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51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284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81.
不同季节海温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季降水异常的典型集合相关降水模式,分析了不同时段和不同区域的海温场与我国夏季(6~8月)降水之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大洋区海温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相联系的印度洋海温的分布特征与季节有关,存在明显的偶极和单极分布形式,这种海温的异常变化对我国夏季纬向或经向雨带有一定的影响,全球特定的海温分布可以作为中国夏季旱涝预报的信号因子。不同季节海温和中国夏季降水在1970年代末都经历了一次突变,说明海温的季节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明显地受到海洋年代际基本态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2.
华南及邻近海域夏季深对流活动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与很好时空完整性的11年(1996—2007年,无2004年)6—8月静止卫星数字红外云图和TBB资料,给出了华南及邻近海域夏季深对流活动气候分布特征,并同文献中给出的雷暴日分布和闪电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及邻近海域夏季深对流活动有5个活跃中心,其月变化特征与大尺度环流背景密切相关。6月华南陆地区域深对流活动较活跃,7、8月南海海域深对流活动较活跃。华南及邻近海域深对流活动具有间歇性发展特征,其周期大约为3~5候,但华南海岸线附近为海陆过渡区域,深对流活动持续比较活跃且间歇性特征不突出;深对流活动旬与候变化特征表明华南陆地区域和南海海域深对流活动呈现反相关变化趋势。深对流活动的日变化特征显示该区域陆地与海洋、山地与盆地的热力差异所导致的海陆风环流与山谷风环流使得华南海岸线附近区域的深对流活动具有午后向陆地传播、午夜后向海洋传播的特征,山地与盆地的深对流活动具有显著的午夜后向盆地传播的特征。深对流活动日变化特征还表明该区域不仅具有一般热对流、海洋深对流和双峰型深对流等多种类型对流活动,且两广海岸线邻近区域具有持续时间长、日变化较不显著的海岸线深对流和其它天气系统触发和维持的深对流。  相似文献   
183.
利用1961-2008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农业气象观测报表中早稻各个发育期的出现时间,从程度和频率两个方面对比分析1961-1996年与1997-2008年两个时段早稻生长季的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1)低温阴雨危害明显减轻;(2) “五月寒”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主要危害北部地区;(3) “龙舟水”危害略有加重,降水集中期后推至6月中旬;(4)≥35℃高温热害加重.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为早稻应对气候变化调整生产布局、培育优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4.
西藏羊卓雍湖流域近45 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军  胡军  唐述君  鲍建华  拉巴 《地理学报》2008,63(11):1160-1168
利用西藏羊卓雍湖流域气象、水文观测站1961-2005 年逐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 料, 分析了近45 年流域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和异常年份, 以及羊湖水位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近45 年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25 oC/10a 的速率显著升高, 增温主要表现在秋、冬季。近25 年, 流域平均降水量除冬季呈减少趋势外, 其他各季节表现为显 著的增加趋势, 增幅为11.4~30.0 mm/10a, 夏季增幅最大; 年降水量以54.2 mm/10a 的速率明显增加。20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 除夏季外, 其他3 季表现为逐年代增温趋势。在夏季, 降水量除80 年代偏少外, 其他3 个年代偏多; 而冬季相反, 80 年代降水偏多, 其他3 个年代偏少。流域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年出现过3 次, 且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末至21 世纪初; 60 年代后期和70 年代初降水多异常年份。自1997 年发电以来, 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流域平均降水量达409.7 mm, 明显高于平衡降水量, 水位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增多、日照减少, 以及气温明显升高、冰雪融水增加是造成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5.
Runoff generation and dynamic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watershed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but the mechanism in large scale is unclear and site-dependent. For this reason, spatial variations of δD and δ18O of river water and their sources within large-area of the Heishui Valley of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in we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wet season. A total 117 river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13 sampling site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principal river course and its tributaries. The results showed no spatial variations of either δD or δ18O values existed among tributary sampling sites A, B, E, F, H and I during the wet season, and significantly spatial variation occurred between tributary sampling sites A, B, E, F, H, I and site K; which indicated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rain entering river water should lead to spatial variation of water isotopes. The hydrograph separ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isotope data of river water, meltwater and rain water samples, showed the contribution of snow and glacier meltwater varied from 63.8% to 92.6%, and that of rain varied from 7.4% to 36.2%; which meant that snow and glacier meltwater was the main supplying water source of baseflow in the Heishui Valley. And the roles of glacier and snow meltwater should be significantly noticed i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is alpine valley at the ri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86.
In the surface wind drift layer with constant momentum flux, two sets of the consistent surface eleva- tion expressions with breaking and occurrence conditions for breaking are deduced from the first in- tegrals of the energy and vortex variations and the kinetic and mathematic breaking criterions, the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urface elevation with wave breaking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Heaviside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 of the sea surface elevation with wave break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small slope sea waves, a triple composite function of real sea waves is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func- tions for the breaking, weak-nonlinear and basic wav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iple composite func- tion and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of basic waves are the expected theoretical model for surface elevation statistics.  相似文献   
187.
不同气象条件下廊坊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5年9月—2008年8月廊坊市区域加密自动站逐时气温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法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对廊坊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廊坊城市热岛强度夜间大于白天,但变化幅度白天大于夜间;在四季不同时段存在“城市冷岛”现象。不同气象条件下,廊坊城市热岛强度及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晴朗无风时城市平均热岛强度最大,平均强度达1.25℃,阴雨气象条件下城市平均热岛强度最小,平均强度仅有0.10℃。  相似文献   
188.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tide-induced Lagrangian Residual Circulations (LRC hereafter), wind-driven LRC, and the coupl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imulated using ECOM, given the Hellerman and Rosenstein global monthly-mean wind stres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de-induced LRC of the harmonic constituent M2 bears an identical pattern in four seasons in the Bohai Sea: the surface one is weak with random directions; however, there exist a southeast current from the Bohai Strait to the Laizhou bay, and a weakly anticlockwise gyre in the south of the Bohai Strait for the bottom layer LRC. The magnitude of bottom layer tide-induced LRC is larger than the surface one, and moreover, it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whole LRC in the Bohai Sea. Unlike the identical structure of the tide-induced LRC, the wind driven LRC varies seasonally under the prevailing monsoon. It forms a distinct gyre under the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s in July and January respectively, but it seems weak and non-directional in April and September.  相似文献   
189.
土壤水作为陆地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物质与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陆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参量.选择黄土高原西部的安家坡流域,采用多点长序列观测方法,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向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小流域土壤水分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与时间的动态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湿度指数结合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大中尺度的土壤水分模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0.
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 II.GCM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类似大气环流模式比较计划(AMIP)的数值模拟,将实际观测的海表水温(SST)资料引入模式进行40多年的数值积分,得到长时间的大气环流模拟结果。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无论是大气中的主要涛动和遥相关型,还是重要大气环流系统都极为清楚地存在着年代际变化特征,包括10~20年准周期振荡和可能的30年以上的准周期振荡;而且上述主要环流系统的形势及其年代际变化大都与实际观测资料所给出的结果相一致。顺便分析中国东部气候的模拟结果,年代际变化特征(包括60年代的气候突变)也很清楚,并同大气环流变化配合十分合理。结果也表明,同研究季节和年际变化一样,大气环流模式(AGCM)数值模拟也是研究大气环流和气候年代际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