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earthquake damage is liquefaction. However, it doesn't result in severe harm unless it leads to ground surface damage or ground failure. Therefore,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for ground surface damage due to liquefa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microzonation studies for liquefaction-induced damage in areas with high seismicity. In 1985, based on a database compiled from Chinese and Japanese earthquakes, Ishihara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liquefied cap soil on the occurrence or non-occurrence of ground failure (mainly sand boiling), and proposed 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for ground surface damage at sites susceptible to liquefaction. However, some investigators indicated that this approach is not generally valid for sites susceptible to lateral spread or ground oscillation. In this study, a contribution to improve the approach by Ishihara is made. For the purpose, an index called liquefaction severity index (LSI) and data from two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which occurred in Turkey and Taiwan in 1999, were employed. The data from liquefied and non-liquefied sites were grouped and then analys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reported by reconnaissance teams who visited both earthquake sit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liquefaction potential analyses using the filed-performance data, a chart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ground surface disruption at liquefaction-prone areas was produced. The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procedure proposed by Ishihara is quite effective particularly for the occurrence of sand boils, while the bounds suggested in this method generally may not be valid for the prediction of liquefaction-induced ground surface disruption at sites susceptible to lateral spreading. The chart proposed in this study shows an improvement over the Ishihara's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he liquefaction-induced ground surface damage. The microzonation maps comparing the liquefaction sites observed along the southern shore of Izmit Bay and in Yuanlin, and the surface damage and non-damage zones predicted from the proposed chart can identify accurately the liquefaction (sand boiling and lateral spreading) and no-liquefaction sites.  相似文献   
102.
刘伟  马德云  韩润生 《云南地质》2001,20(4):406-410
由于激光蒸发和激发不同矿物的过程,都是从有序体系到无序体系的热力学转换过程,因此可以用矿物标准熵S°来考察分析精度.笔者提出了对初步分析分析结果Ci进行热力学校正,校正因子主要是相同取样量条件下的热力学参数Vg=S°/Vmol,实际取样量Vd,校正公式为Ct=Vgi·Vdi·Ci/Vgt·Vdt.实践表明,这一校正方法提高了矿物激光显微光谱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03.
太平洋大尺度环流数值模拟 I:数学模式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工作基于曾庆存的海洋环流模式设计思想和大气物理研究所海洋环流模式(IAPOGCM)基本动力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四层太平洋环流模式;同时引进稳定有效的时间积分方案和海表热通量参数化方法,对太平洋大尺度环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数值模拟. 本文首先导出消除“刚盖”近似、扣除海洋标准层结、保持总有效能量守恒的OGCM基本方程组;给出空间差分格式和时间积分方案,引入海表热通量计算方法;然后,在太平洋区域对所设计的四层OGCM的一些模式性能进行了分析、表明,时间积分方案采用基于“灵活性系数”技术的加速收敛方法和适应过程中流场正压斜压进一步分解算法,同时采取一些技术处理,可确保模式稳定而有效地进行长时间数值积分、有效能量分析表明,与海面起伏相联系的有效表面位能是总有效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动能同量级甚至更大些,因此在OGCM中须考虑有效表面位能与其它能量间的转换机制,这在物理上更加合理,而采用“刚盖”近似则是不合理的;同时,扣除海洋标准层结,缩小了位能与动能之间的量级差别,有利于长期数值积分的稳定进行.此外,这个模式能直接计算海面起伏和分析有效能量,使得表面流场和上层海洋热储率的模拟比已有文献的结果有明显的改进.除模式设计外,本部分只给出模式的基本性能,系统的模拟结果将在第Ⅱ,Ⅲ两部分发表.  相似文献   
104.
水滑石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因其特殊的晶体化学性质,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阻燃性和离子交换性,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环保和医药等领域。本文综述了水滑石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水滑石在PP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水滑石作为PP阻燃剂的优异性能,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5.
提出我国自行设计,用特制电源控制的高压短弧氙灯和光谱调节器计算、研制成功的验色仪。并叙述了设计验色仪的指导思想,理论计算与实验装置。指出验色仪中的白昼光模拟器(D65光源)六项技术指标均达到CIE(IntemationalCommissiononIllumination)和先进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6.
用自行设计安装的磁力浮沉子法密度装置测量溶液密度具有±3×10~(-3)kgm~(-3)的灵敏度,±3.5×10~(-3)kgm~(-3)的精密度。25℃时测定Nacl溶液的密度与Millero测量值平均偏差为2.6×10~(-3)kgm~(-3),求得NaCl的φ_v~0值为16.61(cm)~3mol~(-1)。 对12批中国标准海水及24个稀释中国标准海水的密度测量值(温度在15~25℃之间)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计算值之间平均偏差为3.4×10~(-3)kgm~(-3)。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标准海水及其稀释海水的密度与盐度及温度的关系遵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为中国标准海水作为溶液密度测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提出通过甲烷磺酸/酰氯体系低温均相制备乙酰化甲壳质(ACC)、己酰化甲壳质(HCC)、十二酰化甲壳质(DCC)及已酰化N-苄基甲壳胺(NBC),从而获得脂溶性N-苄基己酰甲壳胺(NBHC)的反应条件,并对各酰化产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进行试验。指出:产物ACC溶于甲酸中;HCC、DCC溶于甲酸及乙醇中;NBHC溶于甲酸、乙醇、乙醚、苯及乙酸乙酯中。  相似文献   
108.
褐藻酸降解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培养褐藻酸降解菌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菌株H-1使其产酶,研究了该酶的性质。结果表明,该菌在25℃培养72h时产酶量最高。褐藻酸酶作用的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1%~2%。最适pH值为7.5,最适反应温度为40℃,温度升高酶活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9.
按照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要求,建立、完善测绘质量体系的工作已在测绘业全面展开,这对子提高测绘职工的素质和技能,对测绘行业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滤纸制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卤水中的钾钠钙镁硫进行测定。移取定量的卤水样品滴到已氟化锂环为底拖的滤纸上,再将滤纸和氟化锂环压制成型,上机测定。使用化学方法定值的卤水样品作为人工标准样品,建立校准曲线。本方法的准确度达到了化学分析的要求,相对标准偏差(RSD)6%,测量值与化学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