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比较科学学”的对比研究方法,对1975—1976年全球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与最近两年全球地震活动作了对比,并分析了1900—1990年全球范围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 据资料分析,全球性地震活动随时间分布具有高潮期和低潮期。最强烈活动期为1940—1950年左右,Ms≥7级地震年频次为25—40次;相对活动最低潮期为1980—1988年,Ms≥7级地震年颁次只有5—12次。我国境内地震活动也有高潮和低潮活动期,目前,我国大陆处于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期。 1980—1988年是全球性8级地震较少时段,可能是地震能量积累过程。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的突然增强,仅半年时间内发生12次Ms≥7级地震,其中菲律宾发生8级地震,震情与1975—1976年情况相类似。 本文在对比活动图象基础上,估计了全球和中国大陆今后几年中的强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将新疆高精度钻孔应变仪10年来观测到的应变异常划分为趋势异常、短期异常、临震异常三类,并对这三种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地震三要素与应变异常参量关系密切,震级与异常量级、震中距有着确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国英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95,9(4):357-362
对1880 ̄1993年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研究时段内7级以上强震活动有明显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现象。研究时段内的强震活动经历了5个轮回,每个轮回包括一个平静幕和一个活动幕,每个活动幕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主体活动区和7级以上单个强震都具有沿西昆仑-南天山-北天山-阿尔泰地震带往返迁移的特征。各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由西南向北东整体迁移的特征,并且这种时、空、强  相似文献   
14.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5,9(4):363-368
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地震事件,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GM(1,1)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模糊灰色模型。用此模型讨论了南北天山四个区(带)的震级序列,在等维情况下,对比了模糊灰色方法与单纯灰色方法的优劣,讨论了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最后给出了不同目标震级下各区(带)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5.
陈学庭 《地震研究》1995,18(1):29-40
本文根据Aki的尾波散射理论,在前几年圈定的滇东重点监视区范围内量取了11个台近站2500个地震尾波资料,计算了各台在研究的大区域及6个小区域内的随时间变化的Q值,并分析了其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得出滇东重点监视区在未来3至5年内不会有7级以上大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7-year BUV data set has been reexamined by a comparison with a fairly large set of ground Dobson and M-83 instruments. The satellite-ground intercomparison of total ozone was done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ground observation techniques (observation code) and different instrument exposure (exposure code) and for various distances of the subsatellite point from the station. Because of the existing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total ozone, at a given station the bias ground-BUV tends to be smaller when the subsatellite point is at a latitude higher than the station's latitude. Knowing the total ozone gradient at a given station, the BUV total ozone has been corrected to account for the ozone gradient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 observations. These correlations seem to offer no improvemen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ground ozone and the actual BUV ozone at distances of the subsatellite point from the station within 200 km from the station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BUV-ground correlation reveals information on the noise level of the measurements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percentage mean bias: (Ground-BUV)×100/(Ground) is discussed. Both on short and on longer time scales it appears that the BUV derived recommended total ozone data set is reasonably good and possible instrumental drifts are not large. The analysis includes an extension through April 1977 of the BUV and contour-derived total ozone trends byLondon andLing (1980).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both data sets (contour and BUV) show comparable trends over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which range from –3 D.U./year to –5 D.U./year during the 7-year period April 1970–April 1977.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however, long-term variation in total ozone cannot be determined from ground observations alone. 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unknown reasons during the 7-year period of study, total ozone has been decreasing over most of the globe. The negative growth rates at high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re high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宁夏南部地区(35°20'~37°40'N,104°30'~106°30'E)小震综合机制解的变化特征.发现在中强地震前,该地区小震综合机制解的P轴方位偏离平均值,向E或SE偏转,其仰角有增大的趋势,同时小震纵波(Pn和Pg)初动符号一致.6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区P轴方位与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因此该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近几年来的地震活动图像显示,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向中卫、中宁和同心地区集中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在收集全天山尽可能完整的地震目录资料和进行较为科学的天山地震活动分区的基础上,按照从大区到小区、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性分析思路,分析了新疆北天山地震活动的阶段性及关联性特征,并进行了b值外推和应变能累积预测分析,估计了新疆北天山强震发生的累积概率和马尔柯夫概率,从而对新疆北天山未来3-10年的中长期地震活动形势提出了分析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薛顺荣  胡光道  丁俊 《云南地质》2001,20(4):411-416
随着地表露头矿,易识别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GIS高新技术普及应用,为成矿预测展示了新的前景。本文通过成矿预测发展历史的回顾,概述今后一段时期地勘行业成矿预测的主要思路: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借助GIS技术,实现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动态化和可视化多源信息综合预测找矿,为普查立项提供依据,并提出了具体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20.
乌统昱  张咏 《内陆地震》1996,10(2):155-160
拓补预测实际上是GM(1,1)模型群的预测。将首都圈年累积释放地震能量的统计结果作为建模的基本数据,建立相应的拓扑预测模型,对2000年以前首都圈年累积释放地震能量的发展趋势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