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601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360篇
海洋学   216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38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冰冻圈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主要圈层之一,既具有不可替代的气候效应,又维系着寒旱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良好运行,而中国是中低纬度地区冰川、积雪、冻土发育程度最高的国家。长期以来,针对冰冻圈“致害性”的研究众多,而聚焦冰冻圈服务的“致利性”研究则相对滞后,在此背景下着眼于人类福祉的冰冻圈服务识别与综合区划研究成为冰冻圈科学、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等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也是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首先,确定以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集合论和信息编码论等跨学科理论为研究基础;尔后,构建面向综合区划研究的冰冻圈服务分类体系,先以供需均衡模型为核心进行单项服务重要性空间识别,再以服务最大化模型为指导,通过区位熵算法判定冰冻圈主导服务的空间分布;最后,以三维魔方展开法为核心制定冰冻圈服务综合区划方案,将研究区划分多重空间层级、彼此独立完整、相互联系密切的冰冻圈服务单元。综上,形成综合自然供给和人文需求因素且适应地区特色的冰冻圈服务空间识别与综合区划技术体系和方法流程,为冰冻圈服务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架起一座桥梁,是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合理利用冰冻圈服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2.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亚热带北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志翔  姚永慧  胡宇凡 《地理研究》2020,39(12):2821-2832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自然区划中一条重要的自然界线,它的划分问题曾引起诸多学科学者的争论。由于早期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多以定性、专家集成方法为主,同时区划目的、使用指标等多有不同,导致不同学者所划分的自然区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基于空间分异性思想,使用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气候指标对中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选择其中q值较大的指标如日均温≥0℃天数、最冷月1月均温、年降水和湿润指数等作为主导因子并参考植被、土壤数据探讨亚热带北界界线的位置。结果表明:① 地理探测器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自然区划的主要气候指标,并确定分界线的准确位置,提高了自然区划研究的技术水平和区划界线的客观性。② 使用地理探测器划分的新界线在研究区西部位于秦岭南坡1000~1600 m的位置,与以往界线相比略偏南;在研究区东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比以往界线略偏北。在保持自然要素完整性的同时,新界线具有更大的q值,表明新界线可以很好的反映暖温带与北亚热带2个区划带之间的差异,划分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3.
201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大连长兴岛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岛步入了快速开发建设阶段。基于对长兴岛崩塌、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和滑坡4种典型地质灾害调查和普查资料的分析,阐述了海岛典型灾害的类别、等级和分布。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绘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并提出了长兴岛减灾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74.
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是我国"五位一体"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结点上探求深入开展生态红线工作的可能性,文章对比了实施多年的海洋功能区划与历史新阶段提出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在法律地位和管控制度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划分目标、空间管理及划分方法上具有差异性,海洋功能区划以"使用"为主,海洋生态红线以"保护"引领。在此基础上,建议未来海洋生态红线工作的开展可从海洋功能区划借鉴经验,建立完善的管控评估制度,确立生态保护红线的优先地位,处理好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的关系。同时,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应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和提高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作为一项参考指标,限制低承载区的开发利用,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5.
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中,大范围采用了法国高分辨率陆地卫星SPOT-5HRG 1A级遥感数据。利用Geoimage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包括:遥感影像的正射纠正、辐射处理和不同分辨率影像地融合等,获得了高空间分辨率和良好的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很好的识别出青岛海岸带地区地物分布特征。为海洋功能区划底图补充了真实而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76.
靳双龙  陈建 《海洋科学》2018,42(3):63-76
针对海上新能源开发的环境风险问题,基于中国近海的海面风场、海浪和热带气旋资料,统计其高值频率、概率极值、平均值、气候变化趋势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互反判断矩阵计算近地层大风、大浪、热带气旋危险性指数,并对三者的综合危险性指数进行区划,为中国近海海上风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汐能等开发活动规避自然风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海上新能源开发环境风险偏高的海区包括南海北部、吕宋海峡、菲律宾海中北部等,该海域热带气旋引发局地大风巨浪或将能量经吕宋海峡向南海传播形成大浪区;风险居中的海区包括北部湾、南海中部、菲律宾海中南部、台湾周边沿岸海域、东海中部等,这里虽然有台湾海峡、越南东南部海域等盛行大风区,但其相对热带气旋来说风险较低;风险偏低的海区包括渤海、黄海大部、东海西北部、南海南部等,这里风浪的各项指标都很低,热带气旋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几乎为零。此外,利用有效风速出现频率、波浪能开发有效时间占比,分别进行风能、波浪能资源区划,给出海上风能、波浪能的资源与风险综合区划。  相似文献   
77.
莱州湾海岸带环境与功能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2008年莱州湾地下水监测数据,在甄别、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各类别的地下水质特征,同时考虑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划分出海水入侵预防治理区、海水入侵重点治理区、养殖与海化产业区和海化工业区共四个区域。  相似文献   
78.
根据大连市区域发展现状,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大连14个县市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大连市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旅游度假区外,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北部地区,限制开发区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该研究以期为大连市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和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9.
开展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和衔接研究,是保障两者在我国海洋事业中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基础.本文从编制及实施2个方面理顺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促进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80.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是海域使用管理中的新课题.阐述了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类型,综述了区划实施评价的方法,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运用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