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5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鲸鲨的警示     
吉红 《海洋世界》2005,(9):22-22
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体长最长可达到20米,常见的也有8米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海中巨无霸。它巨大的蓝灰色身体两侧有显著的皮嵴、黄色的斑点和横纹,尾鳍上半叶向上面翘着。鲸鲨个头虽大,嘴也大,但是脾气却是很温和的,吃东西时只是通过海绵状的鳃滤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62.
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外轮压舱水生物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东南沿海港口的17艘外来船舶(含8条集装箱船和9条散货船)作为监测对象,进行压舱水浮游植物及动物的物种鉴定和丰度测定,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出分属于7个浮游植物门类和5个动物门类的309种外来压舱水生物(包括60种赤潮生物).外轮压舱水生物的分布及生存状态与水样的水龄和盐度相关.船舶压舱水排放是大家熟知...  相似文献   
63.
印度洋浮游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太平洋和大西洋相比,印度洋有独特的季风和洋流系统和由此驱动的浮游生物分布及生产规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印度洋的变暖趋势比太平洋和大西洋更为显著,是研究变暖对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影响的热点海区之一.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评述印度洋浮游生态系统的现状、特点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包括印度洋的浮游生物地理分布、南北印度洋浮游生态系...  相似文献   
64.
原位观测技术在生物海洋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从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的生理生态响应和宏观的生态过程及其变动机制等方向的研究中得到迅速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对海洋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不同时空尺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包括原位光学检测技术、水下显微摄像与自动化鉴定技术、水下流式细胞技术、分子生物传感器等新型原位观测技术,拓宽了各类型观测平台的研究对象范围.重点阐述生物海洋学原位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实例及其在立体海洋观测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微型异养鞭毛虫(HNF)是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的重要摄食者,通过摄食作用对后者的种类(或类群)组成、粒径分布、数量结构和营养价值等属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与HNF的摄食选择性有直接关系。对HNF摄食选择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HNF在海洋微食物环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就国际上已开展的HNF摄食选择性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和总结了影响HNF选择性摄食的关键因素,如食物大小、游动性、营养价值及食物细胞表面的生化结构特征等,并重点介绍了HNF摄食选择性形成的主要机制以及HNF的选择性摄食在调节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夏季南黄海主要环境因子对微微型浮游生物分布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 获取南黄海夏季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数据, 分析了其组成和分布规律, 并探讨了主要的影响因子。2011年夏季, 聚球藻、微微型真核藻、异养细菌在整个调查海区的平均丰度分别在1×104、1×103、1×106 cells/mL数量级上。在全调查海区, 聚球藻和微微型真核藻受温度和光照的限制明显, 主要集中分布在温跃层及其以上水层;而营养盐的限制较小, 它们的影响只有在沿岸流影响明显的西部海区才能较为明显的体现出来。结果表明在该海域浓度较高的营养盐能够促进微微型浮游生物的生长, 但不是其限制因素;异养细菌受环境因子限制较小, 即使在深海也保持着较高的丰度。  相似文献   
67.
三道河水库浮游生物现状及其鱼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90年对三道河水库浮游生物现存量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凋查结果。经初步鉴定,该水库浮蝣植物有8门39属,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占总属数的49%,其次为蓝藻和硅藻;浮游动物为37属,其中原生动物12属,轮虫13属,枝角类7属,桡足类5属。经测算,三道河水库1990年4—10月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1139ind./L和2.085mg/L,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则分别为1253ind./L和1.327mg/L。浮游植物初级毛生产量平均为3.950g O_2/m~2·d。根据估算,该水库鲢鳙鱼产力为15×10~4kg左右。  相似文献   
68.
不同养殖类型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谷孝鸿 《湖泊科学》1994,6(3):276-282
1988年在山东省禹城县渍涝洼地中选择四口鱼塘以不同放养类型进行试验,4—10月测定其浮游生物数量、生物量的变化。根据浮游生物各主要大类(如原生动物、轮虫以及蓝藻、绿藻、硅藻、隐藻和裸藻等)的变化,分析不同养殖类型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稳定性和同步性,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特别是生物营养物质的变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指出,肥水性鱼类在养殖池塘中因搭配比例的差异而导致池塘中浮游生物变化。  相似文献   
69.
K-T边界可以提供极有价值的生物灭绝事件的证据,但是关于生物消失的强度、速度和选择性仍然存在争论,这些争论的焦点一般是化石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取样的偏差和再造作用的影响。有证据说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化石群分布区的选择性,并且这个事件好像对于食物链中依赖初级生产力的生物优先淘汰。食物链中以碎屑为食的动物以及耐饥饿的种群最有可能生存下来。在初级生产者中,陆地植物和海洋钙质超微浮游生物都遭到了灭绝,但硅藻属和沟鞭藻类浮游植物却有很高的生存比例,这可能是底栖和非浮游生物的包囊或孢子休眠期所致。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