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渗透率是制约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以柳林地区煤层气勘探阶段获取的试井有效渗透率为基础,分析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储层压力、煤层埋深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渗透率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柳林地区煤层渗透率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预测渗透率具有一定合理性;有利于煤层气开发的高渗区位于柳林地区中北部。   相似文献   
102.
基于EMD 和集合预报技术的气候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平稳性系统,然而对于气候观测数据的处理通常是在时间序列平稳的假定下完成的,比如气温和降水的多步预报,这通常会导致预报准确度较低。为改进该缺陷,首先将非平稳数据序列分解成平稳的、多尺度特征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IMF),再使用数值集合预报与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一个IMF 分量构建不同的预报模型,最后线性拟合成预报结果。通过Visual Studio 2008 开发平台使用上述方法建立了一个短期气候预报系统,采用广西区88 个气象站1957—2005 年的2 月距平气温数据进行实际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预测和单一预测方法,加入了EMD 和集合预报技术的方法在仅用历史资料进行多步预测的情况下,对于气候的变化趋势以及突发性气候具有更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3.
徐斌  张艳  姜凌 《岩土力学》2012,33(10):3122-3138
选取矿井涌水水源判别中常用的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作为基础模型,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及单独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耦合判别思路,设计了GRA-SDA耦合式水源判别模型。利用某矿区实际样本数据,选取Na++K+、Ca2+、Mg2+、Cl-、SO42-、HCO3-共6组离子以及矿化度作为判别因子,对该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分析表明,该模型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与单独使用一种分析方法相比较,有效地提高了水源判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4.
Toward a stepwise Kwangsian Orogen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Kwangsian Orogeny originated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and stepwise developed in a northwest direction. It includes two stages, a long locally varying uplift from the Late Ordovician to the early Silurian and a finally tectonic movement near the Silurian and Devonian transition. The Kwangsian uplift event shows a stepwise delay northwestwards from the southeastern coast area in Nemagraptus gracilis Biozone (Sa1) to the south side of the Xuefeng Mountains in or later than Cystograptus vesiculosus Biozone (R3) to Coronograptus cyphus Biozone (R4). In the southern of Yangtze Platform, the Yichang Uplift was droved by the Kwangsian Orogeny forming a diachronous stratigraphical break through Rhuddanian and Aeronia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ly Telychian lower marine red beds indicates a northwestward increase of the Cathaysian Oldland. Stratigraphical evidence may explain why the Kwangsian movement was marked by an angular disconformity during the Pridoli to earliest Devonian interval.  相似文献   
105.
将逐个修改聚类和模糊聚类的多光谱云分类技术应用于2002年6月10日03时锋面气旋云系的识别,并采用同一时次的地面常规观测与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种聚类方法对典型锋面气旋云系均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分类结果与天气概念模型云层分布情况一致;逐个修改聚类对组间差别较大的情况分类效果较好,而模糊聚类却对性质相近的类别有较好的识别;卫星图像分类结果与地面常规观测比较一致,但在层云、积云、层积云等性质较为相近类别的识别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heavy snowfall event over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on 4 December 2005. The snowstorm was a type of mesoscale maritime cyclone which resulted from barotropic instability, and diabatic heating from the warm ocean in continental polar air masses. Based on surface observations, radiosonde soundings, MTSAT-1R satellite data and the 10-km grid RDAPS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PSU/NCAR MM5) data, the evolution of the mesocyclone is explained by the following dynamics; (1)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primary role in the cyclogenesis process of the mesocyclone is a barotropic instability in the horizontal shear zone. (2)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the mesocyclone moves and deepens into a baroclinic zone corresponding to the surface heating and moistening. (3) In the mature stage, it is found that the mesocyclone is intensified by the destabilization caused by enhanced low-level heating and condensation, the moisture flux convergenc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pper and lower-level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ies. We suggest that a checklist with stepwise indicator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ment be prepared for the forecasting of heavy snowfall over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相似文献   
107.
杉木林蓄积量估测的因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杉木林蓄积量的估测精度,筛选出对蓄积量有显著解释意义的变量集,本研究采用岭迹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杉木林蓄积量预估模型的主要评价指标因子进行多重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因子的优选结果非常相近,能有效地剔除显著相关的变量,筛选出影响蓄积估测的主要因子信息,为准确估测杉木林蓄积量以及建立预测模型提供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8.
以MATLAB语言为基础,应用BP神经网络、逐步回归分析进行西津大坝27#点的变形分析与预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逐步回归BP神经网络组合的预报方法,并探讨了3种方法的预报结果.研究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大坝变形分析与预报是可行的,所提出的逐步回归BP神经网络组合法提高了变形影响因子选择的科学性,在预报效果上,优于前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史中兴  费良军  薛才  赵新宇 《地下水》2019,(3):63-64,75
对于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地区,研究大型引黄灌区退水规律及退水量预测对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灌区水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宁夏青铜峡灌区的实测资料,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年退水量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得出影响灌区退水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灌溉引水量、地下水位、降水量和蒸发量;建立了灌区退水量的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并对青铜峡灌区退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为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张明玉  袁野  杨金锡 《气象》1996,22(1):46-48
采用逐步回归和三级判别方案,以T4248小时预报资料代替实况诊断量作汛期安徽分区暴雨预报。通过1993年和1994年试验结果表明:(1)两方案预报暴雨的CSI评分为0.30—0.71,对省级分区暴雨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逐步回归方案的预报效果优于三级判别;(3)丰梅年T42模式的预报效果好干枯梅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