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3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615篇
测绘学   559篇
大气科学   465篇
地球物理   796篇
地质学   1222篇
海洋学   201篇
天文学   688篇
综合类   315篇
自然地理   86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paper provides a joint distribution of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and characteristic surf parameter. The characteristic surf parameter is given by the ratio between the slope of a beach or a structure and the square root of the characteristic wave steepness in deep water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and the spectral peak period. The characteristic surf parameter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surf zone processes and is relevant for e.g. wave run-up on beaches and coastal structures. The paper presents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wave parameters as well as an example of results corresponding to typical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2.
根据2006—2007年期间在珠江口八大口门进行的丰水期大、中、小潮3个航次、平水期和枯水期各1个航次的全潮同步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八大口门的潮流特性、涨落潮通量等特征,并建立了逐时潮差与流量的相关关系。在丰水期小潮期间,八大口门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带来的强降雨的影响,潮流特性、断面流量等水文特征出现较大的变化,逐时潮差与流量的相关关系与其他航次相比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无强径流影响下,逐时潮差与流量的相关关系用线性方程拟合,相关性较好;但在强径流影响下,则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较为合适,且拟合曲线的左右侧表现出涨、落潮过程的区别。  相似文献   
993.
粒度特征揭示的中全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现代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的粒度特征分析,发现研究区沙地变化敏感粒度是>245 μm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尝试性地将其用于地质时期沙地演化研究。结合区域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剖面的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中晚全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的时间演化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中全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存在多次活化扩张和固定萎缩事件,除7.5 ka BP前为流动沙地占优势以外,其余阶段多在半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之间频繁转换,即使在全新世适宜期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期间仍存在局地短时间的沙地活化事件。  相似文献   
994.
放牧对浑善达克沙地丘间低地植被群落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詹瑾  李玉霖  韩丹  杨红玲 《中国沙漠》2019,39(6):184-191
为探究放牧对丘间低地植被群落及土壤的影响,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丘间低地在重度和轻度放牧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物种重要值、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及0~10 cm土壤中黏粒、粉粒、砂粒、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1)植被地上生物量、土壤黏粒、粉粒、砂粒、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不同放牧程度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放牧程度下差异不显著(P>0.05),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在不同放牧程度下差异显著(P<0.05)。(2)放牧区植被以禾本科为主,禾本科植被地上生物量占整个植被群落的54.88%~57.76%;重度放牧区植被地上生物量为63.59 g·m-2,比轻度放牧区低26.61%。(3)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是放牧区的优势种,其重要值依次为14.16%(重度放牧区)和19.10%(轻度放牧区)、13.40%(重度放牧区)和15.42%(轻度放牧区),重度放牧下雾滨藜(Bassia dasyphylla)、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的重要值较显著高于轻度放牧区,而羊草则低于轻度放牧区。(4)重度放牧加剧了土壤沙漠化,使砂粒含量增加,草地生产力下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95.
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开发和溢价归公有助于缓解城市财政压力,推动公交都市建设。结合国外实施溢价归公的政策和实践模式,以东莞市为例,在资料收集、政策分析、文本和案例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城市政府在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中,以土地溢价归公反哺轨道交通融资的政策安排和实施效果。结果表明:1)溢价归公的本质是以特定方式实现正外部效应的内部化,由于土地制度和税收体系的差异,欧美地区溢价归公主要依赖多样化的土地税收体系,而中国城市的实践主要借鉴了“轨道+物业”的联合开发模式;2)东莞市溢价归公策略的形成是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和审批、沿线土地控制和储备、土地发展权转移、土地增值分配等核心环节有效协调的结果;3)东莞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能形成可观的财政收益,潜在土地收益占轨道资金总需求的比例超过20%,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较大困难。东莞市案例能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融资、土地开发和溢价归公的政策体系编制和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结合资源体的概念和土地要素功能提出了土地资源体概念,将土地资源数据对象组织成土地利用资源体、土地权属资源体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体.在土地资源体对象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土地资源管理业务需要,提出了土地资源体多级变粒度数据组织管理模式,对土地资源体横向按资源体、图库、图层集合、图层和地物等不同资源授权粒度,纵向按多级区域层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国家、省、市级别的土地资源管理以县为基本单位,以区域特征管理国家、省、市、县等逻辑关系,县级的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按资源体、图库、图层集合、图层和地物等不同资源授权粒度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在具体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业务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位于不同位置、不同层次、不同资源体类型的土地资源体进行动态组合.  相似文献   
997.
德州市临盘采油区地面沉降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市的鹊山上设立了3块岩层水准标石的原点组。使用美国Tri mble Di Ni 12电子水准仪和条码式铟钢水准标尺施测一等精密水准82.2 km,二等精密水准30.8 km,联测各类水准点35个。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表明,在临盘采油区(以后仓西北采油四队LY18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明显的沉降区域,年沉降量为54.3 mm。建议在其周边增埋地面观测标石,进行加密观测,以掌握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8.
王爱军  叶翔  陈坚 《海洋学报》2009,31(6):77-86
通过对"凤凰"台风的现场观测和沉积物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影响下潮水淹没时间增长,增水达1.1 m;台风期间互花米草盐沼内流速变化较复杂,而且盐沼内部流速大于盐沼边缘的;台风期间盐沼边缘潮周期平均悬沙含量是台风前2 d的7倍;台风期间十分之一波高最大为1.54 m。滩面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台风登陆期间整个光滩滩面都发生了侵蚀,盐沼内部有部分地区发生侵蚀,侵蚀深度为4.5~5.5 cm,盐沼边缘的侵蚀深度仅为0.7 cm,侵蚀原因主要是植被在风浪作用下从根部折断,从而带走了滩面的沉积物;随着台风强度的减弱,整个滩面均接受悬沙沉降;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是影响滩面沉积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Growth strata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kinematics of synsedimentary structures such as faults. Classical methods of analysis such as thickness versus throw plot consider that the available space created by fault slip in the hanging wall of faults is instantaneously filled up by sediments. This has lead many previous works to identify a cyclic activity for growth faults. Here we perform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of strata thicknesses on each side of a very well documented normal growth fault in the Niger delta. We show that these thickness variations are induced by the alternation of sedimentary processes during continuous fault slip. Suspended-load processes induce either uniform or slightly variable thickness of a large majority of mudstone layers. Bedload processes result in a preferential thickening of sand layers in the hanging wall. These high quality data thus provide strong grounds for doubting the polycyclic growth diagnosed for some faults at the scale of sedimentary cycles and supports the notion that fault displacement rates can be very well behaved. Our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conclusion that stable fault growth, and related displacement rates, can appear to be punctuated when viewed at the scale of sedimentary cycles. It follows that care should be taken when attempting to derive displacement rates on temporal scales equivalent to those of alternating sedimentological cycles.  相似文献   
1000.
This Commentary reflects on the state of the scholarship on learning for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policy and governance. How have we been learning about learning? We highligh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dvancements related to learning, as well as areas of divergence between learning theories and frameworks, and underdeveloped knowledge around processes and outcomes.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 and improve progres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we offer recommendations for learning scholarship by focusing on how to collectively engage in ‘learning about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