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844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通过对邢台及邻区永年台应力的计算和对余震、余震频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邢台强烈地震发生后,震中区应力稍小于外区应力;应力的变化和余震频度、强余震关系较明显.  相似文献   
72.
回顾了由构造分段求震级的方法的发展及特点,介绍了由构造分段过渡到震级的两种定量方法,并就“方法” 中的有关问题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73.
地震序列类型判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4.
75.
从1990年2月10日江苏省常熟--太仓5.1级地震发生后的地震谣言着手,剖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和消除群众恐震心理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6.
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厘定了清江下游主要活动断层的现今几何轨迹结构,并从几何形态、结构特性和现今活动性三方面对其进行自然段划分;进而利用分形分维分析,估算活动断层不同区段轨迹结构的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每一个断层段具有一个特征性的分维值,轨迹结构越复杂,分维值越高,现今活动性越强;其中,仙女山断层带中段分维值最高, D= 1257,而松园坪断层北段最低, D= 1018。结合地震活动分析发现:仙女山断层带是清江下游现今活动最强的活动断裂;仙女山断层带的中小地震活动,具有间歇式 分段振荡迁移的特性;时间上地震活动期为1~5a,相对平静期为10a 左右;空间上地震活动从南段开始,振荡迁移到北段,然后又向中段迁移,目前地震活动似乎正在向中南段边界迁移;并且,中南段断裂轨迹结构比北段复杂,分维值也高,地震活动强度相对较大,因此,未来仙女山断层带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 Ms= 50 级左右)将主要集中于中南段,而不是北段。  相似文献   
77.
以岩石蠕变实验为基础, 利用同一地震的余震序列和震后形变的资料来估算震源附近的地壳黏度. 首先进行了3类岩石9块样品在恒定压力下的蠕变实验, 直接得到了岩石的蠕变曲线. 反演结果认为用标准线性体模型来表示地球介质的黏弹性较好, 它在短时间内, 表现出明显的弹性性质;而在较长时间内, 表现出明显的的流变特性. 然后计算和分析了标准线性体模型的元件模量μ2与整体模量以及μ2与真实地球介质模量μ的数值关系. 在得出μ2=25 μ的基础上, 处理了青海共和地震后的余震序列, 得到累计应变释放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结合实验结果来估算该区的地壳介质黏度. 对同一地震之后测量得到的垂直形变资料, 也结合实验结果分别用开尔文模型反演、形变差值和黏弹位错理论等三种方法进行了计算, 也得出了弛豫时间和地球介质的黏度, 不同的资料和计算方法一致得出青海共和地区在震源深度32 km附近的地壳介质黏度为1019 Pa∙s, 与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结果为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ArcObjects处理空间数据的相关层次结构,在动态分段思想的基础上设计了公路分段数据存储结构,提出了公路分段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方法,并对数据合并方法进行了改进,最后设计出了数据生产过程模型和相应的数据生产软件。  相似文献   
79.
Based on data of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5.0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70 to 2004,for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 and different rupture modes of the main shoc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 R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main shock M0 has been studied statistically.Considering the rupture mode of the mainshock,we give the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R and M0 under 95%confidence level for differentsequence types.Qualitatively,lgR,the logarithm of 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theM0,but the data distribution is dispersed.Viewing from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 and M0is very weak for isolated earthquake type(IET)sequence,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60 km;For main-shock-aftershock type(MAT),lgR 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M0;For multiple main shock type(MMT),the core-lation between lgR and M0 is not very obvious when M0≤6.2 and 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70 km,whileit shows a linear correlation when M0≥6.3.The statistic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occupational ratios of differentsequence types for strike-slip and oblique slip are almost the same.But for dip-slip(mostly are thrust mechanisms),the ratio of MA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ET and MMT.Comparing with previous results,it indicates that,when M0is large enough,R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M0 and there is almost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rupture mode of themain shock.  相似文献   
80.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w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EPA) generated by main shocks and their strong aftershocks of 21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7 occurred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offing of China during 1966~2002. The result shows that EPA of strong aftershocks usually exceed that of main shock for 76.2% earthquake sequences and EPA of more than 50% strong aftershocks are greatly lar-ger than that of main shocks in large area,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damage produced by strong aftershock into account in the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nd the seismic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