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8篇
  免费   925篇
  国内免费   2245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506篇
地球物理   1678篇
地质学   3651篇
海洋学   58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2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烟台海域海岛自动站大风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台北部面临黄、渤海,海岛自动站分布众多.我们发现,在同一大风过程中,各海岛自动站的风速、风向因为海拔高度、周围地形影响、下垫面摩擦的不同造成明显差异.本文主要以长岛作为渤海海峡大风的代表站,以崆峒岛和芝罘岛作为烟台北部沿海海域大风的代表站,利用便携自动站的观测数据近似代表海面大风的实况,与代表站进行大风的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数据均采用指数廓线公式订正到海面10m高度.分析了三个海岛自动站的不同风向下的海面大风的实际代表性,并给出不同风向下的大风订正值.  相似文献   
842.
High energy dynamic compaction (HEDC) is adopted in a coastal reclamation area because the grain size of backfilled soil mostly ranges between 20 cm and 100 cm. The in situ test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EDC were performed on the backfilled soil ground. The crater depth per drop and the whole test zone elevations before and after HEDC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s and spectra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 (SASW) tests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improvement depth. Furthermore, the 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y of HEDC treated ground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late-load tests. It was found that HEDC did not cause the ground surface heave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low energy dynamic compaction (LEDC) in terms of applied energy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depth of HEDC at this site was not less than 14 m,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weak layer within the range of improvement depth. The 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ies were larger than 160 kPa.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DC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improving backfilled coarse-grained soil in coastal reclamation areas. This technique helps to achieve both greater improvement depths and higher ground bearing capacities as compared with LEDC.  相似文献   
843.
针对地铁循环荷载下加固软粘土的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对上海地铁4号线宝山-海伦引导段隧道周围的加固软黏土进行室内GDS循环三轴试验。结合重复正交设计法安排试验,借助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试验数据,充分考虑了振动频率(0.5、1.5、2.5 Hz)、动应力幅值(20、30、40 kPa)、固结比(1、1.4、2)以及超固结比(1、1.5、2)对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动应力幅值、固结比及超固结比对加固软黏土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率分别为0.722、15.821、0.944及6.628;这说明影响加固软粘土孔隙水压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动应力幅值及超固结比,而固结比和振动频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44.
A calamitous landslide happened at 22:00 on September 1, 2014 in the Yunyang area of Chongqing City, southwest China, enforcing the evacuation of 508 people and damaging 23 buildings. The landslide volume comprised 1.44 million m3 of material in the source area and 0.4 million m3 of shoveled material. The debris flow runout extended 400 m vertically and 1600 m horizontally. The Xianchi reservoir landslide event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follows: (1)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main body of landslide were carried out using GCTS ring shear apparatus; (2) the parameters of shear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have been measured; and (3) the post-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 and erosion in the motion path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key reasons for the long-runout motion and the scale-up of landslides, such as that at Xianchi, were caused by the heavy rainfall.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cquired numerical parameters and the basic resistance model,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simulation accuracy for hazard assessment for similar to potentially dangerous hillslopes in China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845.
通过引入地质灾害潜势度,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统计模型解决了雨量判据法不能明确表达地质环境条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潜势度计算、大气降雨变量设计、预警方程优化3方面的改进方法。为提高潜势度计算的准确性,增加了基于卡方检验的地质环境因子独立性判别步骤;对地质环境因子确信程度初始值和权值计算中确信程度变化量初始值设置进行了规定;并将预警模型中累计雨量修正为更为合理的有效累计雨量。在现有的预警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联合概率分析的预警方程,避免了其与基本地质认识和物理规律存在一定距离、方程系数的意义不明确的局限。以2009年7月2日发布的24 h雨量预报为例,计算结果表明:虽然预报区域面积从101 008 km2减小到27 553 km2,但是地质灾害点落入预报区的比例从44%增加到62%。这说明通过改进的预警模型理论上更加严密,空间准确率有所提高,空报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46.
