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2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1014篇
测绘学   733篇
大气科学   1487篇
地球物理   1146篇
地质学   1507篇
海洋学   510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391篇
自然地理   12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田青  Enrico Feoli 《遥感学报》1999,3(3):187-192,246
介绍DavidW.Goodall基于概率的相近指数理论,研究它被应用在遥感图像和其它空间数据综合分类中的可能性,并首次在GRASS环境下实现了基于DavidW.Goodall的相近指数的遥感图像和其它空间数据综合分类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将分类结果 与其它几种较流行的分类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2.
1971-2010年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变化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1-2010年地面观测气象数据,计算了三江源地区湿润指数。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偏相关系数,对近40 a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在其北部与南部、东部与西部间存在明显反相位变化特征。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区域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后表现出气候湿润化趋势,其余大部地区的持续干旱化趋势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中南部与西部变干趋势显著,其湿润指数线性趋势率达到-8%/10 a。虽然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主要决定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气温的显著上升,使得气温也成为关键的影响因子之一,即使在降水明显增加的背景下,也引起三江源主体区域湿润指数的明显下降。气候变暖情景下,北部和东部地区在近十几年暖湿化趋势明显,其余大部地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973.
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分析——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章锦河  张捷  王群 《地理研究》2008,27(2):449-458
从人地关系安全、旅游生态伦理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提出广义与狭义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概念,建立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与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为例,探讨旅游消费对旅游地区内与区际生态安全影响的特性。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总值为163514.0248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05190274hm2,居民的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0.994925 hm2,同2002年比较,旅游生态足迹总值增加115.10%,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增加72.44%,居民人均本底生态足迹增加3.47%。(2)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约占旅游生态足迹总值的42.35%,其中旅游业的CO2排放量高达309455.66t,占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99.84%,加强旅游业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十分紧要。(3)2004年九寨沟的生态安全系数处于1.093158~1.159388之间,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状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对自身生态安全的影响小于对区际(全球)的生态安全影响。(4)未来游客量的增加、旅行市场半径的拓展、受旅游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而引起的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居民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程度的加强态势,是影响九寨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4.
利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的AVHRR资料,研究了海南岛干、湿两季在无云情况下的下垫面短波反射率、植被指数、下垫面温度和射出长波辐射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较详细地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垫面状况。  相似文献   
975.
In this paper, an effective activ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developed for the vibration control of non-linear hysteretic structural system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excitation.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al behaviour and the effects of time delay in both the measurements and control action are includ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analysis (design and validation). This is very important since, in current design practice, structures are assumed to behave non-linearly, and time delays induced by sensors and actuator devices are not avoidabl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ocuses on the instantaneous optimal control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trol methodology where the non-linearities are brought into the analysis through a non-linear state vector and a non-linear open-loop term. An autoregressive (AR)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earthquake excitation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A performance index that is quadratic in the control force and in the predicted non-linear states, with two additional energy related terms, and that is subjected to a non-linear constraint equation, is minimized at every time step.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losed-open loop non-linear instantaneous optimal prediction control (CONIOPC) strategy is presented by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Since non-linearity and time-delay effects are incorporated 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roughout the derivation of the control methodology, good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controlled structural system are guaranteed.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6.
计算了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后流场的场相似度、场比幅、季风分量动能强度指数和突变度.指出按变差度最大或相似度绝对值最小及其变化最陡以及比幅最小,可客观定量地定出季风来临的预兆日期,在大多年份该日期比用天气气候学方法得到的季风来临(爆发)日期要早些,且两者有较好正相关.绝大多数年份季风建立时有环流突变发生,但也有少数年份呈调和变化或二次突变.季风分量动能强度指数能够反映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后的强度.最后分析指出,南海850hPa夏季风的前兆日期,突变度和强度指数都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977.
关于干旱监测评估指标的一种新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庞万才  周晋隆  王桂芝 《气象》2005,31(10):32-34
从有效降水过程观点入手,针对降水过程次数、降水过程总量,尤其是降水过程的时间分布结构和效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旱指数式。该结果在干旱研究分析、监测评估业务和决策服务中都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78.
河南省近40年地表干湿状况及变干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爱芳  王纪军 《气象》2005,31(11):24-27
使用1961~2000年河南省75个站的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计算了各站历年的湿润度指数,并在对该指数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南省进行了干湿区划.结果表明:河南全区可分为5个气候区,各区的地表干湿状况具有一定的差异;就平均而言,全区地表呈缓慢变干的趋势,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降水量减少和温度升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979.
径流量干旱指数在河西走廊灌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劲松  冯建英  吴伟 《气象》2005,31(11):11-14
利用径流量干旱指数以及河西地区的酒泉、张掖和武威的春小麦单产资料,探讨干旱指数的等级与去趋势春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干旱指数与河西灌溉区春小麦气候产量呈反位相的变化趋势.因此,可利用径流量干旱指数的变化来预测该地区未来春小麦产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80.
用气象卫星资料估算吉林省主要农作物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分析是全球变化研究中广为利用的方法,利用气象卫星资料获得年际植被指数(Iv)估算Npp建立不同作物的Npp与其产量的关系模型,即可实现对粮食总产和不同作物产量的估算。文中介绍了应用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NPP—RS)模型对吉林省粮食总产和主要作物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采用NPP—RS模型,对1995~2000年吉林省的粮食总产及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产量进行了动态估算。对粮食总产估产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6%,玉米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6%,水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7%。要提高用此方法进行遥感估产的精度,还需要对当年的种植制度、种植结构的变化有所了解,注意当年的灾情,增加灾害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