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燕辽裂陷槽中元古界不整合面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辽裂陷槽中元古代沉积层序中出现多个沉积间断和不整合面。本次研究对其中的5个不整合面进行野外考察,分析其地质特征并进行地层对比,最后判断其性质。大红峪组底部、高于庄组底部和杨庄组底部的不整合面是沉积属性,其中大红峪组底部不整合面是海侵超覆沉积的结果,高于庄组底部和杨庄组底部的不整合面由海平面升降变化所引起;铁岭组顶部和下马岭组顶部不整合面是构造属性,系大规模的抬升运动所造成。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某化工厂附近土壤铬污染状况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了该化工厂周边的土壤、粉尘、排污底泥、工业废渣和水等不同介质中重金属含量及Cr的化学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该区域土壤出现以化工厂为中心的大面积Cr异常;废渣和部分底泥中Cr的含量是土壤背景值的近100倍乃至上万倍;表层土壤和粉尘中Cr元素含量与化工厂距离变化曲线的一致性,表明化工厂粉尘是引起大面积Cr异常的主要污染源;不同介质中Cr元素主要以残渣态(生物不可利用态)存在,但底泥中Cr的潜在可利用态、废渣中Cr的可利用态存在一定的比例,会对当地的动植物和人体产生负面的生态效应,应重视其可能引起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53.
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的黑色页岩镍钼矿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分析。发现该矿层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特征:①正构烷烃OEP(奇偶优势)接近1.0,无明显奇偶优势;(nC21+nC22)/(nC28+nC29)比值为0.7~10.4,平均为6.16,显示轻烃组分占绝对优势;样品富含姥鲛烷(Pr)和植烷(Ph),比值平均为0.26,具有植烷优势。②萜烷相对丰度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四环萜烷;三环萜烷中C21、C23、C24呈倒V字形分布;C24四环萜与相邻C26三环萜比值为0.50;Ts/(Tm +Ts)比值在0.40~0.43之间,平均为0.42;γ-蜡烷指数介于0.10~0.17之间,平均值为0.13。③规则甾烷呈不对称的 V字形分布,表现为C27>C29>C28的分布特征;C27规则甾烷/C29规则甾烷平均比值为1.46(>1);检测出一定丰度的4-甲基甾烷。这些特征共同指示了张家界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形成于菌藻类(蓝绿藻、甲藻等)和低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浅海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54.
重庆市岩溶储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但地热资源勘探风险较大。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了热储构造开启程度、热储构造部位、沟谷切割程度、物探效果、热储埋深、热储厚度、热储岩层倾角、热异常情况、热储层位9个风险因子,每个因子划分为风险小、风险中等、风险大3级,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最后对全市23个高隆起背斜两翼46个相对独立的山地型高隆起岩溶地热田共79个地热单元进行了地热资源勘探风险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有18个单元为风险小,42个单元为风险中等,19个单元为风险大。风险小的地热田一般热储汇水面积较大、补给径流循环条件好、热储顶板埋深1000-1800 m、热储厚度≥300 m、热储岩层倾角25-40°、深部裂隙较发育;风险大的地热田热储汇水面积较小、补给径流循环条件差、热储顶板埋深≥2500 m、热储厚度〈200 m、热储岩倾角〈20°176;或≥40°176;、深部裂隙不发育;风险中等地热田的地质特征则介于二者之间。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出了重庆市岩溶热储地热资源勘探风险状况。  相似文献   
55.
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台深1井烃源岩的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可以为该地区进一步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高精度GC/MS和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台深1井天然气同位素和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深1井天然气不同于涩北气田的生物气,为低熟过渡带天然气;烃源岩的母质类型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也有水生生物的贡献;成烃环境为浅湖相咸化含硫的弱还原-弱氧化环境,而且成烃环境中微生物发育。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分布于四川米易垭口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沉积时代属中元古代晚期,但对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时的构造环境仍缺少深入的探讨。本次研究对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在主量元素上显示富硅(w(SiO2)均值为73.28%)、富铝(w(Al2O3)均值为13.23%)、贫钙(w(CaO)均值为0.50%)、贫镁(w(MgO)均值为0.85%)的特点,其原岩应为一套以杂砂岩、黏土岩等为主的泥砂质沉积岩。变沉积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均值为71.6,成分变异指数(ICV)均值为0.93,指示变沉积岩物源区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属近源沉积的产物。变沉积岩的Al2O3/TiO2比值(均值为27.8)、Al2O3/(Al2O3+Fe2O  相似文献   
57.
林雨  王俊  罗亮东  李德亮  熊璨  肖明  张赛柯  方瑞泽  杨代峰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18-2024020018
重庆黔江正阳盆地位于川东南—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中,发育上白垩统正阳组,其1段为冲、洪积相砾岩,2段为河、湖相砂岩、粉砂岩,含丰富的恐龙化石。该盆地是燕山运动在川东南—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中形成的典型山间盆地,研究该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对探讨晚白垩世渝东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针对该盆地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测量和分析正阳组中的沉积、构造特征,探讨了盆地的控盆断裂、古水流方向、沉积物来源以及构造演化史。对正阳组古流向恢复的研究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燕山期,北西—南东向的区域挤压作用在川东南地区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节理系及逆冲断层,这些断层随着挤压应力的持续将各滑脱层连通,岩层在断坡附近堆叠,背斜扩展,逐渐形成隔槽式褶皱。燕山末期,渝东南地区在局部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正断层——“阿蓬江断裂”,其控制了正阳盆地的形成,并形成“东断西超、东低西高”的古地理格局,西侧地质体为盆地提供物源,沉积了正阳组。此后,局部挤压使得该地区抬升,遭受剥蚀,南侧抬升剥蚀较北侧明显。  相似文献   
58.
任良治  陈芬  陆文凤 《探矿工程》2009,(Z1):226-229
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总结出红层地区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定孔方法、浅机井的成井工艺及机井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59.
南川黄泥垭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锐  吕玉香  裴建国 《中国岩溶》2017,36(5):691-696
隧道工程建设无疑对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带来巨大冲击。文章以重庆市南川区黄泥垭隧道工程为实例,采用地面调查、示踪试验、长观监测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剖析隧道工程对隧址区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泥垭隧道工程改变了隧址区的地下水流场,疏干地表地下水、加剧干旱缺水程度,并随之出现新的人工水点——隧道涌水;同时隧道工程影响了水资源空间分配格局、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60.
遗迹化石大都是原地埋藏,研究遗迹化石在古环境、古气候、古海洋和古生态等方面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园区夹关组地层中已发现的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经鉴定包括1大类3属3种,分别为觅食迹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Beconites antarcticus(南极似塔形迹)和Planolites beverleyensis(贝弗利漫游迹)。这些遗迹化石都属于Scoyenia遗迹相,代表了研究区在白垩纪夹关期为间断性暴露地表的河漫滩或者滨浅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