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法在全国平均降水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elaunay三角网的性质及其算法类型;根据1980~2009年全国2200个观测站的降水量资料,将观测点和采集的边界点共同进行普通的Delaunay三角剖分,通过删除边界点及其区域外的三角形以实现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得到了较理想全国陆地的Delaunay三角网;随后对球面上的三角片进行面积计算,在已知站点的经纬度情况下,将大地坐标系转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应用平面三角余弦定理获得球面三角内角,从而求得三角片面积,并以面积大小确定各个站点降水量的权重系数,得到全国平均降水量值。对比分析了30年的全国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年)平均降水量,Delaunay三角法对应全国平均降水量均值和标准差都明显低于算术平均法,但是两种方法计算的降水量值的相关系数较高;通过Shapiro-Wilk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两种计算方法求得的年平均降水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在方差奇性的F检验中,两者的方差具有非奇性特点;使用t检验,在显著性α=0.05时,Delaunay三角剖分法计算的全国平均降水量总体均值偏小。最后,根据欧洲和日本数值模式2009年的降水预报,对于两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在较大区域的平均降水量计算中,较之于传统的算术平均法,基于区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法更为合理;区域平均降水量不仅和计算方法有关,还和区域气候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47.
重塑硅藻土抗剪强度的环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土是一种强结构性土,具有密度小、孔隙大、干燥土块吸水率高等特点。天然硅藻土的抗剪强度大,但在外界扰动或风化后,结构性强度丧失,易发生滑坡等斜坡变形破坏现象,因此,研究其在大变形下的力学性质很有必要。利用环剪仪可以研究土体在较大剪切位移条件下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对重塑硅藻土进行环剪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竖向压力下的应力-位移曲线,认为重塑硅藻土为典型的应变软化型土;根据测试结果得到了重塑硅藻土的抗剪强度和残余强度,并从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方面对重塑硅藻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为硅藻土滑坡的成因分析和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8.
蒋明镜  王新新 《岩土力学》2013,34(3):863-873
采用离散元商业软件PFC2D对7种重力场下静力触探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以研究高、低重力场下静力触探试验的异同点。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重力场下土体受静力触探贯入主要影响区域不同,低重力场下主要是上部土体受到影响,高重力场下主要是下部土体受到影响;归一化贯入阻力的最大值和稳定值、归一化球应力和偏应力的最大值均与重力加速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均随重力加速度倒数的增加而增大;土体经历了明显的加载、卸载过程,重力加速度越小,加载、卸载现象越明显,同一重力加速度下上部土体加载、卸载程度大于下部土体。  相似文献   
849.
双重介质渗流水力特性试验装置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的双重介质渗流水力特性试验系统,由双重介质试验模块、水循环控制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三部分组成,较好地解决了孔隙介质和裂隙介质的模拟、边界条件的模拟、止水工艺的完善和水交换信息采集等关键问题,并具有裂隙宽度可调节,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试验数据实时全自动采集等特点。该系统可用以研究基于双重介质模型的水量交换以及渗流场的水压分布规律以及双重介质的水力性态和渗流机制。利用该试验系统进行双重法介质渗流水力特性试验,通过趋势图直观分析、极差和方差分析和F-检验等分析手段,得出孔隙-裂隙双重介质水交换影响因子对双重介质水交换的影响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裂隙宽度、孔隙介质渗透系数、压力梯度、水温。  相似文献   
850.
天然黄土动残余应变研究主要依赖室内动三轴试验,如何将有限室内试验数据合理地应用于场地动力沉降的定量评价,是岩土地震工程领域中研究涉足尚少的重要科学问题。应用概率统计与蒙特卡洛模拟等非确定性分析方法,借助综合考虑固结应力、结构强度、空间体积特性和地震动荷载等动残余应变关键影响参量的估算模型,提出有效弱化土体物性参量不确定性(离散性与随机性)的场地动力沉降概率性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应用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得出的场地动力沉降的概率分布特征,能够反映天然黄土动残余应变的基本认知特点,对明晰地震作用下天然黄土场地精细动力沉降特性以及据此采用适当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