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九龙江口水体中1995年有机物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3个航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水体总有机物的含量受悬浮物含量控制。在S<5的低盐度区,悬浮泥沙和有机物产生明显的絮凝沉降;在S>5的广阔海域,它们的迁移接近于理想混合。估算得出九龙江河流的入海通量约:悬浮泥沙为9.8×105t/a;总COD为3.2×104t/a,其中溶解态COD为2.1×104t/a,约占2/3,为水体有机物的主要形态,如换算为溶解有机碳,则DOC的平均通量为3.2×104t/a。  相似文献   
72.
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浓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彭林  梁丽明 《沉积学报》1999,17(4):651-654
首次研究了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物分布特征。收集了太原市不同功能区冬夏两季的大气颗粒样品,经抽提分离取得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沥青质4组馏分。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中有机物浓度在取暖期高于非取暖期;(2)各功能区的有机污染程度不同,太钢工业区>长风剧场商业居民混合区>一电厂化工区、太行文化区。(3)各馏分浓度中沥青质含量普遍高,饱和烃含量最低,非烃、芳香烃馏分居中,且相对较低。(4)太原市整体污染主要为煤的燃烧和工业生产、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73.
长江口沉积物对铅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模拟研究长江口悬浮沉积物对Pb的吸附作用,发现沉积物的吸附性能与其氧化铁和有机物等活性组份的含量密切相关,获得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测定饱和吸附容量和分配系数,结果表明,pH和盐度对吸附产生明显影响,吸附率与pH和盐度之间分别呈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初步探讨吸附动力学特征,沉积物对Pb吸附化化学作用为主,与厦门港沉积物相似。  相似文献   
74.
甲壳素和壳聚糖对有机物的吸附絮凝作用:I.污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壳素和壳聚糖通过其羟基,氨基形成化学键吸附有机物或作为聚阳离子型电解质絮凝有机物。其化学改性物亦有吸附絮凝有机物的性质,在印染、食品、生活污水及饮用水处理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长期存在于地下水中,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针对西北某退役炼油厂受有机物污染的浅层地下水,开展了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调查,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场地地下水中共检出18种VOCs, VOC单体检出率范围为6.25%~56.25%。特征污染物以苯和1,2,4-三甲苯为主,两者检出率均为56.25%,对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的Ⅲ类标准,苯和1,2,4-三甲苯超标率均达到50%。场地内污染物主要来自原液化气储罐区和原柴油灌区的垂向渗漏,表明这两个区域可能为该场地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且污染物分布会受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流向的综合影响,对场地下游地下水造成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饮水途径造成的健康风险占据主导。83.3%的点位致癌风险值(CR)大于10-6,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其中位于渣油罐区GW11点位的致癌风险值大于10-4,具有致癌风险;50%的点位危害商(HQ)大于1,会产生非致癌风险,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今后应加强对区域饮水问题的关注和管控...  相似文献   
76.
舟山渔场作为中国最大的渔场,其出产的海产品在全国的海鲜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文章选取数种舟山海域常见海产品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的重金属、有机物含量在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为例简要阐述舟山海域常见海产品体内的重金属、有机物含量,并对这些海产品进行简单的食品安全性评价,为海产品食品安全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7.
太湖流域昆承湖春季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10年4月23日在昆承湖采集的水体吸收系数数据,对总悬浮物颗粒物、浮游植物色素颗粒物、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昆承湖水体除675 nm附近具有叶绿素吸收峰的红光波段外,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大于浮游植物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分布与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光谱类似...  相似文献   
78.
官厅水库秋季悬浮颗粒物和CDOM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霞  郭子祺  田野  谢飞  秦静欣 《湖泊科学》2013,25(6):883-891
利用2012年9月5日在官厅水库采集的水体吸收系数数据,对总悬浮颗粒物、浮游植物色素颗粒物、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官厅水库的颗粒物吸收以浮游植物色素吸收为主,总颗粒物吸收光谱与浮游藻类吸收光谱相似;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系数随波长的增大接近指数规律衰减;ad(440)、ad(675)与CChl.a呈显著相关,表明官厅水库秋季的非色素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浮游藻类降解产物,陆源性输入较少;a ph(440)、a ph(675)与CChl.a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但其比吸收系数较为恒定,与CChl.a基本无关;不同采样点的不同组分吸收系数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不同,大致有4种表现类型.在富营养程度较高的妫库区,浮游植物色素是水体光谱吸收的主导因子;在富营养程度较低的中库区,颗粒物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共同主导水体光谱吸收.  相似文献   
79.
碳及其相关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近十几年来海洋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国际上许多前沿研究计划,如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陆海相互作用(LOICZ)、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CAOBEC)、上层海洋与下层大气研究(SOLAS)等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0.
在巢湖西北半湖近岸带设置大型围隔研究秋季连续打捞蓝藻对湖泊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应用YL-1000型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进行原位打捞蓝藻,通过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静态箱法对大型围隔内水-气界面CH4、CO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对比未打捞区,蓝藻连续打捞下打捞区水体中叶绿素a(Chl.a)、悬浮物(SS)浓度不断下降,两者削减率分别为72%、85%,Chl.a、SS浓度分别下降到29.6±2.5 μg/L、12.5±1.2 mg/L,打捞对围隔内颗粒态物质去除效果十分明显;打捞过程中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中微生物代谢类腐殖质(C1)、类蛋白(C3)显著下降趋势,打捞区C1、C3组分(0.18±0.02、0.06±0.01 RU)强度明显低于未打捞区(0.26±0.05、0.12±0.03 RU),打捞能有效控制藻源性溶解性有机质释放.同时,打捞区水-气界面CH4通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未打捞区CH4通量平均值(17.473±1.514 nmol/(m2·s))为打捞区(7.004±4.163 nmol/(m2·s))近2倍,CH4通量与Chl.a、C1、C3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水体中藻源性溶解态有机质对CH4通量具有促进作用;打捞区CO2释放通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打捞区CO2吸收通量(-0.200±0.069 μmol/(m2·s))明显低于未打捞区(-0.344±0.017 μmol/(m2·s)),CO2通量与Chl.a、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秋季打捞对CH4、CO2综合日平均通量减排量值为0.275±0.076 mol/(m2·d)(以CO2当量计).研究结果揭示了巢湖秋季连续打捞蓝藻过程对水-气界面温室气体具有显著减排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蓝藻水华与湖泊富营养化、气候变暖之间的恶性循环,为湖泊碳循环和蓝藻水华灾害防控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