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6篇
  免费   1094篇
  国内免费   1727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7349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466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贵州省区域性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艳  李怀志 《贵州气象》2012,36(6):36-37,39
通过对贵州省近20a530个区域性暴雨事件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3个指标,建立了基于距离函数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对实例分析表明,通过计算综合评估指数,对暴雨事件本身程度能够进行评估定位,结果比较客观,方法简单可行,便于推广,可以满足快速、及时评估等气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和2.5°×2.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娄底市久旱转暴雨天气过程环流演变特征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特别是纬向环流向经向环流的演变,是久旱转雨的前提条件。经干旱期间与暴雨时段大尺度环流场前后对比分析得出,干旱期间500hPa高度场长期维持“西高东低”环流形势,暴雨时段环流场迅速调整为“东高西低”。干旱时期水汽输送条件弱是干旱发生的重要原因,暴雨期间西南气流加强,水汽输送通道建立,这种水汽输送形势有利于强降水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TBB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1年4月15日发生在贵州西南部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配合下产生的,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伴随地面辐合线上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的东移南压;雷达回波上回波中心强度较大,强回波伸展高度也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对流有效位能和抬升指数对于此次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强对流天气发生前,CAPE值跃增,LI值由正转为负值,并且CAPE高值中心区和LI的负值中心区与这次过程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吻合;强对流天气发生在能量锋区和湿度锋区的高能高湿区,当日14 h的θse廓线呈"弓"状,结合温度平流、水汽条件和垂直速度的分析得知中高层有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垂直速度伸展很高,促进深对流系统的发展;对湿位涡分析发现强对流天气发生在700 hPa MPV1负值中心与MPV2正值中心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4.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6月7—9日贵州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高空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高空槽、低层低涡切变线是主要的大尺度环流影响系统,而地面辐合线的配合触发了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低空急流为这次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而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水汽能伸展到较高的高度,中高层的径向次级环流有助于水汽持续向上伸展。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浙江省69个气象站和1600个中小尺度自动站的降水资料、MICAPS3.0版现有的温度、Qse、锋生函数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浙江梅汛期降水进行分析。得出,2011年6月上旬新西伯利亚群岛和乌拉尔山地区两个阻塞高压的建立,阿留申群岛低涡、我国东北低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偏强,印度和南海季风爆发时间早,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的西风和西北太平洋东风强度强,副高脊线稳定维持在23°N,是2011年浙江入梅时间早的主要原因;"米雷"强热带风暴北上转向,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到北纬30°N,浙江梅雨结束。700 hPa和850 hPa长达20 d左右持续维持西南急流,为连续大雨到暴雨提供了热量和充沛的水汽;暖湿空气上方有弱冷空气活动,有助于雨量的加大;θse密集区的形状可以判断降水的强弱;强降水期间对流层下层均有明显的锋生出现。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探测、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6月18—20日湖南省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着重分析该过程中"列车效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结果表明:深厚湿层是产生高降水率的水汽来源,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使对流系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可使强降水维持更长时间,有利于大暴雨产生;低质心、高效率的大面积降水回波(≥40 dBz)较长时间源源不断从湘北经过产生"列车效应",导致湘中以北大范围暴雨甚至大暴雨;冷暖平流和辐合相叠加的径向速度特征、中气旋、低空急流的维持使"列车效应"长时间维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快速识别强降水回波和"列车效应"并对其维持时间作出预测,可为及时、准确发布暴雨预警与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在我国加快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进程及2012年7月21日北京出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背景下,较为系统地回顾总结了近50 a华北暴雨的主要研究进展,其内容涉及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其分型、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水汽输送、高低空急流、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复杂地形以及下垫面、气候学特征等诸多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旨在加深对华北暴雨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华北暴雨研究,提高华北暴雨的预报水平。提出在继续开展大尺度系统发展演变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借助新型观测和数值模拟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华北暴雨β(γ)中尺度系统细致研究,以期更清楚地揭示华北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三维结构特征、发生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998.
利用2012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2年秋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99.
100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9月16—19日渭河流域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结果发现:巴湖横槽、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低涡切变和副热带高压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天气背景条件。低涡切变的维持为大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动力抬升条件。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有利配置加上旺盛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将低层高温高湿的水汽抽吸到雨区上空。雨区位置随200hPa急流南压而南移,暴雨区与850hPa偏东急流位置对应较好。巴湖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预示着持续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