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333篇
地球物理   396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和化学组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分析研究了1993年和1994年的8月、9月在香河地区上空采集的单个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993年,在对流层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经常出现不规则形的粒子,可能是土壤粒子;而在平流层大气中的颗粒以具有“卫星”结构的硫酸粒子为主;硫酸铵粒子则经常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香河地区上空颗粒物的化学元素组成比较复杂,单一化学元素组成的粒子较少,粒子主要含有Si,Fe,Al和S等元素。气溶胶的化合物有硫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相似文献   
42.
Fire detection using satellite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fire management, ecological studies and emission estimat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inimum sizes of fires that are being detec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using fire radiative power estimated from MODIS satellite data to determine the detection threshold for fire-prone savannas in Northern Australi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res with an active flaming area 100–300 m2 can be detected in the study region.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algorithm is slightly more sensitive at night. As expected the detection threshold shows strong view angle dependence. While this study has been undertaken in the savannas of Northern Australia, the results should be transferable to other savanna regions worldwide and other areas where fires are not obscured by a dense tree canopy.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用GPS对台站数字化地震仪地理北方向的定位方法。试验表明,定向精度优于2′,完全满足地震仪器定向精度小于6′的要求。  相似文献   
44.
Measured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ΦDP is known to be a noisy unstable polarimetric radar variable, such that the quality of ΦDP data has direct impact on specific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DP estimation, and subsequently, the KDP-based rainfall estima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s, many ΦDP de-noising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however, the de-noising effects in these methods and their impact on KDP-based rainfall estimation lack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is study, simulated noisy ΦDP data were generated and de-noised by using several methods such as finite-impulse response(FIR), Kalman, wavelet,traditional mean, and median filters. The bia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KDP from simulated and observedΦDP radial profiles after de-noising by these metho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plicated FIR, Kalman,and wavelet methods have a better de-noising effect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fter ΦDP was de-noised,the accuracy of the KDP-based rainfall estim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ree actual rainfall events. The improvement in estimation was more obvious when KDP was estimated with ΦDP de-noised by Kalman, FIR, and wavelet methods when the average rainfall was heavier than 5 mm h-1.However, the improved estim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when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further increased to a rainfall rate beyond 10 mm h-1. The performance of wavelet analysis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table of these filters.  相似文献   
45.
安徽省冬小麦水分盈亏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浩  马晓群  王晓东 《气象》2015,41(7):899-906
利用安徽省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水分盈亏指数分析了安徽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关键期(孕穗至乳熟期)水分盈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关键期水分盈亏指数基本呈纬向分布,合肥以北水分亏缺明显,江淮南部及其以南地区水分供应基本充足,越往南水分盈余程度越大,总体来看缺水程度关键期大于全生育期;近40年冬小麦水分盈亏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波动大,旱涝灾害风险增加。干旱主要发生在沿淮淮北地区,涝渍在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发生频率较高,典型旱涝年平均减产率分别为4.2%和12.4%;造成冬小麦减产10%的中度旱灾风险北部大于南部,中度涝灾风险南部大于北部。南部涝渍风险和造成的产量损失明显大于北部的干旱,水分偏多的南部地区要尽量减少冬小麦的种植。  相似文献   
46.
华连生  温华洋  朱华亮  张正铨 《气象》2015,41(8):964-969
利用安徽砀山气象站的2001—2013年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的观测资料,探讨霜生与气温、地温、水汽压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基于Bayes判别方法,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多套霜生自动判别模型。结果表明:(1)霜是否出现与日最低及夜间不同观测时次的气温、地表温度显著相关,当夜间气温或地表温度越低,低于霜点的可能性越大,结霜的可能性也越大。(2)通过回算性检验和独立样本的预报性检验,基于Bayes判别法的霜生模型,对霜未发生的平均判别准确率达到86.5%,对霜发生的平均判别准确率达到92.7%,其中用日最低地温、当日07时水汽压和当日07时风速所建立的三要素模型最优,对霜发生的判别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可以将Bayes霜生判别模型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霜的自动化观测。  相似文献   
47.
基于HBV模型的淮河流域洪水致灾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燕宇  田红 《气象》2015,41(6):755-760
根据流域暴雨洪水致灾机制,文章提出了考虑前期基础水位的动态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并以淮河上游地区为例,基于HBV水文模型建立了降水-流量-水位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确立了临界雨量确定的方法流程.首先基于历史水文数据率定和验证模型,得到适用于研究区的最优化模型参数,然后构建洪水上涨期水位流量关系,最后以是否达到致灾水位为标准,通过模型试算并结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反推出致灾临界雨量值.在淮河上游地区的研究中,利用2002-2009年逐日气象水文数据对HBV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检验,并针对洪水过程进行了参数优化,经过率定后HBV模型对王家坝以上流域具备较好的适用性,对典型洪水过程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和NASH效率系数均在0.8以上;根据王家坝站实测流量水位数据,构建了概化的单一关系曲线;结合HBV模型和水位流量关系得到了王家坝以上流域的动态致灾临界雨量指标,临界雨量值随前期基础水位升高而减小,并且随着前期水位的变化,临界雨量值呈现了明显的非线性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4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中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相关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频次分析,通过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3.0 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1篇,筛选出处方151首,中药70味。中药频次排前5位的依次是泽泻、姜黄、大黄、黄连、丹参;功效排前5位的依次是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补虚、泻下药。二项关联多为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泻下药的组合,三项关联多为活血化瘀、清热、利水渗湿药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到新方聚类的中药组合3类。结论: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为主,常用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药,可配伍补虚及泻下药等。  相似文献   
49.
改进的AHP在县域尺度暴雨洪涝风险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娟  潘益农  刘青  唐怀瓯 《气象科学》2014,34(4):428-434
以淮河流域为例,选取降水、土地利用、经济、人口等指标作为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指标,利用信息熵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的风险评估指标权重,并应用于县域尺度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部高、北部低,东西高、中部次之的形态。(2)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得到的高风险区比传统方法的面积减少,市县个数下降,而次高风险区、中风险区、次低以及低风险区面积比之传统方法均有增加。同时风险平均值升高,导致受灾程度可能加大。(3)改进方法得到的岳西县风险等级由高风险区降为次高风险区,低于金寨县风险等级。宿州市风险等级由次高风险区降为中风险区,较灵璧、泗县风险低,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提高了淮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50.
通过分析中国近海MODIS数据中气溶胶参数与云参数的相互关系,讨论了该区域气溶胶的间接效应及其对于云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近海,气溶胶具有明显的间接效应,而且由于气溶胶种类和水汽的季节变化,使得气溶胶的间接作用具有很强的时间变化特征.在夏季,由于人为气溶胶占主导,它作为有效的云凝结核,使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分别与云凝结核数(CCN)有正相关、与云滴有效半径(CER)有负相关性、与云光学厚度(COT)也存在着正相关,气溶胶的间接效应明显;在春季,由于沙尘气溶胶盛行,同时沙尘并不是很好的云凝结核,使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分别与云凝结核数(CCN)的正相关减弱、与云滴有效半径(CER)则由夏季的负相关变为正相关、与云光学厚度(COT)存在弱的负相关,气溶胶的间接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