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55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21.
9610号热带风暴中尺度涡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逢流  刘铭 《气象》1998,24(2):9-12
以实测资料作为初始场,用套网格的中尺数值模式分析和模拟与9610号热带低压相伴的特大暴雨过程,结果发现模式对本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不论粗细网格,在揭示中尺度涡旋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2.
相同强度双台风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无基本气流的假定下,应用无辐数正压模式研究双台风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台风A位于观风B以西,两台风相距60km,且具有相同的强度。在台风A(台风B)的非对称流场中,由台风A(台风B)的线性β效应产生的非对称涡旋的方位相位与由台风B(台风A)形成的非对称涡旋方位相位相反(相同)。因此,台风A(台风B)的大尺度非对称涡旋较弱(较强)。小尺度涡旋逆时针旋转导致台风A逆时将打转。稳定的偏南非对称气流使台风  相似文献   
223.
涡旋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德复 《地质科学》1997,32(3):364-374
帚状和环状矿脉带在大型超大型热液矿床中是最常见的,这两种矿脉带的分布形式与流体力学中涡旋结构的外带(螺旋带)和内带(环状带)相对应。根据上述特征,作者提出涡旋成矿作用的概念:成矿溶液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旋转上升,有选择地充填断裂和裂隙,从而形成帚状和环状矿脉带。  相似文献   
224.
陈明  傅抱璞 《地理学报》1996,51(6):527-534
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原始方程数值模式,模拟山地背风坡的环流系统。模拟结果表明,在较强层结条件下,山地背风坡上地形性中尺度斜压性大大加强,引起背风坡上的反向环流和涡旋偶极子,非粘性动力强迫效应是流场分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25.
关于台风非对称结构与台风路径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一个有限区域原始方程双向相互作用的移动套网格台风路径数值预报模式,对1992年的两个台风进行了5个个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路径和实况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对预报个例的台风非对称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非对称结构随时间变化与台风移动路径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能了解实际台风的非对称结构,将有助于提高台风路径预报的水平。  相似文献   
226.
9414号热带气旋(DOUG)非对称结构和对降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OUG热带气旋在靠近华东沿海大陆北上过程中,气旋西侧的降水强度显著减弱,主要是DOUG气旋的完全非对称结构造成的。本文从大尺度天气系统配置、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式计算结果分析了DOUG气旋内区和外区非对称结构的成因和演变。外区的非对称结构主要由环境场的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东高西低气压场配置造成的。气旋近中心中-β尺度的辐散下沉系统的发展是造成内区非对称结构的主要原因。二者的形成是相互独立的。但内区非对称结构的发展会促使外区非对称结构的加强。前者向后者逼近并结合造成了DOUG的完全非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227.
赤道涡旋与南海夏季风爆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安  刘霞  YeQian 《气象学报》1997,55(5):611-619
文中应用1979-1995年共17a的850hPa风场资料和NOAA卫星的OLR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特征。证实南海夏季风爆发,落后于同纬度的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岛屿地区。但在南海的东部和西部,季风爆发几乎是同时的,具有某种驻波的特征。文中还证实,大多数年份的4,5月间在105°E附近有赤道涡旋形成,这个涡旋引导它上游的赤道西风或南半球西风进入南海南部,为南海的季风爆发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涡旋不活跃的年份,季风爆发往往偏晚。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4月中旬,这个涡旋的形成和105°E越赤道气流的初步建立是同时的。进入5月份,这支越赤道气流逐渐加强。南海夏季风的活动与这支气流可能关系密切。如果称位于105°E附近的赤道涡旋为东亚的爆发涡旋,它显然与南亚季风的情况有较大差别。南亚的爆发涡旋与季风爆发的关系是直接的,而在东亚,则是间接的,这也说明了东亚季风比南亚季风更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228.
以单层非对称(空间)结构为例,利用最优控制原理,探讨了最优控制力与受控结构反应随AMD楼面安放位置和结构刚度分布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该规律对输入地震波,权矩阵以及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上述工作为研究多层非对称(空间)结构中AMD楼面安放位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9.
本文应用一个二维定常模式对气流越过不同水平宽度和深度的山谷地形产生的动力学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山谷上空的扰动涡旋受基本气流(?)、山谷深度(?)及水平宽度(2L)的制约。例如,当(?)=6米·秒~(-1),(?)/L>1时,在山谷上有两个扰动涡旋,而当U=6米·秒~(-1),δ/L<1时,只有一个扰动涡旋。  相似文献   
2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