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17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基于商用运输平台的流动大气和环境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时空精度大气观测资料的缺乏,仍是制约提高数值天气预报水平和深入开展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除了研制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和性能价格比高的仪器设备来装备现有的定点大气观测网外,还应建设一些流动的大气监测系统,以获得常规大气观测台站空档间(如大洋、山区和荒漠等无人区)的天气现象和大气环境变化的信息。然而,在现有台站网之外,再重新建立并运行一个流动专业观测网,既不经济也是不现实的。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民用的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商船、民航飞机、火车甚至长途汽车),加装大气环境监测传感器,逐步建立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流动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2.
微晶丘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微晶丘主要由灰泥组成,仅见少量生物碎屑,其成因尚无圆满解释。借鉴现代海底勘查成果,依据北京西山微晶丘、白云鄂博赋矿微晶丘、腮林忽洞微晶丘的特征,认为微晶丘是海底热水(伴CO2)的化学作用产物:现代海底勘查发现的微晶丘是形成于洋中脊、热点或弧后盆地;北京西山等地的纯灰岩微晶丘是形成于大陆内部;而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是一个大型微晶丘,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微晶丘中的生物作用仅是深海热水活动的伴生作用,并不是微晶丘形成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地区中、上奥陶统185块碳酸盐岩样品的磁化率测量和统计,结合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和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碳酸盐岩磁化率变化与沉积环境、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水低能环境下沉积的钙质泥岩、瘤状灰岩、泥灰岩等通常对应于磁化率低值,且磁化率曲线较为平直;浅水高能环境下形成的含鲕粒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等通常对应于磁化率高值;碳酸盐岩地层中淹没型层序界面对应于磁化率测量值的明显减小;准层序(组)的上部单元碳酸盐岩磁化率值比下部单元明显增大,并且其曲线常呈高频振荡状。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及邻近地区CHAMP卫星磁异常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CHAMP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新一代高阶地磁场模型POMME-4.2S,计算中国及邻区400 km高度的卫星磁异常及其垂直梯度,给出7个磁场分量的分布图,比较了截断水平对磁异常分布的影响,初步分析了磁异常与岩石圈构造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松辽盆地等主要磁异常区,ΔZ异常中心的南北两边出现ΔX的异常中心,东西两边出现ΔY的异常中心.在球谐模型为90阶时,磁异常分布的基本形态已经确定,更高的模型阶数对磁异常只有微小调整.在磁异常较强的地区,磁异常及其垂直梯度同步变化.卫星磁异常与地形变化、断裂带分布、莫霍面深度和岩石圈厚度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与居里等温面深度、磁性层厚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居里等温面深、磁性层较厚的地区显示正磁异常,居里等温面浅、磁性层较薄的地区显示负磁异常.  相似文献   
115.
地震信号瞬时频率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比较了四类计算瞬时频率的方法.基于相位差分的方法对噪声敏感;基于零交叉点的方法是针对周期信号提出的,对非周期信号效果不理想,通过插值改善估算结果;基于FIR微分器的方法有三种,基于两点的FIR方法与标准公式较为接近,但会引入半个采样间隔的时移;基于三点的FIR方法可以消除时移,但计算结果会出现负频尖峰;Claerbout方法不仅会引入半个采样间隔的时移,而且估算的频率值可能超过Nyqusit频率.本文在Claerbout公式的基础上导出了一种估算瞬时频率的公式,该公式消除了时移,且负频尖峰也得到抑制;基于时频表示一阶矩的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平滑,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最后用本文导出的公式和时频表示一阶矩两种方法计算了南海东北部一条地震剖面的瞬时频率,并将其结果与Seismic Unix中相关函数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表明本文导出公式的计算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6.
