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0篇
  免费   1992篇
  国内免费   2024篇
测绘学   885篇
大气科学   3699篇
地球物理   2795篇
地质学   3431篇
海洋学   1045篇
天文学   131篇
综合类   674篇
自然地理   372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556篇
  2019年   595篇
  2018年   523篇
  2017年   665篇
  2016年   639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804篇
  2013年   1170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792篇
  2007年   789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甘肃省伏旱短期气候概率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EOF和REOF将甘肃省信期降水分为7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选取一个代表站,设计出既能反映伏期降水多少,又能反映伏期旱段长度的伏旱强度指数。将伏旱强度与指数与伏旱发生的概率关系起来,通过对大气环流特征指数,地面气象要素等因子的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和多级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甘肃省几个代表站的伏期干旱指数和概率预测方程,提出了集成概率预测的概念,最后给出了对伏旱概念率预测进行评估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82.
1873—1996年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用1873 ̄1996年/1997年资料,延长计算了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研究了指数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的主要特征。指出该指数与我国的冬、夏季天气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还指出,该指数与印度季风强度正相关,并且能解释季风的准两年振荡。  相似文献   
983.
984.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万彪  周春平 《气象学报》1998,56(5):619-626
文中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面积和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暖池中心的纬向移动与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相反,而经向移动和500hPa副热带高压脊平均位置的南北季节性变化非常一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化落后暖池大约3个月左右,用暖池28℃或29℃面积指数可以很好地预测出当年6,7,8三个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985.
In the context of a model of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based on an improved meso-scaleatmospheric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of the track and intensity variation oftropical cyclones (TC) arising from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variation over a specified searegion.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modeling quite welt the track and intensityof TC: SST variation leads to an abrupt change in the cyclone intensity: the response of thecyclone to the abrupt SST change lasts 8—12 h.  相似文献   
986.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44,自引:7,他引:337  
利用1951~1995年约400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和1961~1995年200余站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总云量和低云量、日照时数、蒸发、风速和积雪日数和深度以及0~3.2m共8层土壤温度等资料,对近45a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作了一个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本文作为第一部分,分析了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的气候变化规律。其余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中国气候变化的可能机制将在第二部分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87.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汤懋苍  白重瑗 《高原气象》1998,17(3):250-257
用给出了的划分气候阶段的标准对本世纪高原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的阶段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本世纪高原气候在20年代初,50-60年代和8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突变,与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高原气温突长数年后我国和北半球温度突升,接着高原季节增强,高原“季风多雨区”变温,“季风少雨区”变干,反之则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对高原及北半球本世纪气候的突变和阶段性变化起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988.
甘肃省河东地区伏旱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阐述了小波变换的基本思路和优点,并对甘肃省河东地区1951~1995年伏期干旱强度指数分别用墨西哥帽型小波和Haar型小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河东地区的伏旱由不同尺度的振荡构成,中部地区的伏旱准19年的振荡周期较明显,有2个上升和2个下降阶段;陇东和陇南地区准22年和准10年的振荡周期较明显,有1个上升和2个下降阶段。对原时间序列进行了不同尺度的重构,说明小波分析可以用于滤波。  相似文献   
989.
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辐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1993~1994年辐射资料的分析表明:两站辐射分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但由于气候状况的差异,长城站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和吸收辐射分别为中山站的51%和42%。极昼期间(11~1月)中山站总辐射和紫外辐射总量均超过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的总量,两站净辐射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显示出南极绿洲的辐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990.
任国玉 《气象科学》1998,18(4):373-380
根据5个代表性台站的温度等级资料,得到了东北科尔沁地区1911-1988年区域平均的温度等级时间变化序列。这个地区冬季温度在年际、年代际和长期趋势上的变化与辽东半岛地区十分相似,但夏季温度的变化在各种时间尺度上同辽东半岛均存在较显著差异。本世纪科尔沁地区冬季温度和辽东半岛一样出现了明显增暖趋势,而夏季温度的变凉趋势却不如后者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