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428篇
地质学   856篇
海洋学   137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27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4年   4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2篇
  1925年   1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1篇
  19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内蒙古哈马尔大碱湖Ha01孔岩心古气候记录的研究,划分出13000a以来的10个气候期及若干气候阶。对比表明,与全球气候变化是一致的。在末次冰期盛冰期之后,冰后期之前,有三次明显的急速降温,先后有老仙女木冰阶、中仙女木冰阶和新仙女木冰阶;冰后期以来,有两次大幅度的降温事件,均具有全球性,一次冷点是7640aB.P,一次冷点为5000aB.P,前者相当Demon称作的第一新冰期,后者相当第一新冰期。近2000年该盐湖的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文献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82.
滆湖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释放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滆湖表层底泥、柱状层祥和间隙水进行理化分析,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沉积物磷释放。结果表明,0~20cm深度范围内,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较大;大于2cm后差异较小。当提高沉积物-水体系温度、降低氧含量(或Eh),提高pH及施以水动力作用时,可促进沉积物磷释放进程。无菌条件对磷释放有抑制作用。采用实验室模拟和间隙水浓度扩散模型计算得到的磷总释放量分别为10.65t/a和9.40t/a,其中湖面网围区释放量占全湖总量的28.2~35.4%。建议适度控制网围养殖规模,以减少内源磷污染。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红山铜矿普查区角砾岩产出的地质环境、火成角砾岩体形态产状规模和角砾岩的岩石学、蚀变与矿化特征的研究,运用作者十多年来摸索、完善的“古水热活动区成矿”和“三阶成矿”理论,大胆提出该区成矿活动规模有限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跨断裂水准剖面观测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活动地块的相对运动和变形,其边界带往往构造活动强烈,是反映地壳运动的敏感部位。基于上述思路,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后,通过大范围监测布设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及周边主要构造带上的水准剖面,在短期内快速获取了大范围的断裂活动信息和不同断裂带对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响应特征。实践证明,这种监测方式灵活、作业周期短、资料处理快,能及时对震情趋势做出估计,不失为当前区域形变监测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5.
地震地表破裂带调查表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的破裂长度为 426km,最大水平位移6m左右,地震破裂位移的分布明显地受断层活动段控制。该次地震的破裂长度远大于统计值,文中应用地壳极限线应变的概念,通过比较中国大陆内部几次走滑型强震的地震破裂最大位移与破裂长度的关系,论述了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中各次级段破裂的相对独立特征,认为该次强震不是一次整体性破裂事件,而是由连续触发的几次地震组成  相似文献   
86.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进  马宗晋  吴贻  李天斌 《地震地质》2005,27(1):131-144
台北盆地位于台湾造山带的北部,它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机制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由于造山带的垮塌直接导致的盆地。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表明,控制盆地形成的山脚断层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 3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控制 1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山脚断层各段落的活动性并不相同,向NE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段落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不活动。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同时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应该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盆地周围发育了一系列的火山 (群),由于盆地的发育是紧随这些火山主要活动之后的,盆地的形成与周围火成活动有着必然联系,一些地球物理资料和盆地内的构造发育及沉积迁移特征表明,台北盆地的发育是深部岩浆体的冷却收缩所致。台北盆地深部存在与大屯火山群深部相通的岩浆体,岩浆体的冷却由南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87.
衡水湖湿地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测定了衡水湖湿地20个采样点底泥中的7种重金属含量,并与环境背景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衡水湖湿地底泥中的Hg含量普遍高于环境背景值,为衡水湖湿地底泥中主要富集的重金属元素,而Cr和Cd基本无富集。用地积累指数、某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各个采样点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Hg为高风险元素,底泥中重金属污染主要以Hg为主;衡水湖湖内大部分地区的潜在生态风险相对较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处为魏屯闸,然后依次为南关闸、106国道、大赵闸和湖内岛,核心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最小。另外,还对魏屯闸处的3个采样点的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以西发生MW9.0级地震后所做的地震趋势预测做了反思,指出:关于全球特大地震近年可能连发,特大地震对几年内世界7级以上地震年频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未来几年内7级以上强震可能集中在这次特大地震附近或相关构造上的预测意见是正确的;而有关近年中国大陆及川滇地区可能发生7级强震的预测是错误的;并认为,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释放了已积累的应变可能是这次特大地震不能触发中国大陆及川滇地区发生强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DT—1016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金铂钯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研究了DT-1016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超痕量Au,Pt,Pd的吸附性能及条件。在0.025mol/L HCl介质中,流出速度为0.5-1.0mL/min时,Au,Pt和Pd的富集效果最佳,吸附率分别为99.72%,99.06%和97.95%,共存离子无显著性影响。用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标准物质中Au,Pt和Pd,其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相符。检出限Au为0.27μg/L,Pt为0.40μg/L,Pd为0.19μg/L。对GBW 07294铂族元素国家标准物质进行精密度试验,RSD(n=8)Au为19.2%,Pt为28.1%,Pd为15.6%。  相似文献   
90.
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罗丹明B—水体系浮选分离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Ir(Ⅲ)在NaCl存在下SnCl2-罗丹明B-水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在1.0mol/L HCl介质中,Ir(Ⅲ)与Pd,Pt,Rh,Au同时被浮选,Ir(Ⅲ)的浮选率为99.2%,并与常见贱金属离子分离,被浮选分离的Ir可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与火试金分离富集法相符。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n=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