台湾地区地壳形变的弹性块体位错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经典的非震形变位错模型中,地壳形变被认为是活动块体刚性运动和上部断层锁定影响的叠加,本文对此模型进行了改进: (1) 用活动块体整体运动和内部线性应变、旋转的贡献代替活动块体刚性运动的贡献;(2) 用分层介质地壳模型代替半无限介质模型计算断层锁定的影响. 利用改进后的非震形变位错模型,拟合了台湾地区1990~1995年间GPS观测资料. 结果显示,在东部海岸山脉区,约有30 mm·a-1的汇聚率被奇美断层消耗掉,运动速度从奇美断层向北迅速衰减. 在西部平原地区,南部断层是岛内锁定最为强烈的断层,该地区相应的也是史上灾害性地震多发的地区. 根据反演结果计算出的应变率与旋转率分布与前人结果在大部分地区一致,主应变率场显示台湾大部分地区存在近NW-SE方向的主压应变,主压应变方向呈扇形分布. 旋转率场显示台湾东部和南部地区存在着逆时针旋转率,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为顺时针旋转率.  相似文献   
117.
由于ENVISAT/AATSR资料不同角度热辐射亮度值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从而导致较大误差的产生,本文尝试避开这种误差源,只选取天底观测数据对黄土高原陇东地区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及地表温度进行反演.与MODIS整层大气水汽含量产品对比验证表明,本文结果与MODIS产品有一定差异,但是可以直接用于大气透过率的估算.结合野外观测数据对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检验表明,最大绝对误差为4.0 ℃,平均相对误差为5.0%,因此,该算法在黄土高原陇东地区应用比较成功.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针对模式发展的需要, 在Farouki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 综合Johansen和Côté的参数化方案, 发展了一个用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 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计划(CAMP/Tibet)”中那曲布交(BJ)站实际资料对该方案进行了检验, 并将它用于公共陆面模式(CoLM)中, 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 在未冻结及冻结土壤中, 新方案比Farouki方案计算的土壤热传导率小, 更接近实测值. 加入新方案的CoLM模式对土壤温度模拟的准确性比原模式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9.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的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现有海底热流探针制作技术条件下,首先建立了脉冲式双探针海底测量单元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获得多组参数下的温度-时间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再用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求解待测介质热导率及其相对误差上限(REλ-UL),并以REλ-UL最小为原则,对双探针热流计的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探针脉冲强度(q)、温度测量误差(ΔTm)和探针长度(L)组合下,都存在最佳探针间距(Best_r),使得REλ-UL降到最低;(2)随着q增大或ΔTm减小,Best_r逐渐增大;(3)当q、ΔTm及探针半径(a)都给定时,Best_r与探针长度(L)呈线性正相关;(4)当a=1.0 mm,且q、ΔTm分别取为628.0~1100.0 J·m-1、0.5~1.0 mK,若L在20.0~42.0 mm之间时,则Best_r在18.0~30.0 mm之间,此时介质热导率相对误差上限可控制在5.5%以内,同时测量温度可在6 min内达到最大值,即脉冲加热开始后,温度测量只需约7 min,便可满足介质热导率的求解,这比目前常用的Lister型热流计所需海底测量时间缩短8 min左右.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利用改进的能量守恒法开展了GRACE星体和星载加速度计检验质量的不同质心调整精度影响地球重力场精度的模拟研究论证. 结果表明:第一,在120阶处,当质心调整精度设计为0 m,恢复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17.616 cm;当质心调整精度分别设计为5×10-5 m、1×10-4 m和5×10-4 m时,恢复精度各自降低至18.106 cm、19.033 cm和27.329 cm. 第二,以德国GFZ公布的EIGEN-GRACE02S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实测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标准,当质心调整精度设计为(5~10)×10-5 m时,其和K波段星间测量系统、GPS接收机、SuperSTAR加速度计、恒星敏感器等GRACE核心载荷的精度指标相匹配,对地球重力场恢复精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我国将来研制的首颗重力卫星的星体和星载加速度计检验质量的质心调整精度设计为(5~10)×10-5 m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