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质学   7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在H2SO4,NaCl介质中,钨—桑色素络合物能产生一灵敏的催化波.峰电位为-1.16V(vs.SCE),W(Ⅵ)浓度在1.7×10^-10~3.4×10^-7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8.5×10^-11mol/L。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波为氢催化波。可用于痕量钨的测定.  相似文献   
32.
垦西特稠油化学降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艳玲  胡江 《地球科学》1998,23(6):605-609
详细研究了胜利油田垦西特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用降粘剂处理前后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和透射电镜照片的变化。由红外光谱数据和透射电镜分析可知,降粘剂分子借助强的形成氢键的能力和渗透、分散作用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破坏了胶质、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的聚集体,使聚集结构变得疏松,表明聚集有序性降低是稠油降粘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33.
JTY—1A型流动注射多功能溶液自动处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了一种新型流动注射多功能溶液自动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具有程序控制功能的流动注射仪、集成化溶液处理多功能装置以及可与多种分析仪器联用的不同接口装置所组成。介绍了仪器的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34.
提出了人工合成标样和化探样品经熔融处理后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悬浮液进样ICP-AES测定化探样品中Cu、Mn,Ba、Sr、Zn、Ni、Co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悬浮液进样的最佳实验条件,经部分GBW标准物质验证分析结果与推荐值吻合。  相似文献   
35.
设计的在线液液萃取分相器及相应流路系统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联用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Mo和W,检出限(3σ)分别为36μg/L和28μg/L,两元素在0~2.0mg/L有良好的线性。对于1mg/L的Mo和W的测定,RSD(n=7)分别为40%和27%,测定速率为25~30/h。  相似文献   
36.
计了一种用于液_液萃取,可与各种检测器配合并适用于比重大于或小于水的有机溶剂的微型万用分相器及相应的流路系统。用于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计联用测定环境水中镉和铬,检出限分别为58ng/L和017μg/L,精密度(RSD,n=9)分别为54%和67%,加标回收率为92%~108%,样品测定速率为30/h。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用甲壳素富集铬天菁S-Al的柱前显色分光光度法。在酸性条件下,甲壳素吸附铬天菁S和铝的络阴离子,其富集倍数高达100倍。经用NH_3·H_2O、HAc和丙酮依次洗脱并定容后,在545nm处测定显色溶液吸光度,线性范围在0~1mg/LAl。方法快速,可以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Al的测定。  相似文献   
38.
钟展环 《岩矿测试》1996,15(2):81-91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离子色谱(HPIC)、高效离子排斥色谱(HPEIC)和低压离子色谱(LPIC)中有效理论塔板数的变量因素,提出了能定量表述柱分离效率的参数──柱效率S及其计算方法。给出了其它色谱参数(分离度Rs,分离系数α和容量因子K')与有效理论塔板数及柱效率相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9.
流动注射技术在土壤压出液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守麟  帅琴 《岩矿测试》1991,10(3):166-170
本文将流动注射分析用于土壤压出液中电导率、pH值、K~+、Na~+、Ca~(2+)、Mg~(2+)、HCO_3~-、Cl~-和SO_4~(2-)含量的连续测定。样品用量仅2—5ml,分析速度快,精密、准确,自动化程度较高。对合成样品分析的结果符合计算值,是少量样品多组份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0.
根据流体动力学和自组织理论,研究了玄武岩柱状节理形成的动力学特征,并应用福建镇海一带玄武岩平均化学成分,估算出动力学方程中所涉及的参数,求出了断面直径与节理柱体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出了R_a,d和L的值,其结果与该地区的地质实际基本吻合,最后探讨了柱状节理的成因机理,并把柱状节理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1)热耗散-对流阶段,(2)冷却-收缩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