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2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91.
浙江海岛风暴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浙江沿海岛屿众多,分布广泛,500m2以上的海岛就有3061个。本文对全省海岛风暴潮及其灾害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海岛区是受台风影响频繁及风暴潮灾害较严重的区域。风暴潮及其灾害一般浙南岛区要大于浙中、浙北岛区,近岸海岛区要大于离岸较远的岛区。影响全省海岛的台风主要是沿海登陆型或近海转向型台风路径,而浙南岛区福建北部或中部登陆的台风影响亦较大。全省海岛台风增水主要受控于台风风场,当海岛各站置于NE~N风场时,出现增水,增水量值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而在强劲的偏西风场下,岛区各站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减水  相似文献   
592.
于1998年10号台风、2000年10号台风碧利斯和2000年6月厦门地区特大暴雨影响期间。在厦门港湾对表层海水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以及盐度、DO、Chla等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定点连续观测。描述了台风暴雨期间和恢复期DIN、DIP的变化特征。对水动力因素、底质再悬浮、有机物氧化降解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93.
在正确评估我国各种客观预报方法性能的基础上,应用新“回归系数估计”方法,将几种预报效果较好、操作方便的模式作为子方法加以集成,建立一个包括数值预报产品在内的优化的客观预报集成模式,经用1993年热带气旋样本试报及1994年台汛期实例试验,模式的性能稳定,预报精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94.
本文用经济计量模型,对1954-1984年台风在中国福建省造成的灾害损失,建立了一个估测模式,又从台风个例中采集时序资料,利用关联模型作台风路径,强度和风速的24h,48h和72h预测,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对模型的计算方案作了改进,考虑了内生变量协方关阵的影响。正式提出“多维动态关联模型”的新概念,继而作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三种时效的拟合和预报及它们的统计分析,2,模拟观测误差产生均匀分布的随  相似文献   
595.
中尺度强对流云系相互作用与热带气旋形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军  魏鼎文 《大气科学》1991,15(3):105-110
本文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多尺度组合理论的续篇它以新的方法——数值模拟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特别是它进一步证实了“热带大气涡旋增幅效应”的存在,也进一步定量地解释了热带气旋前期低压环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96.
8807号登陆台风的数值研究:内核结构及能量水汽收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亚梅 《气象学报》2007,65(6):877-887
使用PSU/NCAR研制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登陆后维持较久的典型个例8807号台风(Bill)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了网格距分别为18和6 km的两重双向嵌套网格。通过给定初始涡旋和选择合适的物理过程,模式不仅比较好地模拟了Bill的强度变化过程,而且再现了风暴的移动轨迹,对降水量的模拟也相当成功。文中利用细网格的模拟结果,分析台风登陆前后的内核结构特征和能量水汽收支,揭示Bill登陆后维持较久的可能原因。分析表明,Bill台风登陆后出现了中低层的稳定度特别是湿稳定度显著加大、表面热通量和水汽通量明显减小、摩擦耗散的动能显著增加等不利于台风维持的特征。但是台风登陆后眼墙结构长时间维持,在登陆初欺眼墙区的上升气流乃至较登陆前更强;台风登陆后通过低层辐合获得了大量水汽,眼墙区强劲的上升运动将低层辐合的水汽向中上层输送,在眼墙附近凝结产生大量的非绝热加热;非绝热加热不仅增暖气柱、增加位能还影响位能向动能的转换,虽然台风登陆后陆面摩擦显著加大,但气压梯度力所做的正功足以补偿摩擦耗散的动能,因而Bill能在登陆后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597.
"泰利"台风低压大暴雨过程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利用NECP1o×1o的6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05年9月2~4日“泰利”台风低压引发的大暴雨过程的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并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v3.7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天气是在和强大稳定的大陆副高与西太平洋副高、中纬度西风带低槽及其引导从地面南下的冷空气、台风低压和台风倒槽、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的;深厚的强上升运动及其释放的大量潜热是大暴雨维持的重要机制;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了发生在大地形迎风坡下的大暴雨,而对发生在庐山这种范围很小且陡峭地形下的特大暴雨,则模拟降水量偏小。  相似文献   
598.
台风环流区域内中尺度涡量传播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哲贤 《气象学报》2003,61(4):396-405
用一个高分辨率f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正压准地转模式,实施了10组积分时间为36 h的试验,研究了初始位于台风外区的一个中尺度涡旋与台风涡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激发一个从外区伸展到内区的较小尺度的涡旋对,以此方式将涡量内传至台风中心附近。同时,中尺度涡旋呈现涡量集中化的特征。涡量内传与涡量集中化共存,使内区涡量增多,导致台风增强。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相互作用还可以使涡量带破碎和断裂,形成一系列空间尺度更小的涡块。  相似文献   
599.
利用云导风矢量的台风中心自动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云导风矢量图进行台风中心自动定位的方法。云导风矢量通过对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两幅相关卫星云图进行模板匹配而得出。模板匹配就是根据已知模式的图像在一幅陌生图像中寻找对应于该模式的子图像的过程。根据气象知识 ,台风云系运动的特点是中心平移量大而自旋很弱 ,且台风中心与台风云系整体的移动方向一致 ,因此求出云导风矢量图中与台风整体移动矢量大小和方向一致的矢量集合的最密集区 ,经过数学形态学处理后便得到台风中心  相似文献   
600.
三类物理过程对台风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中设计了一个极坐标系的准地转正压模式 ,一个直角坐标系定常台风环流条件下的准地转正压模式和一个直角坐标系非定常台风环流的准地转正压模式 ,其径向或水平格距均为 2km ,以研究三类物理过程对台风强度的影响 ,即沿方位角方向的线性平流 ,沿径向的线性平流以及非线性平流对中尺度涡旋涡量内传和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指出 :沿方位角方向的线性平流可导致螺旋状涡带的形成 ;沿径向的线性平流在一定的参数集合可使涡量内传 ,台风略有增强 ;定常台风环流条件下扰动涡量的非线性平流可使内传涡量明显增加 ,台风明显增强 ;非定常台风环流条件下非线性平流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可使内传涡量增多 ,有利于台风的增强 ,另一方面 ,在涡量内传过程中 ,原先呈同心圆轴对称的台风基流结构受到破坏 ,形成复杂流型 ,这又使台风趋于减弱。最后讨论了这些结果在台风强度预测方面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