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524篇
测绘学   255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887篇
海洋学   25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满足新时代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管理的迫切需求,深入落实陆海统筹的战略部署,文章分析陆海统筹生态管理及其核心机制,即海岸带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陆海统筹生态管理的有效开展将对协调我国海岸带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解决海岸带土地利用和海域使用的空间统筹、淡水和咸水的环境质量统筹以及洄游动物的生境修复统筹等基本问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韧性聚焦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转换和突变过程,可研究耦合系统的多要素测度,有助于识别和分析海岸带面临的复杂压力和潜在风险,其本质是陆海统筹生态管理的核心机制;通过海岸带土地-水-生物多样性的联结,构建海岸带韧性研究新框架,以实现海岸带韧性的多维时空测度以及社会-生态耦合系统的转型模式应用,可服务于海岸带系统评价、空间规划和综合管理,支撑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2.
重庆金佛山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的CO2释放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碱溶液吸收法通过对重庆金佛山林地、裸地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量进行野外监测,研究了影响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壤CO2释放变化规律。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主要随着温度而变化,即气温降低,土壤CO2释放量减少,在昼夜时段,土壤CO2也随温度而变化,但相比温度变化有明显滞后性;降雨对土壤CO2释放有比较复杂的影响,但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同时植被也会影响到土壤CO2的释放,总体上,相比裸地而言,林地的土壤CO2的释放量大,但在不同时间段内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气温的关系有较大差异。一天时间段内林地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较裸地灵敏,这是因为林地本身生物量大,对温度反应敏感,温度很小的变化就能引发土壤CO2释放量的大幅度地改变。而在以月为单位观测时间段时,裸地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气温的关系较林地灵敏,这可能是因为植被覆盖减缓气温对土温的影响,对土温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这种不同植被系统下,在不同时段土壤的CO2释放量动态差异在讨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时应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93.
王国灿  向树元  王岸  张克信 《地球科学》2007,32(5):605-614,680
针对东昆仑及相邻地区研究较薄弱的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时段的构造过程提供了系列新的热年代学资料.不同热年代学方法综合揭示了东昆仑及相邻地区在中生代—新生代早期至少存在3次明显的热事件记录.第一次大约启动于200Ma的晚三叠世晚期,并可能一直延续到早中侏罗世之交,是一次具有广泛影响并奠定造山带区域构造格架的构造热事件.区域动力背景可能和南部羌塘地块与昆仑地块的碰撞、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浊积盆地闭合相关.第二次发生在大约130~150Ma的早白垩世,并可能延续到早白垩世末,主要表现为系列区域性NWW-SEE向的挤压性断裂活动,可对应于白垩纪时期拉萨地块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欧亚大陆的增生拼贴事件.第三次为大约56~45Ma的古新世,表现为一期伸展抬升.热年代学记录与零星保存的地质记录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并对构造过程提供了更确切的时间限定.  相似文献   
94.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 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 沿区域性大断裂带分布许多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海相地层仅分布在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藏南半深海-深海沉积沿江孜-萨嘎-郭雅拉-桑麦一线分布, 其海水东浅西深, 西部为活动型, 反映新特提斯洋闭合的时间从东向西变新, 地壳抬升首先开始于东侧.晚白垩世隆起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 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北高, 西南低.古新世—始新世出现了腾冲-班戈、库牙克-格尔木新的隆起带, 西昆仑隆起带向东拓展, 祁连隆起带加宽, 松潘-甘孜隆起区范围向东有所萎缩.渐新世期间, 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掘起, 昆仑-阿尔金-祁连的进一步隆起, 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而腹地为盆的宏观地貌格局.中-上新世期间, 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高原从渐新世及其以前的东高西低格局, 经历了中新世—上新世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 最终在上新世末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 青藏做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青藏高原新生代的隆升过程以多阶段、不均匀、非等速为特征, 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对一株经太空搭载后选育的海水钝顶螺旋藻诱变株H_(11)的室外产多糖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广州秋季室外平均温度为27°C下,诱变株H_(11)的生物量产率、总糖含量、总多糖含量和水溶性多糖含量分别为19.09±0.03 mg/(L·d)、27.89±1.28%DW、20.95±0.87%DW和19.74±0.93%DW。与野生株WT相比,H_(11)的生物量、总糖、总多糖和水溶性多糖的产率分别提高了15.39%,148.93%,176.50%和187.70%。在冬季室外平均培养温度为17°C条件下,诱变株和野生株生长速率及多糖产率都有所降低,但诱变株在产多糖能力上仍显著高于野生株(P0.05)。研究表明海水钝顶螺旋藻诱变株H_(11)产多糖能力极高,具有可观的产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蓝碧海峡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oceanographic survey data in June 2012 in the Lembeh Strait, the zooplankto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ecies composition, individual abundance, dominant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83 species(including 4 sp.) had been recognized, most of them belonged to copepoda.Cnidaria followed with 43 species(including 1 sp.) were identified.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was(150.47±58.91) ind./m~3. As to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the abundance of the zooplankton was higher in the southern waters than in the northern water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Lensia subtiloides,Sagitta enflata, Lucifer intermedius, Oikopleura rufescens, Diphyes chamissoni, Creseis acicula, Subeucalanus subcrassus, Temora discaudata, Aglaura hemistoma, Doliolum denticulatum, Canthocalanus pauper, Oikopleura longicauda and Nanomia bijuga. Zooplankton biodiversity indexes were higher in study area than previous study in the other regions.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important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97.
