质锆石。碎屑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193 Ma,显示枫坪组沉积岩成岩年龄不晚于193 Ma。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4组,分别为2 461~1 743 Ma、887 Ma、435和422 Ma、330~193 Ma。碎屑锆石的主要年龄区间分别与已知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时间相对应(吕梁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海西期),表明本区的构造岩浆活动与中国大地构造运动相一致,并具有幕式发展的特征。通过对枫坪组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系统分析并与可能物源区的年代学对比研究,认为枫坪组沉积岩物质来源主要是周边出露的中条期侵入岩体和浙东南出露的印支期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15.
黄河“96.8”洪水是一次重要的强降水过程引起的。黄河流域地形复杂 ,而且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 ,预报难度较大。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REM模式 (简称 LASGREM)对这次洪水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同时应用 L ASGREM的输出产品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黄河“96.8”致洪暴雨的模拟预报能力较强 ,适合于黄河水文气象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6.
合肥盆地位于安徽省中部 ,南面紧邻大别造山带 ,大别造山带的活动必然在合肥盆地留下地层、构造的踪迹。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地质、地球物理以及钻井资料 ,从盆山耦合角度 ,探讨晚侏罗世大别山强烈隆升的地层证据。根据安徽省肥西县何老庄地质剖面 ,下侏罗统主要为灰白色、灰黄色石英砂岩夹砂砾岩 ,中上部见煤线 ,底部为巨厚的砾岩 ,厚度达 95m ,分选性差 ,砾石直径 2~ 10cm ,个别达30cm ,与太古宇不整合接触 ,这些特征是大别山隆起、遭受剥蚀的直接标志。砾石成分主要为伟晶岩、花岗岩、石英岩和片麻岩等 ,主要是佛子岭群…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口沉积物微量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me microelements totalled ten of sediment samples have been analysed by emission spectrometer. Th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nearshore area of the Huanghe River and the Lianhe River and the elements analysed are Ni, Co, Cu, Ga, V, Ti, Pb, Zn, Mo, and Mn. Though 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computer, it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discriminant elements for the sediments of estuary area of the Huanghe River and Lianhe River are Ti, Zr, Co, V. The Lianhe River Estuary 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content of Zr, Co and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content of Ti,V. The trend surfa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Ni, Ga, Co and Cu have similar tendency of distribution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layey sediments; Zr and Ti have the similar trend distribu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with coarser grain sedim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M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ea of higher pH. Eh valu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fine-sandy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加剧,海上油类运输行业迅猛发展,据统计,每年因人类活动而造成流入海洋中的各种油类产品约1000万t余,约占世界石油年产量的0.5%。全球海洋遭受重大溢油污染的事故时有发生,除如1967年利  相似文献   
19.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涉及断裂带内部精细结构、走滑与伸展断裂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其中的嘉山-庐江段为对象,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EMAP)和人工地震剖面及航磁异常资料,剖析了断裂带内部精细结构,明确了伸展和走滑断裂体系组成和平面位置,认为该段由多条主干断裂组成,具有断裂属性横向分区的特征:以池河-太湖断裂为界,东侧主要发育池河-太湖(隐伏)、嘉山-庐江和古河-散兵等断裂,组成正花状构造样式,主要呈现压剪性走滑活动特征;西侧主要发育五河-合肥、石门山和池河-太湖(浅部)等断裂,呈现半地堑结构,其中2条断裂往南伸入合肥盆地而消失,只有池河-太湖断裂继续南延为合肥盆地的东部边界,主要呈现伸展活动特征.本文提出的断裂带横向分区等认识,既融合了前人有关“裂谷论”和“平移论” 的重要成果,又弥合了二者的认识分歧,为今后精细研究郯庐断裂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