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327篇
地球物理   584篇
地质学   733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范家参 《地震研究》2002,25(1):48-52
地壳由半无限大的基岩上一层厚度为H^-的表土层组成,入射地震波为垂直的SH波,产生水平地面运动。当浅源大地震发生时,在极震区以外行波传播产生地面运动将使地壳介质有非线性的有限弹性变形。用小参数摄动法使非线性控制方程为线性化的小参数各阶控制方程,得出头两阶线性控制方程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42.
43.
在实际地震作用下,高层,特别是高宽比较大的高层结构中,由于倾覆力矩的作用、柱子、特别是外边柱所受轴力的变化将不可忽略。轴向变形与双轴弯曲的耦合作用,将是柱子塑性变形的显著特征。基于材料本构关系的“纤维模型”,能较精确地反映轴向变形,双轴弯曲三者之间的耦合作用。一组钢筋混凝土柱子双轴压弯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证明了“纤维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44.
南京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两个工程场地漫滩相成因的砂土和淤泥质粉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的自振动柱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围压对剪切模量G及阻力比λ的影响,通过与Seed和Idriss建议的砂土G/Gmax-γ和λ-γ曲线变化范围的对比,认为不能简单地把淤泥质粉质粘土与粉砂层土当作砂土或粉质粘土对待。  相似文献   
45.
硬玉的差热分析和紫外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卓伦  彭明生  徐庆鸿 《矿产与地质》2003,17(5):630-631,635
通过对缅甸硬玉的差热分析和紫外荧光光谱研究,发现不同颜色硬玉的紫外荧光谱中的617nm处的谱峰,可能是Cr引起的;对不同颜色硬玉进行的差热分析表明,其熔融温度略有不同,说明其生长环境有一定差异,而硬玉也可能是较好的耐热材料,具一定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46.
应用微分求积区域分裂法求解非线性奇异摄动问题。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度高,计算量少。  相似文献   
47.
挠曲线复位的微分方程解法求梁的位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位移求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积分法和叠加法。积分法的困难是当多个荷载同时作用时,要按控制面分段列弯矩方程,这样,两次积分时带来的积分常数较多,导致依边界条件、连续条件定这些常数时要解多个联立方程,计算繁杂。梁位移求解的叠加法是借用典型荷载下梁已知积分结果来进行对应位置位移的叠加,具体是查转角方程、挠曲线方程表格。从表中知,梁任一位置处的位移方程大多是多次多项式,很难记忆,故离开表格便无法采用。本文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求梁的位移,通过设置比拟梁,使比拟梁的挠曲线复位于原梁,从而建立了相应的微分方程,求解此方程后便可得梁的位移,避开了分段多次积分或查表的弱点。  相似文献   
48.
根据矿物差热曲线特征温度,拟定使用热重差分析岩矿中全碳、结晶水、硫化物硫和二氧化碳等项目的灼烧温度范围,并进行热重差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9.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泌阳凹陷油气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发现在差异抬升过程中,深凹源岩区抬升幅度小,凹陷四周圈闭发育区抬升幅度大,差异抬升运动导致源岩和圈闭之间的势能差急剧增大,从而促使油气大规模沿砂体向圈闭充注,这一过程类似于水泵抽水的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油气泵吸作用和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概念及机理,并以泌阳凹陷为例讨论了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及油气差异泵吸作用对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影响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势能梯度、通道质量和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泌阳凹陷油气分布总体上受成藏运聚系统的控制,在各运聚系统内油气分布受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控制,其中势能梯度、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在每一个大泵(复合泵)内部,通道质量差异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We document strong seismic scattering from around the top of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in all available high resolution explosion seismic profiles from Siberia and North America. This seismic reflectivity from around the 410 km discontinuity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pronounced heterogeneity in the depth interval between 320 and 450 km in the Earth’s mantle. We model the seismic observations by heterogeneity in the form of random seismic scatterers with typical scale lengths of kilometre size (10-40 km by 2-10 km) in a 100-140 km thick depth interval. The observed heterogeneity may be explained by changes in the depths to the α-β-γ spinel transformations caused by an unexpectedly high iron content at the top of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pyroxenes into the garnet mineral majorite probably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reflectivity, mainly below a depth of 400 km, whereas we find it unlikely that the presence of water or partial melt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observed strong seismic reflectivity. Subducted oceanic slabs that equilibrated at the top of the Transition Zone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observed reflectivity. If thi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reflectivity,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young oceanic lithosphere has been subducted under Siberia and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ir geologic evolution. Subducted slabs may have initiated metamorphic reactions in the original mantle r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