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814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研究是非充分灌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田水、肥利用效率的基础.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肥料因子构造了水肥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同时构造了作物水肥生产函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北京地区冬小麦田间试验资料对以上2个模型进行了分析,表明以上模型均可用于描述水分、肥料等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可对作物产量进行预测,且模型都具备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2.
北印度洋季风研究的经典地区是上升流活跃的阿拉伯海和索马里海盆,孟加拉湾地区季风强弱的变化则是以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值反映的淡水输入量大小来指示的.文章通过对孟加拉湾的MD77181岩芯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对比东经90°海岭的MD81349岩芯的同类分析结果,发现孟加拉湾地区在深海氧同位素2、3期出现上升流生物种丰度上升、表层水古生产力升高、表层水温度下降、温跃层变浅、盐度增加等指示存在上升流活动的现象,说明当时该区东北冬季风增强.特别的是间冰段深海氧同位素3期各古环境的代用指标都形成记录上最突出的峰值,且在同期背景值上叠加着强烈的波动,认为此现象应是印度季风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强盛期的相互转换、水体的垂直循环运动等环境信号和控制机制在该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993.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建平  高素华 《气象学报》2003,61(4):501-506
文中通过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冬小麦叶片气孔形态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干旱使气孔密度增加,上表皮的密度大于下表皮;气孔开张度随土壤湿度下降而变小;气孔导度与土壤湿度呈指数相关,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呈指数减少。随土壤湿度的改变小麦的生理过程也发生改变,蒸腾速率随土壤湿度下降呈指数减小。并研究了土壤干旱对叶绿素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与脯氨酸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小麦土蝗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夏季温度对小麦土蝗发生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夏季降水。建立小麦土蝗发生程度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995.
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特征与我国区域气候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林振敏  施能 《气象科技》2004,32(5):333-337342
计算了1951/1952~2002/2003年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强度指数,研究了它们的长期变化和近期特征,指出近10年来WA型的负趋势,PNA型的正趋势还在持续并有所加强。它们的强度突变分别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WA型1984年由强转弱)及70年代中(PNA型1976年由弱转强)。还指出,近10年来,亚洲(亚欧)地区的纬向环流强度继续在加强,经向环流强度继续在减弱,大气环流及遥相关型强度的这种变化是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江苏地区极端气温振动型态的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对江苏地区冬夏季逐日极端气温变化的振动模态(分布型)及其长期演变的时空特征进行气候统计诊断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结果表明,我省夏季6~7月(梅雨前后)由于副热带高压不断向北挺进的环流型及其汛期特点的影响,对应的逐日最高温度变化特征即有所反映,冬季同样也受其环流及天气特点的影响,所以,冬夏季逐日高低温波动型各有不同的特点。而所揭示的(以上海为例)冬夏逐日气温振动模态的年际变率特征,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97.
山东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及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群  周发琇 《山东气象》2004,24(4):9-12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山东省43年(1961—2003年)冬季气温变化,结果表明,第1模态几乎反映了整个温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冬季气温年际变化明显,增温显著;采用NCEP/NCAR月平均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1961—2003年),分析表明,冷、暖冬大气环流差异明显,冷冬年500hPa高度距平场呈北高南低的特征,西伯利亚高压加强,东亚大槽偏西加深,亚洲地区维持稳定的经向环流,利于冷空气南下,易造成冷冬;暖冬年呈相反特征。  相似文献   
998.
秋季黑潮海温与东亚冬季风的相关联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秋季黑潮区域海表温度异常与东亚冬季风以及我国冬季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黑潮区域海温与东亚冬季风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秋季黑潮区域海温偏高时,当年的东亚冬季风指数也偏高,即东亚冬季风偏强;反之,则当秋季黑潮区域海温偏低时,当年的东亚冬季风指数也偏低,即东亚冬季风偏弱;秋季黑潮海温升高,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气温上升,其他地区冬季气温降低,华南地区降温幅度最大。江淮流域及华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9.
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背景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1961-2000年江苏省60个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江苏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的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和SST异常的背景场特征;最后,初步探讨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异常与全球气温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1)江苏冬季气温异常表现出整体偏冷或偏暖的趋势;(2)近40a,江苏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1—1985年为偏冷期,而1986—1999年为偏暖期;(3)江苏冬季冷、暖期的大气环流、SSTA背景场存在显著的差异;东亚冬季风及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异常与SSTA的年代际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在年代际尺度上,江苏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与全球气温的异常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异常升温与全球气温的明显增暖是同步的,可以认为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主要体现为对全球增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00.
早、中更新世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快速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黄土堆积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和磁化率测量,以黄土-古土壤中的粗颗粒组分,即>30μm颗粒的百分含量作为冬季风强度代用指标,根据一个独立的时间标尺,发现在145~165、240~280、320~350、390~440、600~640、860~890、900~930和1330~1400kaB.P.东亚冬季风强度存在千年尺度快速变化的特征,冬季风加强事件的持续时间在1.4~7.2ka之间,变化幅度也不相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古气候变化存在1.89~4.0ka之间的周期,由于时间标尺的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这里没有把冬季风强度变化与北大西洋沉积物记录的古气候事件进行对比,但是,实验结果证明在早、中更新世的某些阶段东亚冬季风强度存在快速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