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7篇
  免费   1143篇
  国内免费   1274篇
测绘学   3013篇
大气科学   1056篇
地球物理   951篇
地质学   2908篇
海洋学   460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227篇
自然地理   421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589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862篇
  2012年   743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625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656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80-2000年中国耕作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析我国1980年来耕作土壤有机质的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9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两个时段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并对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实测点位(或区域)耕作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在此期间略有增加。其中,华北黄淮海潮土和褐土区、下辽河平原棕壤农业区和长江以南的水稻土区增幅分别达19%(0.24 kg/m2)、14%(0.29 kg/m2)和16%(0.29 kg/m2);相反,云南砖红壤区、东北和内蒙的黑土和黑钙土区有机碳损失,下降幅度分别达27%(1.01 kg/m2)和3%(0.11 kg/m2)。黄土高原的黑垆土和黄绵土区,山西北部的褐土区、新疆西北部的灌耕土区没有明显变化。两时段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带总体一致,但20年间有机碳含量变化与80年代初的初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碳含量在低值区增加与近年来农田轮作、施肥和灌溉面积增加等农作措施的改善有关,而高值区的下降则与耕作时间短、强度大和初始含量高有关。根据现有耕作土壤与未耕作状态的碳损失状况估算,如果能在未来30~50年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使土壤有机碳损失量恢复50%,则华北、西北、华中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分别可能具有约51%、26%、7%、17%和30%的增长空间,指示我国耕作土壤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52.
硬玉是单斜辉石中十分重要的端元组分,是单斜辉石分类的主要基础。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的硬玉组分含量计算式为Jd(%)=[A-2.235]×25.741,其中Jd为硬玉组分百分含量,A为2—Theta角为30°(d=2.97)时峰值的相对强度Ⅰ与半高宽的乘积,其计算误差仅6.32%。  相似文献   
53.
用于数值分类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这里所谓聚类分析包括传统的聚类分析和作者提出的聚类统计检验分析。传统的聚类分析是常用的重要数值分类方法。但是,这个方法由于缺乏显著性检验,在国际上已长期公认是一个在多元统计中并不完整的方法。本文把聚类统计检验分析在其具有显著性检验的优越性上,和传统聚类分析作了对比分析。聚类统计检验分析区分有均匀聚类与中心聚类。前者用(16)作为聚类判据,后者则用(27),并且各用相应的公式(17)-(21)与(2  相似文献   
54.
55.
盐田水体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连云港台北盐场为研究区,介绍了监督分类法和神经网络分类法及其在盐田水体遥感分类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分类法进行遥感影像自动分类,其分类精度高,显示了其在遥感领域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黄海测区空气微生物作了一次测定 ,结果表明空气中海洋性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52 .4 %和 4 7.6 %。陆源性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 .0 %和 6 0 .0 %。陆源性微生物出现机率大于海洋性的。空气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测区平均的海洋性空气细菌、真菌、总菌量及真菌 /总菌 %分别为 592 .6 ,32 9.1 ,92 1 .7CFU·m-3 及 35.4。平均的陆源性空气细菌、真菌、总菌量及真菌 /总菌 %分别为 6 89.1、377.9、1 0 6 7.0CFU·m-3 及 35.7。文章分析了空气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状态。指出测区空气微生物状态反映了海 -气、海 -陆、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7.
Estimation of Land Subsidence Based on Groundwater Flow Model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land subsidence due to withdrawal of groundwater. The proposed method calculates the groundwater seepage in 3-D-condition and calculates the land subsidence one-dimensionally.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n groundwater seepage is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ass conservation law and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 stress. The land subsidence calculation method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following assumptions: (1) displacements occur only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2) in vertical direction the total stresses do not change. The governing equation is solved by numerical method, i.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n spatial discretization an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DM) in time series discretization. In FEM Galerkin method is adopted and in FDM, lumped matrix method is employ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alibrated via analyzing 1-D consolidation problem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erzaghi's 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theory and oedometer tes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onsolidation of a soft layer due to withdrawal of groundwater from an aquifer under it. Moreover, this method is also applied to a field case of land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pumping in a gas production field in Japa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field observe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simulates the field case well.  相似文献   
58.
基于相关矩阵特征向量的目标分解将地物回波复杂的散射过程分解成相互独立的三种单一散射分量:单向散射、双向散射和交叉散射,分别对应各自的目标相关矩阵。目标分解技术降低了散射回波之间的相关性,有利于分析地物散射机理,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对荷兰F levoland地区全极化数据进行分解,经过试验和相关性分析,选用7种数据形成多参数数据组合,对其进行最大似然监督分类,同时进行常规三种极化加相位差的分类和基于复W ishart分布的最大似然分类,逐像元计算混淆矩阵,分析对比三种分类结果的精度,试验表明:相对于常规数据组合分类,基于复W ishart分布的监督分类可以小幅度提高分类精度,而利用目标分解得到多参数组合数据进行分类则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9.
激光雷达技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近十年来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测量手段。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以及美国地质学会(AASG)已经开始讨论建设全美高分辨率激光雷达数据库。我国正处于东部城市化、土地利用巨变、西部无图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地方、企业生产单位迫切需要现实性强、精确度高、比例尺大的地形数据产品。满足这些要求的主要途径是采用激光雷达这一先进的测绘技术。我们建议国家、地方与企业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努力建设我国的激光雷达基础数据库。本文通过Stoker等(2008)介绍的第二届全美激光雷达战略研讨会上论述的激光雷达技术特点、激光雷达数据的科学需求与应用以及商业化运作问题,结合我国目前的激光雷达发展趋势、测绘数据需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科学问题,简析激光雷达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中GIS与工作流的集成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文一体化已成为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基于模型级图文一体化的集成方式基本上解决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GIS图形系统和工作流审批系统的开发相对独立的问题。模型级图文一体化的集成方式代表了GIS与工作流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江苏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中GIS与工作流的集成为实例,研究了该电子政务平台中GIS的体系结构及GIS功能的划分,并从数据集成、用户权限角色集成、功能集成、用户界面集成等四个方面对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图文的一体化。并在模型层次对GIS与工作流的集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