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25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5种南海海藻醇提取物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大永  李敬  郭书举  苏华  范晓 《海洋科学》2009,33(12):40-43
海藻是海洋生物代谢产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能产生丰富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国南海的海藻资源,分别对采自中国湛江硇洲岛的1种绿藻基根硬毛藻Chaetomorpha basiretorsa Setchell和4种红藻刺状鱼栖苔Acantophora spicififera (Vahl) Boerg、三列凹顶藻Laurencia tristicha Tseng, Chang et Xia、紫杉状海门冬Asparagopsis taxiformis (Delile) Trevisan、鸡毛菜Pterocladia tenuis Okam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分别对细胞毒活性(KB、Bel-7402、PC-3M、Ketr3和MCF-7)、Na~+,K~+-ATPase抑制活性以及犬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进行了筛选,部分海藻提取物表现出一定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742.
采用硫酸铵沉淀、有机溶剂分离、Sephadex G-25分子筛层析等实验方法,从文蛤肉中提取了一种低分子量的多肽,命名为Mer2.本文以溴化二苯偶氮盐(MTT)法检测Mer2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Mer2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宫颈癌细胞株(Hela)、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肺癌细胞株(SPC—A-1和LTEP—a-2)的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着Mer2含量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证明Mer2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其中Mer2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光学显微镜观察经Mer2细胞培养液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实验的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发生明显的改变,并在G0/G1期前出现凋亡峰.  相似文献   
743.
Amphioxus, a cephalochordate, is an important model fish for studies in evolution and comparative biology. A successful cell culture from amphioxus tissues in vitro would help understanding some basic issue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proliferation of amphioxus cells, primary cultures were initiated from buccal cirri, tail, gill, gut and metapleural fold of amphioxus 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The media tested were L-15, F-12, M 199, MEM, DMEM, PRMI 1640 and LDF, each was supplemented with 20% fetal bovine serum. The optimal conditions include tail tissue cultured in L-15 or F-12 with supplement of 20% FBS and 1.5% NaCl at about 25°C.  相似文献   
744.
绿海龟(Chelonia mydas)血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right's液染色方法,对绿海龟的外周血、骨髓、脾脏和肝脏等几种组织的印片和涂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骨髓和脾脏是绿海龟的主要造血器官,红血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血细胞主要在骨髓中发生,淋巴细胞主要在脾脏中发生;脾脏中可以发现晚幼红血细胞,脾脏可能是红血细胞的成熟场所;肝脏中无原始型的血细胞,可能不是其造血器官.红血细胞的发育经历了5个阶段:原红血细胞、早幼红血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血细胞和红血细胞等阶段,其胞体体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再到大的发育过程;粒细胞的发育经历了5个阶段: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白细胞、晚幼白血细胞和白细胞等阶段,胞体体积均由大到小变化,核分叶可能是粒细胞的衰老的标志;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育各经历了3个阶段.各细胞发育均经历了由有细胞核仁到无细胞核仁的变化过程.原血细胞和幼血细胞在造血器官中可以进行有丝分裂,部分成熟的红血细胞可以在外周血中进行直接分裂.  相似文献   
745.
尽管铁为地壳中丰度位居第4的元素,但它在海水中的浓度却很低,浓度一般为0.05~2.0 nmd/dm3[1]。近年来,国内外的海洋科学家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碳循环等重要生态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海洋中的铁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初级生产力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了“限制性因子”,在多个“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所实施的富铁实验的结果很好地印证了铁元素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近岸海水中的铁可能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对包括氮、磷、硅在内的其他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3]。  相似文献   
746.
五种海洋鱼类消化道G细胞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胃泌素多克隆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黄鳍鲷(Sparus lat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褐篮子鱼(Sigauns fusces-ens)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消化道胃泌素细胞(G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别和定位。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G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直肠偶见。黄鳍鲷G细胞仅在小肠发现。牙鲆G细胞大量位于幽门胃和小肠。褐篮子鱼G细胞在幽门盲囊和小肠有少量分布。大弹涂鱼G细胞在贲门胃、幽门胃和小肠均有出现,大量分布于幽门胃。5种鱼类G细胞主要出现在胃和小肠的分布状况,与胃泌素调节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相一致。5种鱼类G细胞形态类型多样,提示了胃泌素以不同的内分泌方式参与消化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47.
以我国东海2种重要赤潮原因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低磷酸盐浓度以及初始细胞密度对这2物种种群增长与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2物种有不同的竞争结果,营养盐限制环境中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性竞争,东海原甲藻为竞争优势种;丰富营养盐环境中,种间竞争具有明显的密度依赖性,根据初始细胞密度的不同,2竞争物种既可以相互排斥,也可能共存.该结果与东海赤潮特征即2物种既可以分别形成单相型赤潮,又可以共同形成双相型赤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748.
对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kál)Wright染色的血涂片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多鳞鱚外周血细胞可区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6种细胞,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5%、32.5%、12.5%和7.5%,嗜酸性粒细胞在整个实验中只发现7个。并发现较多未成熟的红细胞以及少量正在分裂的红细胞和晚幼嗜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749.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珍珠囊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0.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have been affecting negatively the shellfish and aquaculture indus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ough a lot of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isclose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volved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HABs event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is process remains unclear.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gene (pcna) wa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Alexandrium catenella. It showed high homology to those of other dinoflagellates (89% and 91% homology to Pfiesteria piscicid and Pyrocystis lunula, respectively), and also 42%-43% homology to those of plant and animal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cna revealed by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was the lowest at the late lagging cell growth phase, increased to the highest at the late exponential phase, and then decreased at the stationary phase. Though the cell growth rate was also changing, no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cna expression level and cell growth rate was displayed throughout the whole cell growth stages (r2=0.024 6). However, the pcna expression level had the similar trend with the change of cell growth rate throughout the whole growing process, e.g., from increasing at the earlier cell growth stage to decreasing at the following stages, though slightly lagging to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