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5篇
  免费   1024篇
  国内免费   945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1008篇
地球物理   1366篇
地质学   1603篇
海洋学   446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5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长江三峡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古文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长江三峡地区大九湖和玉溪剖面AMS14C测年数据(校正为日历年)建立了约9.3~2ka BP高分辨率多环境代用指标(δ13C、K、腐殖化度、抱粉总浓度、Rb、Sr及Rb/Sr)的变化曲线,并在此基础上与研究区周边反映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不同沉积记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还通过对研究区古遗址和古洪水层的统计分析,获取了本区新石器以来古文化兴衰变迁和古洪水发生的完整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本区全新世大暖期约出现在7.6~4 ka BP.9.3~7.6 ka BP,本区气候极不稳定,波动幅度大,总体上冷湿,多次出现显著的降温或干旱事件(9.1、8.2和7.7 ka BP前后);4~2 ka BP,本区气候较此前偏干凉,且波动频繁.(2)7.6~ka BP的大暖期分为三个演变阶段:即6~5 ka BP为大暖期的鼎盛期,气候稳定,温暖湿润,植被及生态条件优越,洪水发生频率低;7.6~6 ka BP和5~4 ka BP为大暖期中具有不稳定特征的过渡期,其中5~4 ka BP及4 ka BP前后的降温事件仍较显著,且多发洪水.(3)本区史前古文化的主要形成发展期与大暖期持续阶段相对应,其中耕作业相对发达的大溪文化繁荣期出现在大暖期中的鼎盛阶段(约6~5 ka BP),大溪文化前后处于低潮及表现为衰退现象的古文化则对应气候环境的不稳定期,总体上,研究区古文化响应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改变其生业结构的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2.
In this paper a novel series of field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which are the first to elucidate the processes influencing siltation in Botlek Harbour. Botlek Harbour is situated at the limit of saline water intrusion in the Rotterdam Waterway. Normally, after the ebb tide fresher river waters are found in the Rotterdam Waterway at the location of Botlek Harbour. On the flooding tide, the tip of the salt wedge is advected along the Rotterdam Waterway towards the mouth of Botlek Harbour. Hence on flood, a lock-exchange mechanism operates between Botlek Harbour and the Rotterdam Waterway. On the flood tide, when there is a supply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the estuarine turbidity maximum (ETM) at the mouth of the harbour, the survey data show exchange of SPM into the harbour. This lock-exchange process is found to be the dominant cause for SPM transport into the harbour. This is further substantiat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mass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this analysis,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the instantaneous velocity, salinity and SPM concentration fields, recorded during the surveys, were decomposed into advective and dispersive transport compon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ock-exchange mechanism on the flood tide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SPM for exchange and efficient trapping, dominate the total exchange of SPM (97%). Hence, the increase in measured near-bed SPM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harbour is ascribed to tidal advection of saline water and the ETM along the Rotterdam Waterway. Tidal advection controls the d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stuary and harbour, as well as the availability of SPM for exchange at the entrance to Botlek Harbour. The location of the ETM at the tip of the salt wedge is a key factor in supplying SPM to Botlek Harbour. Consequently the timing of the availability of SPM at the mouth of the harbour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siltation studies. The survey data suggest that Botlek Harbour basin has a 100% trapping efficiency. Analysis of 5 months of data, from a measuring rig located within the harbour, show excursions of the limit of the salt wedge and ETM. These excursions are likely to affect siltation of upstream harbours. Salinity-induced density gradients control the transport and subsequent trapping of SPM in the estuary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harbour entrance, the exchange of SPM between the estuary and harbour, and the trapping of SPM in the harbour basin.  相似文献   
993.
福建地区流体对2007年4次4级地震映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丽霞  王玫玲  陈莹  陈昌泳  关玉梅 《地震》2009,29(2):123-132
通过对2007年福建地区4次4级地震的震例分析, 认为福建地区流体对内陆中等地震具有如下映震特征: ① 地震前兆表现为不同测项在时间上呈有规律的层次发展且均以短临、 临震和短期异常为主; ② 模拟观测井孔的映震效能好于数字化观测井孔, 其中水氡、 水质是福建地区的特征灵敏组分; ③ 温泉井孔的映震效能好于普通井孔; ④ 异常台项数取决于震级和震中周围的观测点数目。 同时指出今后要根据区域特征, 有重点地加大映震灵敏井孔和灵敏组分的观测、 科学布网、 合理建点, 使各种前兆观测成场成网; 建立一批符合地震监测预报要求的高质量水观测点, 更有效地为地震分析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994.
采用随机能量场的概念,将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场,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的分析方法,研究江苏及邻区自1970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中小地震(2.1≤M_L≤4.5)能量场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前7个典型场的展开精度为0.9244.研究区内不同构造块体的地震活动能量场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下扬子块体的苏中、苏南地区及南黄海海域的地震背景能量值高于其他地区;从典型场的分布来看,该区域对研究区能量场的影响也最为显著.前6个主要典型场的时间"权重"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幅度与研究区大部分中强震之间在时间上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深地震反射探测,获得了沈阳市区北部Moho面以上的地壳深部结构和剖面,上地壳复杂的断裂组合关系和下地壳高角度的深断裂共同构成了该区的深、浅构造关系,其结果为沈阳市活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信息通信技术(ICTs)在经济活动空间重组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认同,然而不同的空间层级不同的部门其重组过程与特征表现各异,形成的观点和争论多样。企业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在信息化浪潮中发生的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本文以服装纺织企业为研究案例,通过企业访谈获取资料,旨在探讨传统制造业在信息技术下的演变特征,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下基于时间成本的生产链空间组织的变化特征。本文主要对服装纺织企业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剖析,分析了信息技术下不同发展程度企业生产链空间组织特征及其变化。结果发现服装纺织企业在信息技术下,其设计、生产、配送的周期快速缩减,证明了时间因素在信息技术导致生产链空间组织变革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发现信息技术对传统加工制造型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链某个环节管理功能的加强;而对于产业升级后的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对整个生产链空间组织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97.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结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结构,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对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到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中,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系统的自组织性,构建以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旅游产业自组织理论,探讨实现旅游产业结构自组织的途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等部门组成的耗散结构,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黑河下游植被对调水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蒋晓辉  刘昌明 《地理学报》2009,64(7):791-797
由于黑河下游来水量的减少,黑河下游绿洲面积急剧退化.为了改善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遏制绿洲进一步退化的趋势,国务院批复于2000年开始对黑河下游进行调水,通过9年调水,黑河下游水资源时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客观评价黑河下游植被对调水的响应,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等手段,分析了黑河下游1995-2004年地下水埋深、典型植被、景观类型及东居延海在调水以来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下游生态环境对调水响应明显,下游生态环境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999.
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陈彦光 《地理研究》2009,28(6):1449-1463
本文旨在发展基于Moran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和方法。首先,利用线性代数知识对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过程的数学表示进行规范化整理;其次,基于变换中的不变性思想给出Moran指数的理论解释;第三,对空间权重矩阵的数理性质、建设方法和应用范围提出新的见解。总结并发展了Moran指数的三种计算方法——三步求值法、矩阵标度法和回归分析法,将空间权重矩阵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局域关联型、准局域关联型、准长程关联型和长程关联型。以河南省鹤壁市乡镇体系为实证对象,以本文改进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提供了一个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简明案例。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1975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ML2.3到ML4.9级地震资料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Ms4.6级以上地震前A(b)值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Ms4.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的1~3年内,震中周围出现A(b)≥5.0的高值异常区域。R值检验结果为0.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