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907篇
大气科学   366篇
地球物理   795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LR新星历及其在卫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卫星激光测距(SLR)中所采用的IRV星历已经使用了近20年,近几年来随着对高轨卫星的测距和卫星白天测距的开展以及考虑到今后激光测距技术的发展,需要对SLR所采用的星历进行改进,以适应SLR发展的需求。从2006年8月起国际激光测距网(ILRS)将使用一种新的可用于多种目标测距的星历——CPF星历,该星历不仅可用于人造卫星的激光测距,而且还可用于月球及其转发器等目标的激光测距。该文介绍了这种SLR新星历和应用它进行卫星位置台站预报的情况,分析了其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92.
在1985年至1988年间,用佘山40cm天体照相仪进行了射电星观测,得出31颗射电星在FK5系统中的位置和自行,并将所得的自行值和PPM及CAMC星表中的相应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形态特征的目标匹配是地图空间认知、地表位置自动感知等领域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不同数据源的遥感影像提取的同一个空间目标在空间尺度和局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形态匹配算法难以获得较高的匹配精度。本文以等角边界距离编码及相似性算法为核心,提出了面向遥感影像的面状图斑匹配方法。① 从面目标的质心以10°为间隔,顺时针方向从质心向外引36条射线,获取面目标的边缘点,形成等角边界距离编码;② 提出了与该编码相适应的几个综合形态指标,包括自相似度、圆形度、形态复杂度和质心偏移度,并建立了面状图斑相似度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近邻目标的形态相似度,构建了遥感影像面状图斑匹配算法;③ 从不同数据源的在线遥感影像上提取中国西部湖泊与全球湖泊,开展面状图斑匹配实验。通过实验,发现本文的面状图斑相似度算法相对于按距离采样的相似度算法,召回率提升了13.8%;在添加近邻目标相似度约束的基础上,面状图斑匹配精度达到90%以上。通过算法适应性分析,发现该算法在一定的投影变形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匹配精度;如果空间目标及其邻域目标的总体形态和分布接近,不同空间尺度的匹配精度保持在80%以上。本文的研究为地图空间认知、地表位置机器自动感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场地基本周期是表征场地动力特性最基本的指标,也是评价场地条件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计算场地基本周期的四种方法——子层周期求和法(规范法)、子层周期贡献系数法、简化Rayleigh法以及逐层单自由度法。收集并筛选了国内605组钻孔深度达到工程基岩的剪切波速剖面资料,其中:Ⅰ类场地10个;Ⅱ类场地300个;Ⅲ类场地249个;Ⅳ类场地46个。以传递函数法结果为标准,对上述四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就不同方法的偏差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其统计结果,并剖析了各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场地的适宜性。主要结论:(1)我国规范所采用的子层周期求和法虽然在工程中方便使用,但计算结果普遍存在显著偏差,其偏差的平均值大于20%,最大偏差甚至接近50%。(2)简化Rayleigh法和逐层单自由度法相较于规范法计算精度均有大幅提高,二者偏差在5%以内的工况数占比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3)子层周期贡献系数法采用了加权累加的计算方式,继承了规范法便于操作的优点,并且计算精度为本文所选四种方法中最高,其最大偏差不超过10%,偏差在5%以内的工况数占比达到85%,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严重改变了黄河水文情势和生态径流,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长期规划意义重大。本文对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13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进行偏差订正,驱动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应用流量历时曲线方法分析SSP1-2.6、SSP2-4.5、SSP5-8.5情景下2026年至21世纪末年、季节尺度的花园口生态径流变化。结果表明:订正能明显降低降水、气温模拟偏差;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1986-2010年花园口生态径流;2026-2100年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低排放情景增速慢,高排放情景增速快;气候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库调控、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对生态径流的负面影响,SSP5-8.5情景缓解程度最高,冬季缓解程度最高,夏、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996.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为了充分提高抗滑桩的加固效果,其优化布置位置选择尤为重要。论文在滑坡应力水平分析基础上,以典型库岸滑坡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带应力水平分布特征确定抗滑桩加固位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滑坡体内高应力水平区域与坡体位移较大的区域、塑性区的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应力水平分布规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滑坡的破坏类型;(2)通过12个位置抗滑桩的加固效果对比发现,抗滑桩布置在滑带应力水平较高的区域时,可以有效改善坡体内的塑性区,提高滑坡体的安全系数,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3)与基于变形场分布和塑性区分布等方法确定抗滑桩优化加固位置的方法相比,基于滑带应力水平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定量地确定滑坡的优化加固位置,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抗滑桩加固效果。相关分析思路和研究结果可为抗滑桩加固位置优化分析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泛在测绘的发展为实时动态采集交通系统状态信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形式。本文在分析泛在测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平均行车速度与交通量的估计、交通热点的实时获取,以及交通诱导服务几个方面研究了泛在测绘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典型化应用。研究表明,泛在测绘的发展能为解决城市交通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8.
方敏  霍亮  宋磊  鲍鹏  王锐  田军 《测绘通报》2018,(3):66-70
同名要素匹配是空间数据集成、更新和融合的关键技术。针对要素匹配中不同尺度数据构成差异但拓扑结构相似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相似度的线要素匹配方法。该方法以线要素节点为主要特征,选取了方向、距离等相似性度量指标,并构建了拓扑、方向和距离三类约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拓扑关系和空间位置的匹配模型,实现了线要素特征点的相似性匹配。采用大规模道路网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有效解决复杂线要素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吴富梅  魏子卿  刘光明 《测绘学报》2018,47(10):1295-1300
确定局部高程基准相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是统一全球高程基准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大港验潮站坐标直接确定我国高程基准的垂直偏差。首先给出通过大港验潮站坐标确定我国高程基准垂直偏差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测定大港验潮站平均海面坐标的方法及过程,接下来通过EGM2008和EIGEN-6C4重力场模型计算出的我国高程基准面的重力位,进而推算获得垂直偏差,并与我国东部地区GPS/水准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经分析发现,EGM2008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要好于EIGEN-6C4模型;利用大港验潮站坐标计算得到的我国高程基准相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为0.344 m,比利用我国东部261个GPS/水准点数据计算获得的偏差值小0.006 m。  相似文献   
1000.
焦博  郝金明  刘伟平  张辉  温旭峰  师一帅 《测绘学报》2018,47(10):1326-1336
单差FCB应用于模糊度固定解PPP中,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并加快收敛速度。但由于地球遮挡,单颗卫星无法与全部卫星形成共视,因此单颗参考星下无法获得所有卫星的单差FCB。若播发多个参考星下的单差FCB作为补充,则会增加数据传输负担。为兼顾可用性与数据量,本文依据差分传递原理将不同参考星的单差FCB转换至同一参考星下,采用基于GPHASE初值的抗差估计对转换后的FCB进行合并,以获得单参考星下全星座单差FCB。选取IGS监测站网15 d的数据生成改进后的FCB产品,并进行固定解PPP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仅播发单参考星改进后的单差FCB即可满足应用需求,改进FCB与现有的FCB产品相差小于0.04周,稳定性与可用性均优于传统的单差FCB。利用单参考星的合并FCB进行固定解PPP:静态解算的水平精度优于1 cm,垂直精度优于2 cm;动态解算时可在15 min左右实现5 cm以内的三维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