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639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564篇
地球物理   294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71.
吴泓  袁成松  钱玮  王博妮 《气象科学》2012,32(6):659-664
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中,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较温度、气压等资料更为复杂。本文分析自动气象站每分钟、逐小时及累计降水资料异常的成因,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和判别流程。流程对实时数据进行界限值检查,经空间一致性、时间一致性和要素匹配一致性作精细化正误判别,最后由人机结合综合决策、判别和处理后录入二级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结合交通气象能见度要素与降水量间的相关性,拟定了降水资料质量控制的判别算法及相关阈值。上述质量控制不仅使预报人员避免错误数据的应用,而且为形成准确、完整的降水历史资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也为装备的维护和及时维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2.
基于集合预报产品的降尺度降水预报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降尺度预报方法和1951-2008 NCEP资料及我国降水资料,建立了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报模型,基于T106L19模式的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结果,进行了2007-2009年3 a的预报试验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基于集合预报产品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对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报技巧高于模式降水的预报技巧;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的预报技巧直接影响到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报技巧,平均环流的预报技巧越高,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报技巧越高;无论集合成员数为多少,集合预报的结果都明显优于控制预报,随着集合成员数的增多,预报技巧呈增大的趋势;我国降水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以江淮地区的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报技巧最高,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其次.  相似文献   
973.
自动与人工测温仪器观测地温极值差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门头沟气象站2004-2009年不同温度传感器(自动和人工)在地温测量中得到的日极值差值序列的特征分析发现:地面最高温度月均差值在-2.5~2.0℃之间,并呈现季节和年际波动,平均差值超标率为17.5%,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地面最低温度月均差值在-0.5~2.0℃之间,并呈现季节和年际变化,平均差值超标率为3.8%.分析了铂电阻温度表和玻璃液体温度表仪器自身误差和土壤状态、降水等因素对差值的影响.由地温表接触的土壤环境、安装状态、太阳辐射强度、天气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所产生的误差比仪器自身原因引起的误差要显著;外部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通过规范安装、改良土壤环境等方法减小或消除.提出了降低人为误差的具体建议,为观测人员正确维护地温表、提高观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4.
利用广西8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广西5个主要极端降水指数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广西强降水阈值、强降水比例和日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显著;大部分台站也呈增加趋势,部分台站增加趋势明显。(2)强降水日数、最大5日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间变化较大;各台站也无明显变化趋势。(3)强降水阈值、强降水比例和日降水强度9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强降水日数和最大5日降水量未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97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te spring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nd the summer extreme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EPF)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MLYRV) is examined using an NECP/NCAR reanalysis dataset and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74 stations in the MLYRV.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y NAO index and the EPF over the MLYRV in the subsequent summer. In positive EPF index years, the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shifts farther southward, and two blocking high positive anomalies appear over the Sea of Okhotsk and the Ural Mountains. These anomalies are favorable to the cold air from the mid-high latitudes invading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YRV). The moisture convergence and the ascending motion dominate the MLYRV. The above patterns are reversed in negative EPF index years. A wave train pattern that originates from the North Atlantic extends eastward to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n moves to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from there to the YRV, which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May NAO and the summer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the MLYRV. The wave train may be aroused by the tripole pattern of the SST, which can explain why the May NAO affects the summer EPF in the MLYRV.  相似文献   
976.
浙江沿海登陆台风结构特性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组网资料,选取在浙江东南沿海近乎同一地点登陆的3个台风进行研究。从登陆前6 h到登陆后7 h,对比分析3个台风在登陆前后的雷达回波和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单多普勒雷达四维变分风场反演技术,对温州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了风场反演。结合利用雷达回波强度资料,对3个台风登陆前后1 h在云岩、昌禅等地造成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三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强度与其螺旋云带中的对流单体密切相关。台风强度愈强,其中低层环状平均回波强度就愈强,对流活动也就愈旺盛,降水强度也愈大。台风登陆前,回波(雨带)从眼墙向外围传播。台风登陆后,随着台风外围回波(雨带)明显减弱,台风眼墙回波(雨带)则明显增强,台风眼区逐渐被强回波所取代,使台风登陆后眼墙的平均雨强比登陆前增大。台风登陆后1 h,由于低(高)层水平辐合(散)增强,强对流回波中倾斜的上升(下沉)气流明显增大,使对流运动更加活跃,造成登陆后1 h的降雨量显著增强。台风强度与登陆后1 h降雨量的增强幅度成正比。台风强度越强,垂直风切变就越大,垂直切变风速大值区与最大降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台风登陆后1 h,垂直切变风速的明显增加对登陆台风螺旋雨带中的中小尺度对流的加强和维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7.
夏季亚洲-太平洋遥相关季节演变与大气环流和降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颖  赵平 《气象学报》2012,70(5):1055-1063
利用1981-2007年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资料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5-9月)亚洲与太平洋区域的大气遥相关,并分析了其季节演变与夏季亚洲-太平洋大气环流和亚洲季风区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5-9月逐日对流层上层扰动温度场上,亚洲与北太平洋中纬度存在着类似于亚洲太平洋涛动的遥相关现象,即在季节尺度上,当亚洲大陆中纬度对流层上层偏暖时,北太平洋中纬度对流层上层偏冷,反之亦然;亚洲与太平洋对流层上层温度的反位相变化特征也出现在对流层中下层和平流层低层.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不仅可以指示夏季亚洲与太平洋中纬度纬向热力差异的变化特征,也可以较好地指示亚洲与热带印度洋经向热力差异的变化特征.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最大值常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初,并且从1981年到2007年该最大值出现时间有偏早趋势.当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偏高(低)时,亚洲大陆上空的南亚高压和其下方的亚洲大陆低压系统偏强(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弱)并偏北(南),亚洲-非洲上空的热带东风急流和低层的西南风偏强(弱),从印度到中国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华北以及东北亚等地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978.
一次由“列车效应”造成的致洪暴雨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10年6月25日在粤东南部地区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强降水过程。利用MICAPS 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及中尺度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深厚的高空冷涡位置偏南,移动缓慢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有组织排列的多单体风暴活动、地面准静止锋及其前方锋前暖区内出现的中尺度辐合长时间维持,是形成"列车效应(Train Effect)"的主要原因,降水回波沿东北—西南向排列的地面总能量中心移动,特殊的地形作用促使"列车效应"形成。反射率因子图上显示强降水回波具有低质心结构且垂直发展旺盛,具有"牛眼"结构特征的速度图上表明了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存在。由于"大风核"存在,造成中小尺度次级垂直环流,并且这些次级环流有规则的排列,这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此次"列车效应"暴雨模式。  相似文献   
979.
以绥化市测站数据为基础,同时选取气温和降水2个主要气象要素指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最小二乘法和滑动平均法对1961-2010年绥化市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探讨并统计年代际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绥化市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以及年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夏季虽有增温趋势,但不显著。降水量呈波动变化并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980.
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需要更加精细的评估结论,以满足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营等气象防灾减灾的需要。利用1∶25万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和气象部门在沿湖、沿江、沿海和内陆地区多个大型桥梁工程、核电工程、风电工程等大型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中积累的工程短期气象观测资料和邻近气象站同期同步观测资料、历史气候资料,探讨大型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工程区气候要素极值计算方法和有效的空间插值计算方案,初步建立了基于空间信息分析方法的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和系统流程。实际应用表明:采用空间趋势面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空间回归等分析手段的工程气候论证,考虑了项目周边地区气象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形下垫面状况等地理信息,并且具有比常规论证手段更高的计算分辨率,在结合广义极值分析方法后,可以满足大型工程对气象评价的精细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