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2篇
  免费   1439篇
  国内免费   2001篇
测绘学   824篇
大气科学   733篇
地球物理   1088篇
地质学   3597篇
海洋学   1117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427篇
自然地理   88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地理空间重建进展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建长时间序列具有空间属性的土地覆被数据集,对研究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气候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定量重建中国区域历史土地覆被数据集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来源多元、重建方法多样、验证方式各异等原因,不同学者的重建结果迥异,其中重建方法是导致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重建思路、假设和方法、结果验证等方面对覆盖中国区域的主要空间数据集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表明:①基于历史记录的还原法和基于地理空间模型的重建法是历史土地覆被空间重建的主要方法,而根据建模过程,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自上而下”的配置模型和“自下而上”的演化模型法。②基于数量重建进行空间重建是当前历史土地覆被数据集重建的主流,在缺少充分、客观历史数据的条件下,对基础数据、分布控制因素和限制因子进行合理假设是取得合理结果的重要条件。③为提高研究成果的解释力,需要对重建结果进行检验,直接验证法虽较为准确,但受时空尺度限制,具有显著的局限性,间接验证法可作为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992.
地理本性进化与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基础探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铮  韩钰  胡敏  朱艳硕  吴静 《地理学报》2016,71(6):940-955
从克鲁格曼的地理本性论出发认识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基础。本文通过收集2000-2012年的世界主要21个国家(地区)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增加值,运用区位商模型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金融业与制造业发展集中度,同时对各国资源输出情况进行对比,最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全球一体化使世界典型国家(地区)类型趋于明显,呈现新的“三个世界”特征: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属金融业主导国家(地区);泰国、中国大陆、韩国、德国、日本、越南和中国台湾属制造业主导国家(地区);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属资源开发业主导国家;印度和法国目前在多领域均得到发展,属过渡型国家。这种地理本性决定的经济分工分类,是各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学基础,将影响他们的地缘政治经济学立场。  相似文献   
993.
基于GIS的土地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杰 《测绘通报》2007,(6):58-60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正在逐步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跟踪监测体系,对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同时,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迫切需要建立快速、高效、直观的土地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在分析土地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并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时态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库引擎和网络数据发布等。  相似文献   
994.
对偶神经网络利用了自组织映射近似函数的一种新的映射神经网络,其结构组合了Kohonen的自组织映射和Grossberg的外星(Outstar)结构,网络结构相对简单。本文以对偶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原理为基础,研究了一种理想化的分类方法,并以MATLAB平台为基础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其分类总精度为94.17%,分类精度较传统监督分类结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年尺度热异常数据提取工业热源的方法存在数量和空间精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使用VIIRS Active Fire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特征模板的BP神经网络工业热源提取方法。该方法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试验区,首先,根据工业热源空间聚集性特征,使用OPTICS算法划分热源对象;其次,根据热源的热辐射特征,构建工业热源与非工业热源温度特征模板;最后,以温度特征模板、热源统计特征等作为参数,使用BP神经网络提取工业热源对象。结果表明:① 本文提出的基于温度特征模板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工业热源提取精度达到了96.31%,与时间滤波、逻辑回归方法相比较,工业热源提取精度分别提高了8.45%、7.53%;② 2015—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工业热源数量整体减少了27.46%;河北省工业热源对象数量和热异常点数量年均减少了8.06%和7.44%,相对于其他省市减少幅度最大;山东、天津的工业热源集中度分别提高了25.72%、86.64%,说明两地工业转型升级政策取得较显著成效;③ 唐山、邯郸、吕梁和长治4个城市工业热源对象数量占试验区全部的31.37%,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热源主要分布城市;临汾、太原等7个城市工业热源聚集程度和能源消耗程度高于其他城市;北京、周口等11个城市工业热源聚集程度和能源消耗程度低于其他城市;④ 2020年1—5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热异常点数量相对于2019、2021年同期保持不变或增加,新冠疫情对试验区工业热源无显著影响;2020年1、2月武汉工业热异常点数量与2019、2021年同期相比数量减少了66.67%以上,2020年3—5月工业热异常点数量低于2019年同期,2020年1—5月新冠疫情对武汉市工业热源影响显著。该研究反映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热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能够为降低能耗和提高第二产业集中度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城市环境下GNSS车辆导航存在卫星信号易受影响的问题,利用GNSS/INS组合算法提高复杂环境下城市车辆定位性能。基于城市环境下实测GNSS数据评估分析定位结果,使用GNSS/INS组合的常规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卫星失锁区域导航。同时,提出一种基于新息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可有效增强卫星数较少及信号干扰严重区域的车辆导航定位能力。该方法利用量测与预测的关系构造自适应因子,改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常规卡尔曼滤波可在20 s卫星信号失锁情况下保证亚m级导航精度,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在卫星信号受到严重干扰时,其定位精度相比于常规卡尔曼滤波算法提高30%,可满足在城市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高可靠性车辆导航定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97.
新疆西南天山地区隶属于塔里木板块北缘,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铅、锌、镍等成矿带。为查明区内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浓集特征、确定找矿靶区,对西南天山一带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通过采集分析8347件化学样品的17种元素,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共圈定出33处异常。并对HS26、HS18综合异常进行了异常查证,新发现了3处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点。圈定了3处找矿远景区,即阿克塔什Pb、Zn、Cu找矿远景找矿远景区、苏约克Ni、Co、Cr找矿远景区和阿依浪苏阿舒别勒Ni、Co、Cr找矿远景区,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8.
30多年来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演变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韩广  张桂芳 《中国沙漠》1998,18(3):221-225
采用遥感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3个典型小区对呼伦贝尔草原30多年来的沙漠化演变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樟子松林区发生着强烈的沙漠化逆转,许多地段已转变为非沙漠化土地;其它地区除部分地段由于人类的积极治理而发生沙漠化逆转外,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对于樟子松天然分布区,可充分利用樟子松的优良防风固沙特性和较强的扩展能力来防治沙漠化,而对其它地区则应以封育为主,加强人工抚育和草原建设。  相似文献   
999.
南黄海陆架区15ka以来的古气候事件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86-1994年间,陆续对南黄海7个柱状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结合^14C测年数据,参考古地磁、热释光测年等分析资料,以其中3个主要岩芯剖面资料为代表,论述了南黄海陆架区15ka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在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中,气候曾剧烈波动,并逐渐由晚冰期向冰后期过渡。这一演变特点与全球气候背景下的中国东部地理环境相关。同时识别出3个短期降温和两个升温事件:其中A1亚带冷期出现在  相似文献   
1000.
空间因子分析与沉积地球化学旋回元素组合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5月,引用地矿部“七五”东北太平洋CCA121柱状沉积物的8个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利用空间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两种周期度(D1=65cm,D2=105cm)内的沉积地球化学旋回元素组合,并据此探讨多金属结核成矿与物源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与小尺度周期(D1=65cm)对应的元素组合:Ud1(Mn,Co,Cu,Al2O3,SiO2和Ud2(Fe,Ca,Co,Cu)与大尺度周期对应的元素组合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