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7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329篇
地球物理   3862篇
地质学   587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On the basis of the Xining active urban fault survey,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e urban fault and fold deformation.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uangshuihe fault and the NW-striking fault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Huangshulbe River are tensional faults on top of an anticline, the Nanchuanhe fault is a transverse tear fault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ial folding on two sides of the fault, the east bank of the Beichuanhe River fault is a compressional fault developed on the core or climb of a syncline. By balance profile analysis of fold deformation and inversion of gravity anomaly data, we obtained the depth of the detachment plane and established the seismotectonic model of the )fining urban area. Based on the seismotectonic model, we analyzed the earthquake potential of the active urban fault.  相似文献   
942.
金宣宗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发生强烈地震,现有文献给出的地震次数、地震时间、震中位置差异很大.本文根据我国地震史料和近年固原发现的碑文和地方志记载,考证该强震时间在六月十八日巳时(公历格列历8月6日10时前后);震中在固原南(35.6°N,106.2°E);震级为61/2级;震中烈度为Ⅷ至Ⅸ度.  相似文献   
943.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18个定点前兆台项资料的研究,提出了利用前兆台网提取前兆综合异常度指标的方法,包括空间综合度和时间综合度.利用前者来研究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前短期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后者来判定未来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在空间综合异常度的研究中较好地解决了前兆台网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异常集中区与震中偏离的问题.作为实例给出了2000年9月12日青海省兴海Ms6.6地震前前兆异常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异常度高值区存在扩散-向震中集中-发震-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944.
通过对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中财政应急支持过程的回顾,分析了财政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当前财政应急支持的现状,参照日本灾害救助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财政应急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5.
汶川地震损失快速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根据历史震害统计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给出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不同结构类型住宅的震害矩阵;结合汶川地震烈度图和三省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包括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不同结构住宅比例等,进行震后损失快速评估,得出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县级地理单元的住宅破坏情况、无家可归人数、住宅经济损失等评估数据,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评估结果显示,如果按总体损失指标(经济损失或无家可归人数),江油、三台、安县、都江堰市、绵竹市、中江县是损失最严重的六个县;如果按照人均损失指标(人均经济损失或每万人无家可归人数),北川、安县、汶川、平武、绵竹、青川等是受灾最严重的六个县。通过比较县级地理单元的损失情况,作者认为在这次地震中,人均损失指标比总体损失指标更能代表一个地区受灾的严重程度,用总体损失指标来评估一个地区的因灾损失程度,用人均损失指标来评价一个地区的受灾程度。本文最后给出了考虑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异性的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946.
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5年9月23日克孜尔震群进行重新定位。 从平面上, 重新定位地震集中分布在一个长约14.5 km, 宽约 9.0 km的长方形内, 其长轴为N30°W向, 与克孜尔断裂近乎垂直。 从震源深度来看, 重新定位地震的震源深度全部分布在21 km以内, 集中分布在10~19 km, 平均深度为13.6 km; 震群中绝大部分小震发生在沉积层内, 而震级较大地震基本发生在结晶地壳的上地壳内。 其剖面图显示, 这次震群是从结晶地壳开始沿着N30°W方向向上破裂至沉积层。 根据震区附近断裂性质和该区历史小震震中分布分析认为, 克孜尔水库库区附近可能存在两条共轭断裂, 右翼断裂可能是这次震群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47.
Google Earth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强  姜立新  帅向华 《地震》2008,28(1):121-128
Google Earth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三维虚拟地球仪软件, 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丰富的遥感影像资源而著称, 得到了许多行业的普遍应用。 我国目前地震应急指挥工作的GIS数据还是以二维展示为主, 引入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Google Earth在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工作中可以采取如下应用方案: 制作并加载行政区划图, 发布公众地震信息; 与GPS结合, 进行救援路线导航与跟踪; 根据现场资料建立三维模型, 展现地震灾区现场立体场景变化。 该应用方案对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对比研究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地震非均匀度异常与区域地震前兆观测群体异常的变化过程, 发现两者在地震前的异常时空演化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时间上, 部分地震震前的地震非均匀度异常出现后, 半年左右前兆观测异常在数量上将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空间上, 前兆异常展布范围与地震非均匀度异常范围大体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地震非均匀度(GL值)在强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从震例的角度, 表明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有关。 地震非均匀度和前兆群体异常的这种准同步变化, 可能对判定地震孕育进入中短期阶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49.
陈章立  李志雄 《地震》2008,28(1):1-18
地震预报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 科学性和社会性。 该文着重对地震预报科学性的问题做了评述, 强调地震预报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科学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以预报经验为借鉴。 文中对当前中国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以及根据地震前兆持续时间将地震孕育过程划分“长、 中、 短、 临”四个阶段和相应的地震“渐近式”预报程式, 和“以场求源”的预报思路做了简要的评论。 此外, 强调论及地震预报必须以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及对孕震物理过程的基本认识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50.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广东阳江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秀薇  闻则刚  刘锦  杨马陵  胡秀敏 《地震》2008,28(4):103-111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广东阳江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 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 文中计算了阳江地区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M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 结果显示, 在2004年阳江4.9级地震前信宜台、 湛江台、 肇庆台的记录观察到该地区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