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4篇
  免费   3716篇
  国内免费   3868篇
测绘学   1385篇
大气科学   1560篇
地球物理   5344篇
地质学   8787篇
海洋学   2562篇
天文学   332篇
综合类   1115篇
自然地理   1833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548篇
  2022年   627篇
  2021年   718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575篇
  2017年   560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1036篇
  2013年   765篇
  2012年   1010篇
  2011年   984篇
  2010年   1011篇
  2009年   915篇
  2008年   951篇
  2007年   861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855篇
  2004年   758篇
  2003年   814篇
  2002年   795篇
  2001年   768篇
  2000年   596篇
  1999年   476篇
  1998年   528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449篇
  1995年   395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338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14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采用Haskell矩阵及改进的Delta矩阵分解形式的快速算法,通过调整介质模型,计算综合地震图,并与深源远震记录波形对比,获得了海城和唐山区域介质结构参数。从介质结构角度,对两震区的发震背景进行了讨论,指出:两区域深部介质层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起伏,可能是应力场易集聚区大震发生的背景条件之一;而两区域在介质起伏部位,各层内速度等细节上的差异,又可能是两大震发震方式不同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人工爆破地震资料,在频率域中,用波组频谱比方法计算了福州地区的Q结构,结果发现:该区中地壳低速层Q值明显偏低,仅为40——80,且存在横向变化,地壳上部和下部Q均为200左右;福州盆地与永泰——梧桐地段地壳平均Q也明显偏低,且福州盆地中部Q仅120—150,为全区最低值,低Q区与温泉分布和断裂位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综述(上)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相似文献   
996.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综述(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根据熔体聚合模型和正规溶液模型,建立了非平衡条件下,在二组分硅酸盐熔体固结过程中的非平衡非理想界面反应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上式进行数值模拟表明,当W/RT<-2时,有三重态,并通过建立界面状态(组成)的质量守恒方程,合理地说明了硅酸盐固溶体矿物韵律结构形成的可能机理之一,寻找界面反应三重态是研究固溶体矿物韵律结构的一条相当普遍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8.
王方国 《矿物岩石》1990,10(1):61-69,T004
本文对川滇地区某纯橄榄岩体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岩体的岩石新鲜,几乎没有蛇纹石化。岩体具层状构造,岩石中发育扭折带、巨晶、碎斑、等粒镶嵌结构、板块镶嵌结构等特殊的地幔岩结构构造。此外,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了都表明该纯橄榄岩体属于蛇绿岩层序中堆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9.
川西北龙门山—邛崃山地壳—上地幔的结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以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讨论川西北龙门山—邛崃山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构造特征。区内地壳分上、中、下三层。岩石圈西厚东薄。首次发现存在壳内低速—低阻层,推断由糜棱岩化花岗质层所引起,是区内主滑脱面。其上构造岩席,在断面上呈西厚东薄的“楔形”。提出彭灌杂岩属中地壳组分,由西北向东南逆冲达50余km。在区内西部,纵向上存在相互直交的“立交桥式”构造。在映秀断裂带东南侧,显示爆炸地震纵波三角形异常和大地电磁测深高阻异常,它们似由川中克拉通西北部前寒武纪岩浆杂岩所引起,对川西北高原隆升起了砥柱作用。 根据波速度、电性资料,结合区域地质、重磁和天然地震等特征,可将区内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最后简述该区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000.
闽南软土的成因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原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成、演化的观点,将闽南软土划分为七种成因类型。以此为线索,系统研究了各类软土的地质特征、物质组成、结构特点和物理力学性质,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闽南软土的利用与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