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40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利用MICAPS系统功能 ,开发处理传真图、全国主要城市 24~48h天气预报、全国和世界部分城市天气实况等实时气象资料 ,以图形和文本2种方式显示。  相似文献   
152.
森林景观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景观模型(forest landscape models)是基于森林动态机制和干扰作用在景观尺度上模拟和预测森林时空变化特征的计算机模型。该类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森林规划、经营管理、生态资源保护与恢复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森林景观模型的概念、尺度、类型、方法、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随着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森林景观模型将会越来越多地与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经营管理决策等紧密结合,未来将向服务性决策模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3.
自治水下机器人机械手系统协调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描述了自治水下机器人搭载的三功能水下电动机械手的设计,鉴于自治水下机器人-机械手系统运动学冗余、内部可能干涉以及载体圆筒式外形等特点,将惩罚调节因子引入系统运动学伪逆矩阵,保证了关节在允许范围内运动,避免载体大幅度姿态变化及载体与机械手之间的干涉,同时采用梯度投影法优化海流作用下的系统推力。仿真表明,该算法在解决系统冗余度的同时,有效地协调多任务下的系统动作。  相似文献   
154.
水下滑翔机器人运动机理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下滑翔机器人SEA-WING的定常滑翔运动和空间定常螺旋回转运动进行机理分析,针对其特定水动力系数进行仿真,得出其运动机理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湖试实验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认为对于定常滑翔运动,以约36°航迹角滑行可得到最大水平速度;在相同航迹角航行情况下,水平方向速度随净浮力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定常回转运动,回转半径由载体的质量、俯仰角、水动力参数、横滚角确定.在质量和俯仰角保持不变条件下,横滚角对回转半径的影响较明显,系统的回转半径可以通过控制横滚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5.
水下机器人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常规液压收放绞车的主动升沉补偿系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得母船的升沉运动信号,控制绞车的运转来降低母船的升沉运动对水下机器人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建立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绞车运动对水下机器人升沉运动的补偿效果,并利用主动升沉补偿系统实验台验证基于常规液压收放绞车的主动升沉补偿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6.
SST对黄海、渤海登陆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3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海表温度(SST)最优插值资料,应用EOF分解和概率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海、渤海登陆热带气旋个例所处环境场中的海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计算得到该类热带气旋在黄海、渤海区达到最大可能强度(MPI)的概率分布。结果显示,在黄海、渤海海区的较强的(>1℃)SST正距平中心和渤海北部海域的SST正距平区是黄海、渤海登陆TC出现北行路径必要条件。所有TC个例过程发生之前均有一个黄海、渤海关键区SST距平上升过程,只有30%的TC达到MPI一半,只有1%的TC可能达到MPI的4/5。  相似文献   
157.
冰雹云雷达识别方法及防雹作业经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总结了辽宁省40余年人工防雹工作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了3种类型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利用回波形态、回波参量和综合指标对其进行雷达识别的方法,并结合冰雹云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对具有液态水累积区的雹云、对超级单体冰雹云和对多单体冰雹云实施人工防雹作业的一些经验,对于各地的科学防雹作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8.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气象观测数据、玉米产量及面积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气候变化事实及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1971年以来,东北地区≥10℃积温增加了262.8℃,≥10℃积温带(以2700℃为例)平原区向北推进了约200~300km左右,向东扩展50~150km。1991年开始玉米生长季(4~9月)降水量持续减少,年平均水分亏缺量达391.5mm,湿润区缩小,有变干趋势。初霜日推后7~9天,无霜期延长了14~21天,霜冻灾害几率降低。20世纪90年代后,玉米延迟型冷害进入低发期。随着热量资源的增加,玉米可种植区范围不断扩大,种植北界北移东扩,玉米适播起始时间提前。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增加趋势分别为967万t/10a、72万hm2/10a。未来40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以减产为主,与过去30年(1961~1990年)相比平均减产9.5%左右。调整玉米种植布局和品种搭配,依靠水利工程和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选种耐旱、抗病、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是实现东北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9.
近45a辽宁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61~2005年辽宁省53个测站,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趋势分析等方法,对辽宁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整体一致的性质,也存在东南部和西北部相反变化的差异。近45 a来,辽宁地区夏季降水有减少趋势,并且存在着4~6 a的周期变化。辽宁夏季及其各月降水都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夏季降水处于偏多时段,70年代偏少,80年代和90年代偏多,进入21世纪的前5 a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160.
提高自动站数据准确率的一次成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次自动站降水量的误差分别从硬件、软件和通讯线路三方面进行了检测,发现该误差是由同一时刻上传数据信息量过大,GPRS网络拥堵导致自动站数据大量丢包或错误编码现象引起的。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修改心跳包传输时间的尝试,即在传输实效允许的范围内,把各站点的传输时间拉开,每间隔2s传输一个站点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分批上传,避免造成数据大量拥堵,有效地解决了自动站数据的误差,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