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将网格技术与虚拟地理环境结合,以服务为核心,构造虚拟数据库,形成网格虚拟地理环境(G ridV irtual Geograph ic Environm ent,G rid-VGE),实现异构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任务的分解、闲散资源的充分利用、扩充虚拟地理环境的服务等。在详细阐述了G rid-VGE的框架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的探讨后,以三维可视化地形漫游为例展示G rid-VGE中的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个体时空轨迹描述文本高度非结构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辅助的交互式轨迹提取方法,用于提高轨迹提取的效率和质量.设计了交互式轨迹提取和质量评估流...  相似文献   
13.
虚拟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的设计与初步试验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龚建华  林珲  谭倩 《测绘学报》2002,31(1):39-43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应用Java和VRML97开发工具,基于HTTP协议,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因特网的虚拟校园环境,并以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校园为例,建立了系统原型。在中文大学的虚拟校园环境中,用户可进行3维空间漫游探索、点坐标量测和地物属性的查询、地物的增加或删除等操作,并可基于3维化身和文本对话实现在网络的共享虚拟空间中与其他在线用户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增强现实数字地图与地理场景在时空、尺度和语义等的上下文关联性,研究并划分了包括存在上下文关联的地理实体空间载体、模型实体空间载体,以及不存在上下文关联的虚位空间载体三类AR地图载体。选取二维纸质地形晕渲图、三维打印地形实体模型、以及桌面虚位空间3种不同类型载体的AR地图为研究对象,以目标搜索和路径规划为任务目标,开展不同载体AR地图空间认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组实验中三维实体模型载体AR地图的认知负荷指数(CLI)分别为2.53和4.84均显著低于二维地图和虚位载体,具有认知负荷低、沉浸在场感强的认知特征;二维地图载体的认知负荷指数略低于虚位空间载体,但两者并无显著差异;同时,两组实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任务难度提升,二维地图载体和虚位空间载体AR地图的认知负荷显著增加,但三维实体模型载体AR地图的认知负荷未显著增加,表明实体模型载体在面向复杂空间认知任务时具有较低认知负荷的优势。此外CLI和任务难度的同步变化也表明脑电数据对空间认知实验敏感,能有效反映空间认知实验过程中的认知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15.
龚建华  李文航  张国永  申申  黄琳  孙麇 《测绘学报》2018,47(8):1089-1097
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在虚拟地理环境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虚实融合框架;主要研究了虚拟地理过程与三维打印模型沙盘融合的关键计算与可视化技术,具体包括虚拟地理空间与现实地理空间的坐标匹配、遮挡处理等算法,并以学校火灾人群疏散为案例,实现了人群疏散模拟虚实融合的增强地理环境可视化原型系统。通过系统测试和人员体验调查统计分析,证明了增强地理环境可视化技术的可行性和人群疏散模拟应用交互展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SPIHT小波的DEM自适应压缩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量地形数据给其存储、分发和实时渲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适合网络环境下地形可视化的数据压缩方法。该文探讨地形复杂度与DEM压缩方法的关系,研究可视化中地形复杂度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一种改进的SPIHT小波压缩方法:采用小波分解后的系数对DEM的地形复杂度进行评估,并针对地形复杂度对编码算法进行自适应调节。实验证明,这种改进的SPIHT小波压缩方法采用合适的压缩比进行DEM数据压缩,能够在满足地形可视化需要的同时提高压缩效率。  相似文献   
17.
台风作为一种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区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台风可视化是台风研究及预报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数据量巨大,台风动态交互可视化很难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虚拟地球技术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新的网络可视化平台,提高了公众参与的能力,但是其很难支持专业的气象应用。基于开源的虚拟地球平台构建台风动态可视化环境,首先介绍了坐标转换、数据组织和基于GPU的体可视化这些关键技术,然后详细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在World Wind开源平台上实现相关功能的开发,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李毅  龚建华 《测绘科学》2010,35(4):52-53,93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实现全球影像数据的快速可视化所涉及的数据组织和传输调度策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在计算机屏幕分辨率限制的基础上,对全球数据的分块方法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智能控制的多线程网络传输技术和多级缓存的数据流机制,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技术方案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平稳快速地对全球范围内TB级影像数据进行浏览,满足了C/S模式下大规模影像数据实时漫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建华 《遥感学报》2009,13(S1):195-202
论述了从地理信息系统到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相关概念、活动, 以及近年发生的重要事例。讨论地理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发展阶段特征与趋势, 认为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思想、核心框架理论与学科定位等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仍需要在地理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等的大框架下, 基于天地人机网络一体化信息系统, 以数字地球与虚拟地理环境建设为目标, 结合实验遥感、实验地理学等来构建与发展。从地球表层系统的人-地关系视角, 提出了发展面向“人”地理信息科学的科学问题。最后, 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信息)科学的集成与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医学地理信息科学的概念、研究目标以及包括理论、技术与应用的研究框架。从信息获取、信息集成管理、空间分析、模拟分析、可视化制图、信息系统与服务等, 论述了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服务、基于位置的移动信息服务等地理信息技术在医学地理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从微观生态地理环境监测、面向“人”的数据采集与获取、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疾病模拟、基于个体的疾病模拟、复杂性方法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研讨厅体系、数字地球与数字人体方面, 讨论了医学地理信息科学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