文章对比分析日本、荷兰和韩国以及我国的围填海管理情况,提出我国在围填海管理方面缺少专门法律、相关规划亟须协调和衔接、海洋管理存在交叉或缺位以及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根据陆海统筹的理论内涵,分别从主管部门、规划和资源市场3个维度,对我国围填海管理进行统筹分析;基于陆海统筹建立围填海管理制度框架,重点从规划计划、项目审批、监督检查和后评估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期优化陆海资源配置和科学管理围填海。  相似文献   
98.
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京津唐城市群的不透水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量化城市群扩张过程及其影响,对该区域多城市协调发展及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分辨遥感影像、生长季及落叶季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夜间灯光数据等,采用分类和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Regression Tree, CART)算法,构建了适于京津唐地区不透水面盖度提取的技术方案,获取了京津唐地区1995-2016年共5期地表不透水面盖度专题信息,并分析了地表不透水面的时空演变规律,结论为:① 适于京津唐地区不透水面盖度提取的CART算法的最佳输入变量组合为:生长季和落叶季的Landsat TM图像以及对应的夜间灯光数据;其次为生长季Landsat TM遥感图像和夜间灯光数据组合方案。利用该组合方案,ISP估算输出结果的交叉验证精度R值可以达到约0.85,可以满足地表不透水面纵向对比分析的需要。② 从地表不透水面总面积数量值来看,1995-2016年京津唐主体城市区域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2011-2016年地表不透水面积增加愈加明显;③ 从地表不透水面盖度值的高低来看,1995-2016年京津唐中、高盖度不透水面的占比都是在不断增长的,低盖度不透水面占比存在少量下降现象,且京、津、唐3城市的主体城区各阶段变化差异较大,反映出了各城市扩张具有各自不同的时空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9.
克隆获得了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C-type lectin 3同源的C-型凝集素LvLec2基因序列,并通过Real-time PCR研究了其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灭活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刺激后的转录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vLec2编码157个氨基酸,含有1个糖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简称CRD),其CRD结构域中具有决定糖结合特异性的基序"EPS"(Glu118-Pro119-Ser120)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vLec2与已发表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C-型凝集素亲缘较远。LPS、灭活溶壁微球菌和WSSV刺激后,LvLec2基因在肝胰脏中的转录表达有明显的变化但表达模式不同。LvLec2可能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参与了对虾对病原的识别或防御。  相似文献   
100.
螺旋列板——深水立管涡激振动抑制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管是海洋油气开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流体输送和钻探的重要功能。深水立管在来流作用下容易产生涡激振动,涡激振动是造成立管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会加速立管的疲劳破坏,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抑制深水立管涡激振动。海洋工程中涡激振动的削弱方法多是在立管外侧添加抑制装置,螺旋列板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深水立管涡激振动抑制装置,在墨西哥湾、北海、西非等深水项目中有多年的应用。文中介绍了螺旋列板的设计、加工制作及安装方法,着重阐述了列板形状尺寸、海洋生物、包覆比例等对其抑制效率的影响,最后对螺旋列板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