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海洋学   1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光强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浒苔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如何在光变环境下影响大型海藻固碳量的问题,关系到未来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为研究大型海藻对CO2浓度升高和光强变化的响应,本文选取浒苔(Ulva prolifera)幼苗为实验材料,探讨其在不同光强下[80、260μmol/(m2·s)]和两种CO2浓度(正常CO2浓度:400μL/L和高CO2浓度:1 000μL/L)下的生理变化。研究发现,在正常CO2浓度、高光条件下,浒苔幼苗的生长最快,超氧化物特化酶(SOD)活性最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光、高CO2处理下有最大值。光合色素含量和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叶绿素a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在低光正常CO2处理下有最大值。同时,高光高CO2处理下,浒苔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2.
眼斑拟石首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对肌肉生长起负调控作用,在动物育种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MSTN基因的序列结构特征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MSTN基因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编码376个氨基酸.在内含子Ⅰ和3'-UTR区内,分别发现了(TC)4CC(TC)4CT(TC)4和(AC)7微卫星序列.推断的眼斑拟石首鱼的MSTN氨基酸序列具很强的保守性,与石鼓鱼、金鲷、条纹石鮨、白鲈、金眼石鮨之间的相似性在90%以上.在结构上,眼斑拟石首鱼的MSTN包含N端信号序列(1~22氨基酸残基),TGF-β前肽域(41~256氨基酸残基),RXXR蛋白水解位点(264~267位的RARR)和TGF-β区域(282~376氨基酸残基).在检测的10种组织中,MSTN只在眼斑拟石首鱼的肌肉、脑和眼组织中表达,其中在肌肉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83.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锯缘青蟹肌肉中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离,以过敏患者阳性血清和正常人阴性血清作对照,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出分子量为14.3kDa的蛋白为锯缘青蟹的特异性过敏原.然后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52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出该过敏原,再经MALDI-TOF/TOF-MS检测,利用Blastz在线分析.结果表明,锯缘青蟹特异性过敏原为血蓝蛋白亚基,经Clustal W分析该蛋白的多肽片段序列与可口美青蟹、邓杰内斯蟹、加州龙虾、艾氏真蟹的血蓝蛋白亚基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经Prosite数据库检索后发现肽段1和肽段2有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是过敏原参与机体反应的重要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84.
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灰色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评价和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和灰色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舟山市1954--2005年有关渔业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指标,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与预测,阐述了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变化过程。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预测结果表明,由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88%。  相似文献   
85.
采用扩增COⅡ、D-loop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树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浙江新昌光唇鱼(Acrossocheilus)的系统分类和种类鉴定。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新昌光唇鱼具有光唇鱼属鱼类的基本特征;扩增得到COⅡ序列全长691bp,D-loop序列全长931—944bp,A+T含量两基因序列都高于G+C(A+T的含量分别为57.30%—57.80%和65.30%—65.90%),G的含量在四种碱基中最低;COⅡ序列有6个碱基位点存在转换,而D-loop则存在多个碱基的转换、颠换、缺失或插入位点。浙江新昌光唇鱼群体内COⅡ、D-loop基因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005;基于COⅡ和D-loop序列构建的NJ法系统树均显示新昌光唇鱼与温州光唇鱼(A.wenchowensis)形成一个紧密的簇,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4%和99.36%,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11,未达到种间分化水平(遗传距离大于0.05),表明新昌光唇鱼与温州光唇鱼为同一种,且根据形态特征可以断定为二个不同的地理群体,而D-loop序列因进化速度较快更适于光唇鱼属种内及近缘物种的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既有助于新昌光唇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可为研究光唇鱼类的分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6.
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法研究了3种野生鲳属鱼银鲳、灰鲳和中国鲳肌肉组织中的营养成分组成,并对野生和养殖银鲳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粗蛋白质银鲳显著高于灰鲳和中国鲳(P<0.05),粗脂肪则以灰鲳最高,中国鲳最低;野生和养殖银鲳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3种鲳鱼肌肉中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MUFA含量银鲳>灰鲳>中国鲳(P<0.05);PUFA含量和EPA+DHA含量3种鲳鱼无显著差异(P>0.05);3种鲳属鱼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EPA+DHA含量平均占PUFA的82.54%;野生银鲳的PUFA含量是养殖银鲳的1.53倍。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含量居首位,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评判氨基酸显示,赖氨酸的相对含量最为丰富;3种鲳属鱼的E/T、E/N皆高于FAO/WHO的评价标准;野生银鲳肌肉的D/T和E/N显著高于养殖银鲳(P<0.05),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无明显差异。该结果说明3种鲳鱼营养组成合理且银鲳更胜一筹,同时野生银鲳品质优于养殖银鲳,但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87.
