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长江河口浮泥形成机理及变化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76年以来,在长江河口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活动的河道进行了20余次现场观测,本文在现场观测资料基础上,确认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中值粒径在8-11.5um,小于2um的粘土占28.18%-36.39%,长江河口浮泥是悬沙在盐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于近义廾风暴潮再悬浮泥沙形成的高浓度浑水层,在成因类型上分为憩流浮泥,盐水楔浮泥和风暴潮浮泥,第1种在涨或落潮转流期低流时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范围广,若三者相遇,则浮泥厚度和范围最大,浮泥具有枯季,大小潮秽暴周期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河道多的浮泥层,浮泥层的变化与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有良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2.
长江河口有机质含量丰富,盐度变化较大,因此研究长江河口以细颗粒泥沙为主的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絮凝有助于了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通过实验研究盐度和腐殖酸共同作用对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浊度变化影响的过程,从浊度相对变化率、絮团粒径和电位变化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其絮凝机理,并且对絮凝体进行了红外和电镜分析,探讨了絮凝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随着盐度增大细颗粒泥沙浊度相对变化率逐渐增大,粒径增大,而电位绝对值变小;(2)随着腐殖酸浓度增大细颗粒泥沙浊度相对变化率先略有升高后迅速降低,粒径增大,电位绝对值增大;(3)微观结构的分析表明腐殖酸是以腐殖酸盐的形式包覆在泥沙表面,同时也验证了河口中C-P-OM(C代表黏土,P代表阳离子,OM代表有机化合物)的泥沙絮凝模式.  相似文献   
43.
1 IntroductionMicrobial flocculant (MBF) is one of the natural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is producedby some microorganisms and has a high flocculationfunction ( Cheng Wen et al., 2003). It has beencalled“the third-generation flocculant”beca…  相似文献   
44.
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中上段红灰韵律层中的环境信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环境磁学、沉积学、遗迹化石学与地球化学对牛38井厘米级红灰韵律层的综合研究发现红层中具明显的胶体凝聚现象,其磁化率值、总铁与游离铁含量较高,层内生物扰动作用相对较强,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化学沉积是控制韵律旋回的主因,底栖生物的潜穴活动促进了沉积界面处微化学环境的变化。经频谱分析等时序分析法的估算可知该红灰韵律层是受十年级与百年级主周期的控制,可能与太阳黑子或太阳磁场活动等天文周期有关。虽然此类天文周期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能力也许不强,但由于化学沉积对气候变化反应灵敏,而且可能当时湖水化学环境正处于胶体沉积的临界值附近,因而水体化学性质稍有偏离即可导致韵律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5.
C/B法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普遍采用的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法沟法、SBR法及AB法等。这些工艺虽然运行稳定,达到可靠,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鉴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有限,提出必须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低成本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阐述了C/B法的C段和B段污水处理技术,指出由于该技术是化学强化处理技术与生物滤池技术的有机结合,综合了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具有可分阶段实施、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占地少、有效去除磷、氨、氮等优点。  相似文献   
46.
风浪扰动引起湖泊磷形态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一次完整的大风浪过程(包括风浪扰动及扰动后的静风期)水体中各形态磷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室内模拟风浪扰动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大风浪扰动初期水体中悬浮物(SS)、总磷(TP)、颗粒态磷(PP)和溶解性总磷(DTP)的浓度大幅增加,扰动持续半天后水体SS、TP、PP的浓度均达到最大值,扰动停止后,至少需要10d时间水体中SS、TP、PP的浓度才能回复到扰动前水平;扰动期间水体DTP浓度居于高值,但风浪停止后立即降低;整个风浪过程水体中溶解性反应磷(SRP)浓度变化不大。试验表明,扰动初期沉积物中Fe、Mn结合态磷能快速释放到水体中,但随着扰动的持续,水体复氧,释放到水体中的溶解性活性磷又能与Fe、Mn结合随悬浮物沉降到水底。扰动期间及随后静置1d时间内,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中值粒径连续下降,意味着悬浮颗粒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水体静置较长时间后,扰动引起的悬浮物几乎全部沉降,絮凝等作用导致水体颗粒物粒度增大。本研究说明虽然大风浪扰动初期能引起浅水湖泊中颗粒态和溶解态营养盐浓度的迅速提高,能够为水华蓝藻的快速生长提供大量可直接利用或酶解的营养盐,但随着风浪扰动的持续,由于水体复氧、水中颗粒物粒度不断细化、颗粒物中的有机成分比例不断增高等,悬浮颗粒物对活性磷的吸附能力也相应提高,两种作用相互削减使得风浪扰动后期水体活性磷浓度的增幅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7.
针对亚硫酸盐制浆造纸废液中段水可生化降解CODB与不可生化降解CODNB各半的水质特点,采用二级好氧悬浮生物填料浮动床处理及物化絮凝处理的工艺试验,取得了有关试验数据;并根据COD容积负荷与出水残留COD的关系,探讨了利用酶反应动力学曲线预测试验稳定运行状态下出水CODB值。结果表明:利用生化—絮凝两处理技术的优势互补,可使最终排水COD与BOD同时达到国家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8.
以碱式氯化铝和硫酸亚铁并用,处理实验室废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最佳条件是每升废水中FeSO4和Al(OH)2Cl分别为30mg和10mg,废水中的PH为5-9,搅拌时间为15分钟,澄清时间为1小时。该法对处理耗氧量COD^①有显著效果,经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因此这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李效生 《安徽地质》2015,(2):129-131
在厚第四纪地层中进行勘探施工,最常见且最难以处理的孔内事故钻具下钻受阻,导致经常出现岔孔等孔内事故,对钻探施工影响很大。本文运用现代钻探理论,结合现场事故处理经验等资料,分析论证了在钻进和停钻时地层、泥浆和钻具等因素对钻孔孔径的影响,并对此问题的处理了探讨。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三氯化铁对小球藻絮凝采收效果的影响,并优化采收工艺条件。【方法】分析FeCl3浓度、小球藻初始浓度和絮凝时间对小球藻采收效率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利用FeCl3采收小球藻的工艺参数。【结果】单因素实验表明,FeCl3质量浓度为0.6 g/L、小球藻初始质量浓度为0.42 g/L和絮凝时间为30 min时,小球藻的采收效率最高。响应面法分析表明,小球藻初始浓度对小球藻采收率有显著影响(P<0.05);影响采收效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小球藻初始浓度>FeCl3浓度>絮凝时间;FeCl3浓度和小球藻初始浓度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的采收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FeCl3浓度二次项对小球藻的采收效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利用FeCl3采收小球藻的最佳工艺条件:小球藻初始质量浓度为0.55 g/L,FeCl3质量浓度为0.6 g/L,絮凝时间为38 min,此时的采收效率为(98.6±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