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04篇
  免费   4609篇
  国内免费   7115篇
测绘学   3348篇
大气科学   3315篇
地球物理   3832篇
地质学   11760篇
海洋学   3584篇
天文学   229篇
综合类   1694篇
自然地理   3066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13篇
  2022年   1246篇
  2021年   1444篇
  2020年   1253篇
  2019年   1485篇
  2018年   1315篇
  2017年   1179篇
  2016年   1193篇
  2015年   1436篇
  2014年   1290篇
  2013年   1670篇
  2012年   1751篇
  2011年   1733篇
  2010年   1694篇
  2009年   1567篇
  2008年   1536篇
  2007年   1478篇
  2006年   1473篇
  2005年   1172篇
  2004年   834篇
  2003年   626篇
  2002年   673篇
  2001年   692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298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抽水井群和注水井群可以控制生态围垦区的地下水位.研究了潜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下浸润线的求解方法,利用势流理论和镜像原理,在假定含水层水平及土层渗透系数各向同性的条件下,推导出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及非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还对潜水单个非完整抽水井及非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的解析解和数值解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得较好.同时还给出该理论用于地下水位控制中求解抽水量和注水量的方法等,对工程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南海及周边部分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全球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东特提斯地区晚三叠世古气候标志具有带状分布的特征。北巴拉望地块卡拉棉群岛科龙岛的晚三叠世沉积中发育反映较干燥古气候特征的鲕状灰岩,因此在古气候特征方面,北巴拉望地块晚三叠世地层不能与华南和印支地块同期地层对比,而应该与印度地块北缘喜马拉雅地区(向西)和琉球群岛(向东)对比。根据该古气候分析,北巴拉望地块在晚三叠世时应该位于南部亚热带较干燥气候带内,其晚三叠世的古地理位置比印支地块更靠南。对南海及南海周边部分地特提斯构造遗迹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南海北部陆缘区相关构造带的性质及正确恢复南海扩张之前该区的地质发展历史。南海北部陆缘区也是研究解决特提斯构造向东延伸问题以及特提斯构造-太平洋构造时空转化问题的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93.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于 1997年 6月、1998年 9月和 1999年 4月 3个航次对渤海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在研究海区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 30 6种 ,其中甲壳动物 97种 ,环节动物 95种 ,软体动物 88种 ,棘皮动物 11种 ,其它动物共 15种。其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 2 5 76 ind./m2和4 4 .4 7g/m2。渤海大部海区的总平均生物量在过去十年中可能未发生大的变化。渤海含砂量相对高的生境有较高的动物丰度 ,而在水位较深的水域 ,由于有较高的初级生产量到达底部 ,从而支持着较高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渤海海峡口可能是渤海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94.
用96孔酶标板法测量单尾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抗菌(Uα)应力和过氧化酶活性。实验表明,该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测定大批单尾对虾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2)所需对虾血淋巴上清液微量化;3)用酶标仪读取酶的活性,减少了不同试验者人为读数时的误差;4)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95.
对虾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病原的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应用PCR技术分别对暴发性流行病发生前、流行中和发病后的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已克隆的对虾杆状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DNA片段,最低可以检测1pg的病素DNA.由典型发病症状对虾的胃、腮、肝胰腺、中肠、游泳足、肌内和心脏等器官和组织中成功地检测到病毒.不同组织和器官经扩增得到的信号强弱不同:病虾的胃扩增得到的信号最强,中肠、肌肉、心脏和游泳足次之,腮和肝胰腺信号最弱,说明病毒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数量及感染程度不同.在对虾发病前及发病后,用二次PCR还能检测表面不发病呈隐性感染状态的对虾携带的病毒;而对野生健康虾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是检测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快速、灵敏而准确的方法,对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和高健康对虾品种的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海岸的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可以说是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是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可了解人为因素对三角洲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对海岸侵蚀的影响。根据1987年和2001年两期卫星遥感图像和2001年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87年至2001年土地利用/覆被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阐明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比整个环渤海地区速度快,草地、滩地和不明地类这3种类型大量减少,其他类型增多。从变化率来看,养殖区、库塘、油田用地增长最快。库塘、海滩养殖区等类型的增加,滨海草地的减少,使海岸侵蚀加剧。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东北太平洋海域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间隙水中铜、锰、镍等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表明,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16~8.61μg/dm3之间;铜和镍则主要与表层海水的初级生产力有关,研究区内间隙水中铜和镍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6~20.8和0.80~3.12μg/dm3,且这些元素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均存在最大浓度梯度.利用“Fick扩散定律”计算表明,锰在研究区主要是从上覆海水向沉积物扩散,是沉积物中锰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铜和镍则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海水扩散,是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主要来源。与表层海水中铜和镍向底层海水的输送通量计算结果相比,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含量主要受沉积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98.
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88-1999年进行4次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调查资料,研究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概况,首次报道了该区鸟类13目30科108种,指出泉州湾河口地区鸟类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因素,建议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以保护该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99.
科学大洋钻探与深部生物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深海钻探计划(DSDP)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海洋沉积物中细菌活动性的证据到90年代大洋钻探计划(ODP)获得了令人信服的海底深部生物的存在证据,并成为即将启动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一个优先研究领域,深部生物圈成为科学大洋钻探近年来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同时它也将有效地促进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100.
以我国第一座桶形基础采油平台工程实例为原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桶形基础稳定性分析。平台在波浪、风等荷载作用下,其稳定性不仅与平台的整体结构有关,而且与桶形基础及其周围土体相互作用相关。在计算中,利用薄层摩擦单元模拟土与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桶形基础采油平台在设计条件下运行是较为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