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479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489篇
地质学   1115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Fracture structure,so-called in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appearance that neighbouring parts of a geological body, under the actien of tectonic stress, get into separating along breaking faces, that is, the macroscopic fracture structure of fault, joint and cleavage used in general sense in the structural geology, The fracture structure is expounded in the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The mechanism of its extension, (2) The form and character of its extension and (3) Distinguishing the tendency of its extension. Under theaction of later tectonic stress, Stress concentration will take place at the ending parts of earlier exis fracture, so the fracture here will extend and stretch outwar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rupture in mechanics. In general circumstance the later extended fracture differs from the earlier existed fracture in direction and presents zigzaged spread pattern. Discriminating the difference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its formation are very important in reality for studying thoroughly the characterestics of fracture and reinstating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相似文献   
992.
993.
利用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法对由海洋细菌FE92-8分泌的纤维蛋白溶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得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单一区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分子量为12.6kD,等电点为7.45,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得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0,在37℃,pH为8.0的情况下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温度起来50℃热稳定性较差,在碱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在酸性环境中稳定性强,阴性平板和阳性平板对比实验发现,该酶只有纤溶活性而无激酶活性,体外实验发现,该酶具有快速溶解血栓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南海中部海山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海底的海山和海丘是南海成过程中的产物,如何理解它们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如何构建南海的形成演化机制。通过重力异常场计算、地质剖面模型拟合的方法分析指出南海海山有年轻的大洋玄武岩海山,也有包含了大陆玄武岩的“双性”海山。  相似文献   
995.
微生物壳聚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甲壳素是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动物中的生物多聚物,每年生成量近100亿吨,储量仅次于纤维素。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产物,在工业、农业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但由于水溶性差,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发现壳聚糖降解产物即甲壳低聚糖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因而筛选产几丁质酶、壳聚糖酶微生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概括提出了海洋沉积物工程地质性质的十大特性:1.高的灵敏性;2.高的孔隙比;3.高的触变性;4.高的蠕变性;5.高的液化性;6.高的含水性;7.高的压缩性;8.变异性;9.低渗透性;10.低的强度。在总结和对比不同成因类型沉积物的基础上,提出海洋沉积物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了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并提出了这些特性的特点和参数指标,这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是很必要的,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界面热力学理论方面证明了海上溢油分散剂主要是通过降低溢油与海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减少分散过程所需要的自由能以使溢油的分散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浮标站(44008)2003年1~3月的资料,通过COARE算法(版本2.6b),比较了O02和TY01这两种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的参数化方案。通过对摩擦速度、拖曳系数、海面粗糙度及风应力等物理因子的计算得出:在粗糙的海面上,TY01和O02两种参数化方案的计算结果是比较一致的。在考虑浪的信息方面,TY01和O02都是很好的参数化方案.它们都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风速条件,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海洋及湖泊。但是这两种方案在处理幼波时存在不连续的缺点。并且,对于风速较小的光滑海面,尽管它们计算的结果较一致,但是仍然存在偏差。据此,本文的结果对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如何正确使用上述两种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可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k-传递阵是传递阵的推广 ,文献已给出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是这 1工作的继续 ,重点讨论了 k-传递阵的某些性质和应用 ,所得结果在模糊矩阵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大洋和大陆边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分布在 (45 0± 15 0 )℃等温面内 ,并且随着加载时岩石圈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大洋岩石圈的挠曲刚度强烈地依赖岩石圈的热结构。一些海隆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降低 ,可能是岩石圈经历过热活化 ,岩石圈热年龄降低的结果。大西洋一些群岛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小于理论值 ,则反映了岩石圈结构的不同。在海沟 ,板块的挠曲也是影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因素 ,它降低了岩石圈的强度。在被动大陆边缘海陆岩石圈交界处 ,向陆的方向 ,岩石圈弹性厚度比同年龄的大陆或大洋岩石圈的小 ,表明强度明显降低 ;向大洋方向 ,岩石圈的弹性厚度与正常的大洋岩石圈弹性厚度吻合。在活动大陆边缘的挠曲前陆盆地和造山带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变化较大 ,部分地区受先前的岩石圈低强度影响 ,而表现出岩石圈强度的弱化。同时 ,这种方法还广泛地用于大洋中脊岩浆侵位、地幔流动、南太平洋超级海隆的动力学机制、大陆边缘的变形和构造演化、新生岩石圈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