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2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12篇
地质学   865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45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本文在调研我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红层与砂岩型铀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沉积相和红化成因为基础的红层分类:把内陆盆地中的红层分为陆解阶段形成的冲积平原红层和浅湖红层;成岩后生阶段形成的河流冲积红层、三角洲红层和沙漠红层;以及表生风化阶段形成的溅泼红(次生红层)等6类红层。并依据这6类红层的特征、产出构造环境,以及含矿主岩到各类红层的Eh、pH、Th/U、Fc~(3+)/Fc~(2+)、Sr/Ba等地化特征值的变化,确定了它们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即陆解阶段岩石红化时为开放环境,活性铀易于流失,对成矿不利;而成岩后生阶段,岩石红化时的环境为封闭系统,对成矿有利,能形成铀矿床。  相似文献   
93.
94.
哈纳斯湖地区的地貌与湖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敏 《冰川冻土》1993,15(4):559-565
哈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深处,最大水深188.5m,平均水深122.1m。横断面具典型的箱形形态,在其底部存在现代活动地堑。湖盆的成因是强烈的构造断陷加上山谷冰川的创蚀及终碛垄的堰塞。随着终绩垄被出流下切,湖泊面积变小。  相似文献   
95.
鄱阳湖水面蒸发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闵骞 《水文》1994,(6):35-42
鄱阳湖水面蒸发规律初探闵骞(江西省鄱阳湖水文气象实验站)一、前言水面蒸发是湖泊与水库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为给鄱阳湖水资源研究及鄱阳湖的开发和整治提供可靠的湖面蒸发资料,于1979年在鄱阳湖北侧的都昌县城郊建立了都昌...  相似文献   
96.
哥德堡事件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记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作者1991─1992年在江苏省高淳县固城湖沉积物岩芯中所取得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结果揭示出两个反极性事件,其中位于12.5m左右深度、年龄为10307—9727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可能是哥德堡事件(12000aB.P.前后)在该沉积物中的记录,其年龄上的差异可能是因测年误差所致;另一位于5.5m左右深度、年龄为7085—7005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在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资料中尚无相应年龄的反极性事件可以与之对比,只有朱日祥等在北京房山地区泥炭层中所揭示出的一个年龄为4980─4770aB.P.的反极性漂移与之接近,但两者是否为同一事件的反映,甚或该事件本身是否真实存在,目前都还不能肯定,有待今后进一步工作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7.
可可西里地区乌兰乌拉湖湖泊环境变迁及古人类活动遗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及在乌兰乌拉湖所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的综合研究,认为乌兰乌拉湖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湖泊环境发生了由湿润(3×104aB.P.以前)──温暖(2×104aB.P.前后)──干暖(1×104aB.P.以前)──冷干(1×104aB.P.以来)的变化,湖水也产生了多次进退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古人类活动也发生了迁徒变化。  相似文献   
98.
王先彬 《第四纪研究》1995,15(4):310-315
陆相生油理论的发展和勘探实践的突破,使中国摆脱了贫油的困境。本世纪30—40年代,中国诸多的学者相继提出了陆相沉积层生油的见解。50年代后期,侯德封教授提出内陆深湖坳陷盆地和长期坳陷有利于生油的论述。从西北地区总结出来的陆相生油理论,有益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石油地质勘探。侯德封教授深刻关注到天然核过程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三十多年来该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显示了侯德封教授提出“核子地质学”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
气候变化对内陆湖泊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秦伯强 《地理科学》1993,13(3):212-219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