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1.
藏南宁金抗沙西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金抗沙西麓断裂位于亚东-谷露裂谷系南部.本文利用15 m分辨率的ETM 遥感影像和2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野外地质考察,重点研究了该断裂的详细结构和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习性.依据与热隆盆地的关系,该断裂主要分为三段,热隆盆地以北为北段,热隆盆地边界断裂为中段,热隆盆地以南为南段.该断裂在强烈正断的同时兼具有左旋走滑运动,自中更新世以来,主要有三期活动,活动开始时间分别为384 ka1、08 ka和34 ka,累积水平活动速率分别为4.8 mm/a5、.5 mm/a和6.4 mm/a.断裂自中更新中期以来的垂直断错速率为1 mm/a.  相似文献   
512.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wo sorts of significant environments for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e. magmatic arcs and collisional orogens[14]. The deposits in the former environments are exampled by the circle-Pacific porphyry copper belt, such as An-dean-type deposits, which mainly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the Andean tectonic cycle characterized by trans- pressional and transtensional movements along the arc-parallel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the Late Eo-cene-Early Oligocene[5…  相似文献   
513.
拉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除多  张镱锂  郑度 《地理研究》2005,24(6):869-877
根据西藏拉萨地区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个时点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分析了未来20年内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情景变化,并与90年代制定的拉萨地区土地利用规划面积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1)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广泛的是牧草地。变化方向主要由牧草地向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水域转变,其中变成林地的面积最大,为2338.25hm2(占变化面积的94.093%);2)拉萨地区未来20年中土地利用类型发展趋势是耕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林地、园地和居民点面积将进一步增加;3)土地利用规划面积与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分析结果比较吻合,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对制定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由于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受到众多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未来土地利用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内大型工程项目及其他人类活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概率会发生变化,使得基于马尔科夫过程模型预测的精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14.
从冰川剥蚀作用看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的隆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第四纪冰碛地层划分与同位素测年,发现主峰地区的第四纪冰川分别形成于700~600kaBP、200~140kaBP和70~30kaBP三个时段,指示了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开始大规模隆升,冰川活动加剧,并堆积了相应的冰碛物。根据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基岩地层与岩性的空间分布、不同火成岩和变质岩组合的形成深度和不同冰期冰碛物砾石成分统计研究,发现冰川对基岩剥蚀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隆升过程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本文从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基岩地层的岩石成分和分布的研究,及其对山脉隆升与冰碛物成分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切割及其对山脉隆升的反映。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515.
藏东各贡弄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东各贡弄铜金多金属矿床工业价值巨大.矿区有燕山期和喜山期岩浆岩侵位于下三叠统马拉松多组地层中,喜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产于斑岩体内的矿体呈筒状,产于接触带夕卡岩中的矿体呈似层状.岩石地球化学反映出岩体围岩中富集的成矿元素来自于斑岩体,接触带附近矿化元素的变化与岩石的破碎程度,蚀变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矿床同位素分析表征了流体的深源特征,并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水的参入.矿床为斑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16.
通过对西藏纳木错全新统扎弄淌组(Q4lz)地层剖面的沉积特征观察,易溶盐、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孢粉分析和14C年代测定等综合研究表明,扎弄淌组湖相地层沉积物记录了约自10000aBP以来的沉积间断和环境变化信息。资料显示该区自9010~8560aBP以来,气候从偏冷干到偏湿再转变为轻湿;在4870~2350aBP期间,气候从暖湿到温暖湿润,又从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转变为较湿润期。表明自全新世以来该区气候在逐渐变干的总趋势的基础上,经历了两次大的气候变化旋回,有过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517.
纵向裂缝与不均匀变形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成因复杂,久治不愈.综合国内外现有成果,对于路基不均匀变形,根据其成因,分别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不均匀变形技术与土工合成材料处治路基阳坡变形技术等处治措施.对于路基纵向裂缝,根据其不同分类与不同严重程度,分别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纵向裂缝技术、柔性枕梁处治技术、边坡分层加筋处治技术等处治措施;根据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特点与环境条件,从土工合成材料的强度特性、构造特性、耐久性及抗施工损伤性能等方面,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选择时的原则.结合青藏公路纵向裂缝处治工程,研究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病害施工技术,解决了该地区使用土工合成材料时的工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18.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路基病害分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多年冻土道路多出现路基沉陷变形和路基路面开裂破坏这两类病害.根据青藏公路大量调查资料,对路基病害与多年冻土类型及其稳定程度、工程历史、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稳定性差、工程完工时间长、位于路基阳坡面的沉陷和纵裂均较严重,而低路堤沉陷与高路堤纵裂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519.
年楚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流域内冰川发育较好,冰川融水是地表径流重要的组成部分,冰湖溃决洪水灾害也威胁着下游村镇和城市。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对流域内桑旺错和什磨错两个冰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地野外调查,对冰湖变化和溃决特征展开讨论。结果表明:1987-2018年,桑旺错和什磨错都呈扩张趋势,面积分别增加了0.31 km2(5.56%)和0.954 km2(96.9%),变化率分别为0.054 km2·(10a)-1和0.311 km2·(10a)-1。桑旺错和什磨错侧碛垄、终碛垄为松散堆积物,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桑旺错出水口开阔,出水流畅。什磨错没有出水口,在最内侧终碛垄外有渗流。桑旺错和什磨错后缘冰川冰舌相接,冰舌陡峭,冰舌崩塌可能性较大,同时两湖侧碛垄稳定性较低,也存在崩塌的风险。桑旺错溃决风险较小,什磨错溃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520.
我国西藏地区冰湖溃决灾害综述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冰湖溃决是我国西藏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大、破坏力强和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往往造成下游地区遭受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冰湖溃决成因特征是形成机制、早期识别和危险性评价等冰湖溃决研究的基础,受客观条件限制,我国西藏冰湖溃决的基础调查工作存在资料分散甚至缺失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个难题,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等技术手段,重新梳理了我国西藏地区的冰湖溃决事件及基本特征,共调查出33个冰湖37次溃决事件,其中2个为冰川阻塞湖(简称冰川湖),划定了冰湖溃决高发地带的地理分布位置,分析出冰崩/冰滑坡、埋藏冰融化、冰川融水、强降水、泥石流和上游冰湖溃决洪水6种诱发原因,为我国西藏冰湖溃决研究提供基础调查成果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