简单异尖线虫复合种(Anisakissimplexspeciescomplex)是人兽共患寄生虫,其中的简单异尖线虫(A. simplex sensu stricto)和派氏异尖线虫(A. pegreffii)能引起人异尖线虫病。本研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结合流动试纸条(lateralflowdipstick,LFD)建立了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的快检技术。本研究以简单异尖线虫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rDNA-ITS2)序列为检测靶标,设计6条特异性的引物进行(荧光)LAMP反应。将生物素化的LAMP产物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并通过LFD可视化显示。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LFD可以特异性检测出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而对其它10种蠕虫的检测结果呈阴性;针对两个异尖线虫姊妹种的第三期幼虫(third-stagelarvae,L3)的检测灵敏度为单条虫体基因组DNA的10–5倍。优化后的LAMP反应时间为40min,加之探针杂交和LFD显色,整个检测时程只需50min。利用本LAMP-LFD方法对2015—2017年收集于140尾海鱼的1573条线虫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是东海海域的优势种,这与经rDNA-ITS1-5.8S-ITS2测序的结果一致。因此, LAMP-LFD方法能快速、灵敏且准确地检测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在经济鱼类中简单异尖线虫复合种的筛检和常规检验检疫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8.
2018年7月,浙江省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暴发疑似病毒引起的疾病。现场采样发现,病鱼体长约15—20cm,鱼体于水面下暗游,反应迟钝,体表有出血点或溃疡症状。本研究通过采用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培养、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capsidprotein,MCP)克隆与测序分析等方法,从患病大口黑鲈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鉴定其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命名为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宁波分离株(LMBIV-NB001)。EPC经患病鱼组织匀浆液接种后出现细胞圆缩、死亡、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症状。将感染后的EPC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通过电镜观察发现,EPC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直径约120nm具囊膜的正六边形成熟病毒粒子,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根据虹彩病毒MCP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鱼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029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该扩增片段连入pMD19-T simple质粒后测序,经BLAST比对分析显示,其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鳜鱼蛙病毒NH-1609、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BG/TH/CU3、EPC060608-08的MCP基因同源性最高,相似度均达到99.13%。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的LMBIV-NB001株与NC_038508、GU256635、MG941005等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毒株聚成一簇。本论文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区蛙病毒属成员的起源和分化等相关研究等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89.
采用为期40d的饲养试验, 探讨养殖密度(30尾·m-3、60尾·m-3和90尾·m-3)对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88±0.72)g的银鲳幼鱼生长、肝脏和肾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的酶活力以及相应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1) 60尾·m-3组银鲳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35.19±10.23)%和(4.03±0.10)%, 显著高于30尾·m-3组(p<0.05), 而与90尾·m-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90尾·m-3组银鲳幼鱼的酶活力变化最显著, 30尾·m-3组的变化幅度最小, 60尾·m-3组介于两者之间; 3) 肝脏和肾脏中LDH、ALT、AST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肝脏中LDH、ALT、AST酶活力高峰分别出现在6h、10d和10d, 是初始值的2倍、4.3倍和2倍, 肾脏中3种酶活力峰值则分别出现在1d、3d和5d, 是初始值的2.1倍、2.2倍和3.1倍; 4) AST、ALT、LDH等3种酶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规律与各自酶活力变化规律一致。综上所述, 养殖密度60尾·m-3时可促进银鲳幼鱼生长, 90尾·m-3高密度养殖会导致银鲳幼鱼额外能量的需求增加, 糖异生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使肝脏、肾脏中AST、ALT、LDH酶活力显著升高, 最终出现生长变慢的情况。  相似文献   
90.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低温选择组与对照组大黄鱼进行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选择组肝脏蛋白点1673±47个,对照组1651±43个,共有19个蛋白点经低温选择后,表达量显著变化。从中挑选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MALDI-TOF-MS)或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然后MS-BLAST数据库搜寻。低温选择组大黄鱼肝脏MHC和CF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2-CysPrxs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说明低温选育组大黄鱼机体抗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增强,预示低温选择后留下的大黄鱼在低温环境中生存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